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绪论 2
第一章 医学机能实验学概述 2
第一节 医学机能实验学的性质、内容、任务及常用实验方法 2
第二节 实验课的基本要求 3
第三节 实验报告的撰写 3
第四节 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与处理 4
第二章 医学机能实验学科研概述 6
第一节 选题 6
第二节 科研设计与实验设计 8
第三节 实验常用观察指标 13
第三章 资料的收集与数据处理 16
第一节 情报调研与文献综述 16
第二节 实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8
第三节 实验研究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19
第四章 科研论文的撰写 24
第一节 医学论文概述 24
第二节 医学论著写作 25
第二篇 基本实验 30
第一章 常用实验仪器与实验动物 30
第一节 机能实验常用实验仪器 30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术 52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 66
第二章 动物离体器官机能学实验 67
实验一蛙心灌流及某些因素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67
实验二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 70
实验三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72
实验四刺激强度与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75
实验五 乙酰胆碱对离体肠平滑肌作用的量效曲线及阿托品的影响 77
第三章 人体机能学实验 79
实验一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79
实验二人体心电图的描记和分析 81
实验三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测定 83
实验四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85
实验五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测定 87
实验六视敏度测定 89
实验七视野测定 91
实验八视觉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 93
实验九甲硝唑药动学参数的测定 95
第四章 动物机能学实验 101
实验一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101
实验二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103
实验三药物对麻醉动物血压的影响及受体机制分析 106
实验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08
实验五戊巴比妥钠催眠效应半数有效量(ED50)的测定 110
实验六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112
实验七硫酸镁的导泻作用 113
实验八药物抗小鼠电惊厥作用 114
实验九硫酸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及氯化钙的对抗作用 116
实验十利多卡因对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117
实验十一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118
实验十二淤血性水肿 120
实验十三中毒性肺水肿 121
实验十四实验性肺水肿 122
实验十五高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 123
实验十六缺氧 125
实验十七实验性氨中毒 128
第五章 电生理学实验 130
实验一神经干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测定 130
实验二局部兴奋的时间总和 133
实验三蛙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134
实验四减压神经放电 137
实验五膈神经放电 139
实验六耳蜗微音器电位和听神经动作电位 142
实验七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145
实验八大脑皮质诱发电位 147
第六章 神经生物学实验 149
实验一脑立体定位 149
实验二大鼠脑的固定和取材 151
第三篇 融合实验 154
实验一急性呼吸衰竭 154
实验二 多种因素对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56
实验三代谢性酸中毒对家兔呼吸和心血管的影响 159
实验四药物对微循环的影响 161
实验五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影响因素 163
实验六右心负荷增加对心功能的影响 166
实验七家兔心肌动作电位与心电图 168
实验八胰液和胆汁分泌的调节 170
实验九急性肾缺血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 173
实验十急性肾功能不全及药物的治疗作用 175
实验十一肝肾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79
实验十二普萘洛尔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181
实验十三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药物的解救 183
实验十四香丹注射液对垂体后叶素致家兔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187
实验十五病例讨论 189
第四篇 创新性实验 198
实验一应用膜片钳技术观察钙对离子通道的影响 198
实验二急性低钾血症模型的制备及干预研究 200
实验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干预因素的保护 201
实验四 内皮舒张因子对血管的影响 202
实验五脑缺血损伤及防治 203
实验六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发热的影响 204
实验七高镁血症对心血管的影响 205
实验八呼吸神经元与膈神经放电的关系 206
实验九心肌缺血损伤及其防治技术 207
实验十疼痛模型的建立及药物的镇痛作用 208
实验十一老年痴呆模型及学习记忆测定方法的建立 209
实验十二炎症模型的建立及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210
附录 211
附录一实验动物常用生物学指标数据 211
附录二常用生理溶液的用途及配制 213
附录三实验动物用药量的确定与计算方法 214
附录四药典、药物剂型与处方学 216
第一节 药典 216
第二节 制剂与剂型 217
第三节 处方学 219
附录五统计学用表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