目 录 1
新版的话 1
前 言 1
增订本序 1
新增订本序 1
导 论 3
科学地评价党的历史和毛泽东同志 3
一、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正确地认识 4
建国以来的历史成就 4
的曲折 7
二、以历史的分析态度,辩证地看待历史 7
三、分清是非功过,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 11
的历史作用 11
四、从实际出发,郑重地改变一些重要的 15
历史提法,进行新的历史概括 15
第一编 23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与中国革命 23
一、调查研究是使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 23
结合的根本方法 23
二、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活动与中国革命 32
理论的形成 32
的贡献 44
三、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 44
的贡献 55
一、毛泽东的中央苏区调查概况和寻乌调查的 55
重要意义 55
中央苏区调查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5
二、毛泽东寻乌调查的主要内容 58
三、中央苏区调查与毛泽东提出和发展的马克思 63
主义中国化的若干理论 63
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72
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72
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中华苏维埃 72
——毛泽东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中华 72
中国革命前进的伟大基地 72
二、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77
在中国革命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77
三、对研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的几点看法 92
毛泽东关于八路军的抗日战略方针思想的提出 101
和发展过程 101
一、对红军抗日作战原则的最早规定 101
二、洛川会议关于红军作战方针的讨论 102
三、洛川会议后毛泽东对八路军作战原则 106
的强调 106
战略方针的完整表述的重要影响 110
四、平型关大捷对毛泽东形成关于八路军抗日 110
五、关于八路军的抗日战略方针研究的 114
几点评说 114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重要发展 116
一、抗战中期以前毛泽东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 117
二、抗战中期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发展的 121
历史条件 121
三、抗战中期统一战线思想发展之一:从理论 124
和实践的结合上将资产阶级区分为两个 124
部分,并进一步加以区别 124
争取对象 129
取中间势力的政策和扩大中间势力的 129
四、抗战中期统一战线思想发展之二:提出争 129
五、抗战中期统一战线思想发展之三:形成了 136
同国民党斗争的一整套策略 136
六、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新发展 144
抗日战争与毛泽东思想的辉煌 148
一、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巨大 148
发展的背景、基础和原因 148
二、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获得巨大 154
发展的主要内容 154
三、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向辉煌 162
的启示 162
一、刘少奇拥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基础 166
刘少奇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66
二、刘少奇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毛泽东在重大 168
原则问题上的高度一致 168
三、刘少奇在七大的报告为确立毛泽东思想 172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作了充分论述 172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关于革命转变的理论 177
一、毛泽东的革命转变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177
二、对毛泽东与刘少奇的革命转变理论的 184
若干比较 184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罅漏 190
时期总路线 197
建国初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过渡 197
第二编 197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与新民主主义社会 199
理论的关系 199
二、毛泽东将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改为 203
过渡时期的原因 203
三、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改为 208
过渡时期的变化 208
重读《论十大关系》 211
一、历史转变时期的探索 211
二、提出工农业“并举”,主张企业要有点 213
“独立王国” 213
的社会矛盾 216
三、分析五大政治关系,区分两类不同性质 216
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217
良好开端 217
略论1956年至1957年春天的思想解放 220
一、对个人崇拜的批判与思想解放 220
二、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的新认识 224
三、1956年至1957年春天思想解放的 228
历史启示 228
一、探索任务的提出和思想解放的潮流 233
建设道路的探索 233
——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前后对社会主义 233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前奏曲 233
二、1956年前后探索的主要内容及其 238
历史贡献 238
三、1956年前后探索的局限性及其历史教训 248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254
一、积极倡导学习《政治经济学》 254
二、对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新认识 258
三、思索建设道路,提出四化思想 261
四、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讨 266
五、从经济学谈到哲学,也提出了一些 268
重要见解 268
教科书的谈话中的“左”倾观点 272
六、正确对待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 272
从刘少奇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兼论 276
毛泽东 276
一、带头组织学习小组 276
二、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78
三、论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 280
四、关于人民内部的领导与被领导的矛盾 283
五、关于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285
六、对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看法 289
七、读书研讨中的“左”的历史印记 291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93
一、“文化大革命”以前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历史过程 293
——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对中国社会 293
艰辛的开拓 293
二、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303
的思想的基本点 303
三、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的探索的发展 315
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权利”和毛泽东 325
对它的误解 325
