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农村居住区环境艺术 1
第1章 农村居住区环境艺术的研究缘起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2
1.2 农村建设的困境 3
1.3 研究框架 5
1.4 研究方法 6
1.5 居住区的概念 6
第2章 艺术社会化与农村环境建设 8
2.1 艺术社会化趋势 8
2.2 艺术介入农村空间 9
2.3 农村环境艺术 10
2.4 农村环境建设的要点 13
2.5 结语 14
第3章 农村环境艺术与审美趣味 15
3.1 乡村审美情趣 15
3.2 农民的审美需要 18
3.3 新艺术介入农村的可行性 21
3.4 农民对新艺术的认知 22
第4章 农村环境与农村公共空间 26
4.1 公共空间与农村环境建设现状分析 26
4.2 农村GDP与国外村落公共空间建设的可行性比较 27
4.3 农民对公共空间需求 28
4.4 共同建设乡村家园 29
第5章 国外农村建设经验 32
5.1 韩国的“新村运动” 32
5.2 日本的“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 32
5.3 韩日农村居住区营造经验 34
5.4 美国的“都市主义”运动 37
5.5 德国村镇建设的成功之处 39
第6章 农村环境艺术与乡村归属感的营建 41
6.1 环境与乡村归属感 42
6.2 具有归属感的环境改造 44
6.3 诗人的院落 46
6.4 乡村归属感与场所精神 47
6.5 刘家寨村开敞空间场所感的塑造 52
第7章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农村环境建设 57
7.1 农民参与美化农村的问题 57
7.2 依靠农民的路径 59
7.3 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积极参与 61
7.4 理顺政府、农民、设计师和民间组织之间的关系 63
7.5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南张楼环境艺术建设机制 66
7.6 艺术家参与的农村实践 73
第8章 农村居住区环境设计案例 82
8.1 山东援疆村级阵地工程设计方案 82
8.2 常州幸福村环境设计与整治方案 92
8.3 刘如墩村环境艺术方案设计(李宪锋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 95
8.4 胶东新民居方案设计 105
8.5 济南新民居方案设计 112
第二部分 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 118
第9章 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营建的意义 118
9.1 推进环境艺术学科建设和发展 118
9.2 建国后我国在居住区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120
第10章 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系统分析 123
10.1 城市居住区的人居环境系统构成情况 123
10.2 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的各个子系统分析 124
10.3 城市居住区的居住生活系统 130
10.4 道路交通系统 133
第11章 城市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 136
11.1 城市层面 136
11.2 居住区层面 142
第12章 居住区户外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145
12.1 坚持整体性与多样化并重原则 145
12.2 以人为本原则 145
12.3 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146
12.4 坚持形式美、内涵美原则 146
12.5 坚持地域性原则 146
12.6 环境设计的艺术法则 147
12.7 景观与艺术要素 147
12.8 环境设计的艺术法则 150
12.9 地形设计的相关艺术原则 151
12.10 道路设计的艺术法则 153
12.11 水景设计的艺术法则 155
12.12 小品设计的艺术法则 156
12.13 景观照明设计的艺术法则 159
第13章 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案例 160
13.1 常州安居公寓环境设计方案 160
13.2 西昌邛海湾项目环境设计方案 165
13.3 日照夏训基地环境设计方案 168
13.4 春森彼岸环境设计欣赏 171
13.5 大城小院环境设计欣赏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