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8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0
一、国外研究进展 10
二、国内研究进展 18
三、小结 30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3
一、研究内容概要 33
二、主要创新点 35
三、主要研究方法 36
第二章 城市群旅游竞合的分析基础 38
第一节 城市群旅游竞合相关概念范畴 38
一、城市群旅游 38
二、城市群旅游竞争力 40
三、城市群旅游合作 41
四、城市群旅游竞合 42
第二节 城市群旅游竞合的理论基础 43
一、区位论 43
二、竞争优势理论 44
三、增长极理论 45
四、点—轴开发理论 46
五、核心—边缘理论 47
六、圈层结构理论 48
七、博弈论 48
八、共生理论 49
第三章 城市群旅游竞争力测度与评价 51
第一节 城市群旅游竞争力驱动因素分析 51
一、旅游供给要素 51
二、旅游需求要素 53
三、旅游环境要素 54
四、旅游影响要素 56
第二节 城市群旅游竞争力“C-SDEI”模型构建 58
一、旅游竞争力模型主要研究成果概述 58
二、城市群旅游竞争力“C-SDEI”模型解析 61
第三节 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 64
一、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64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6
三、评价方法选择 7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77
第四章 案例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竞争力测度与优化对策 79
第一节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系统分析 79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 79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现状解读 84
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95
第二节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竞争力测度与差异分析 101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01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03
三、旅游竞争力测度结果 105
四、旅游竞争力差异分析 115
第三节 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竞争力的优化对策 116
一、建立健全旅游竞合机制 116
二、制定基于旅游竞争力视角的发展战略 117
三、明确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117
四、采取多条途径促进旅游一体化 118
五、提升旅游竞争力的保障机制 118
第五章 城市群旅游合作机制 120
第一节 城市群旅游合作的行为主体 120
一、政府 121
二、旅游企业 123
三、旅游行业协会组织 124
四、社区居民 125
五、旅游者 126
六、媒体 126
七、各行为主体关系的架构 127
第二节 城市群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 129
一、基础因素之动力 130
二、合作主体之动力 131
三、空间生长之动力 133
四、利益共赢之动力 134
第三节 城市群旅游合作的基本模式 136
一、城市群旅游合作的空间模式 137
二、城市群旅游合作的产业模式 140
三、城市群旅游合作的纵横模式 142
四、城市群旅游合作的主体模式 143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44
第六章 城市群旅游走向竞合 146
第一节 城市群旅游走向竞合是大势所趋 147
一、竞争博弈、合作博弈和竞合博弈 147
二、旅游竞合博弈分析 148
三、走向竞合是城市群旅游发展的趋势 151
第二节 城市群旅游竞合的基础因素分析 152
一、城市群旅游竞合的背景分析 152
二、城市群旅游竞合的基础条件 154
三、城市群旅游竞合的现实意义 156
第三节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群旅游竞合模式 158
一、旅游共生关系构成的条件 158
二、旅游共生模式的类型及特点 159
三、旅游竞合的理想行为模式和组织模式 16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62
第七章 案例二:武汉城市圈旅游合作模式及竞合空间结构 164
第一节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系统分析 164
一、武汉城市圈的形成与发展 164
二、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现状解读 168
三、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175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旅游合作“46N”模式研究 178
一、武汉城市圈旅游合作的模式选择 178
二、武汉城市圈旅游合作的四个层次 179
三、武汉城市圈旅游合作的六个主体 183
四、武汉城市圈旅游合作的多条途径 184
第三节 基于共生理论的武汉城市圈旅游竞合空间结构 191
一、武汉城市圈旅游竞合的共生单元 191
二、武汉城市圈旅游竞合的共生条件 192
三、武汉城市圈旅游竞合的空间结构 19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01
第八章 结语 203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203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06
参考文献 209
后记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