一、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权利” 325
二、列宁对“资产阶级权利”理解的变化 328
三、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权利”的误解 330
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的再认识 336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 336
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失误 342
阶段理论的新发展 34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社会主义发展 349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 356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历程 356
二、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发生 362
偏离的原因 362
晚年毛泽东与当代社会主义理论 367
一、正确认识晚年毛泽东的方法论 367
二、晚年毛泽东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368
三、晚年毛泽东在探讨当代社会主义理论 374
问题上的主要失误 374
一、《毛泽东文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 378
《毛泽东文集》和毛泽东思想 378
二、《毛泽东文集》的编辑方针体现了1981年 379
《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界定的精神 379
三、《毛泽东文集》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 381
巨大“富矿” 381
四、坚持用十五大的精神来正确认识两代 384
历史伟人和两大理论成果 384
第三编 387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387
一、应当充分评价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伟大意义 387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三大贡献 388
三、正确地认识毛泽东晚年在哲学上的错误 393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简论 394
一、毛泽东的读书批注和《毛泽东哲学 394
批注集》 394
二、《实践论》、《矛盾论》与苏联哲学 405
教科书的关系 405
三、读书批注中的其他重要哲学思想 417
毛泽东“哲学笔记”的诞生 426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编辑记事 426
一、艰难的考辨 427
二、读书风貌的展现 428
三、力求简略、准确的注释 431
《实践论》、《矛盾论》——时代精神的哲学反思 433
一、中国现代社会革命经验的哲学概括 434
二、中国共产党批判“左”、右倾错误的 438
哲学总结 43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必然升华 444
四、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449
哲学明珠诞生记 456
——毛泽东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 456
一、“发愤”之作 456
二、“如饥似渴”地读书 460
三、在抗大讲授哲学和“两论”的出版 461
一、怎样看待《毛泽东著作选读》的出版 463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之管见 463
——从《毛泽东著作选读》出版谈起 463
二、深入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要充分利用 465
现有的文献资料 465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要与党史研究相结合 467
四、深化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几点 468
不成熟想法 468
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述评 472
一、思想方法论的核心——立场、观点、 472
方法论的溯源 472
二、思想方法论的提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476
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创造 476
的历史原因 488
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强调 48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方法功能 488
四、对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的几个观点的 494
辨析 494
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历史透视 508
一、“思想方法论”概念和立场、观点、 508
方法的思想 508
二、“认识问题的方法论”的提出和最初的 512
思想方法论著 512
三、《实践论》、《矛盾论》和毛泽东思想 517
方法论系统的建立 517
四、建国后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发展 523
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方法论 530
一、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社会主义建设 530
的基本思路 530
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作了全面分析, 532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矛盾论” 532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是群众路线 535
思想方法的卓越运用 535
四、强调走自己的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537
的艰辛探索,是独立自主 537
精神的具体化 537
阶级斗争的理论 540
的阶级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 540
五、从宏观上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 540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543
一、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毛泽东哲学思想 543
的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 543
二、深化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几点思考 547
八大前后毛泽东哲学的历史定位 553
一、毛泽东哲学的发展同毛泽东整个思想 554
发展的关系 554
二、八大前后:毛泽东哲学发展的第二高原状 555
三、毛泽东哲学发展为其第二高原的主要标志 556
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胚胎 558
形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 558
四、在毛泽东哲学发展为第二高原状态下,对 558
社会主义的全方位探索孕育了后来 558
五、对八大前后毛泽东哲学的历史定位 569
六、毛泽东哲学发展为第二高原状的形成 571
原因探析 571
七、回顾八大前后毛泽东哲学发展为第二 576
高原状的几点感想 576
第四编 583
毛泽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83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历程 58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实践之果 587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理论之果 589
略论毛泽东创立毛泽东思想的个人特质 594
一、毛泽东与中国农民的天然关系,有利于他 595
准确地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 595
二、毛泽东极高的领悟能力,有利于他准确地 596
把握马列理论的精神实质 596
三、毛泽东学贯中西,通融古今,为他把马克思 598
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奠定了 598
深厚的学问基础 598
地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 599
实践相结合具有决定意义 599
四、毛泽东注重社会实际调查,对他创造性 599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601
一、党中央和毛泽东本人长期以来的观点 601
二、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 602
巨大贡献 602
三、毛泽东思想主要体现在毛泽东同志的 605
科学著作中 605
再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607
一、从毛泽东思想的来源上看 608
二、从毛泽东思想的组成来看 609
三、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来理解 613
一、群众路线思想也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615
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615
二、建国以后群众路线思想的深化以及 620
在工作中的教训 620
再论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在认识论上的统一性 623
一、提出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思想的历史的 624
统一之初探 624
二、实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 628
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 628
三、新的历史时期,坚持调查研究与 631
群众路线的统一性的意义 631
的设计 634
再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634
一、重构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一个颇具匠心 634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内容的由来 636
三、毛泽东对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的阐释 638
四、关于实事求是 640
五、关于群众路线 643
六、关于独立自主 647
七、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 652
及其相互关系的阐释 652
——谈胡乔木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 655
一、研究政策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新视角 655
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思路 655
二、三个方面的政策对毛泽东思想的巨大 657
作用 657
三、破除单纯从理论思辨性理解毛泽东思 662
想的思维定式 662
四、胡乔木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提纲 663
第五编 667
当代毛泽东研究概论 667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毛泽东 667
研究的述评 667
一、毛泽东研究发展概况 668
二、毛泽东研究的若干重大进展 676
三、开创毛泽东研究的新局面 695
关于国外毛泽东研究的民粹主义问题 699
一、如何评价国外的毛泽东研究 699
二、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所谓民粹主义 702
三、毛泽东不是民粹主义者 704
四、毛泽东对民粹主义的批判 709
五、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民粹主义有无关系? 711
六、毛泽东研究中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715
同志矢志不移的毕生事业 718
一、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 718
——学习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备忘录 718
毛泽东思想在当今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718
二、南方谈话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与毛泽东 725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 725
大思路完全一致 725
三、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是我国社会主义 734
制度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734
四、南方谈话中的社会主义新观念,是对毛泽东 745
关于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认识的新发展 745
的一生 759
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 759
一、毛泽东的一生是追求和探索社会主义 759
——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兼论毛泽东 759
追求·探索·贡献·继承·发展 759
思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 759
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763
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关系 763
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767
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发展关系 76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源 772
——兼谈“西柏坡精神” 77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 772
的本意和广义 772
道路的探索之源 775
二、“西柏坡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75
三、执政党建设与两个“周期率(律)”现象 782
四、弘扬“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 785
事业万古长青 785
对历史伟人的历史比较 788
一、毛泽东和邓小平代表了新中国历史发展 788
的两个进程、两个阶段 788
二、邓小平哲学思想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属于同一 790
哲学理论体系、两个应用发展阶段 790
三、邓小平哲学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 796
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796
的发展 800
四、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800
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805
五、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 805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812
一、从党的历史看,取得了光耀世界的 813
五度辉煌 813
二、从党的理论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815
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815
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中央三代领导集体 817
始终重视党的建设 817
四、应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和历史 822
唯物论科学地认识党的失误和挫折 822
一、毛泽东思想创立的历史过程 826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826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826
二、毛泽东思想的特质形态 830
三、怎样认识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 832
革命理论的伟大创新 832
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 836
一、毛泽东与党的奋斗历程 836
二、毛泽东与党的思想理论 840
三、毛泽东与党的品格作风 845
四、坚持毛泽东科学思想,发展毛泽东 849
伟大事业 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