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引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忠义等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38317236
  • 页数:2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涵盖英语课程标准所涉及到的所有话题,如个人信息、家庭介绍、个人环境、日常事务、学校生活、人际关系、科普知识等。同时,本书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对学生非常适用。

第一章职业技术教育概述 1

第一节职业技术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1

一、什么叫职业技术教育 1

目录 1

二、职业技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 3

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4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引论的研究对象 7

和主要内容 7

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引论的任务 7

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引论的主要内容 7

第三节努力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科学规律 8

一、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8

二、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的理论水平 9

一、人类最早的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 11

第二章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11

第一节我国古代的职业技术教育 11

二、古代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12

第二节我国近代和现代的职业技术教育 14

一、我国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4

二、我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概述 17

第三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22

一、指导思想 22

二、合理的结构体系 25

第三章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8

第一节职业技术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28

一、职业技术教育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8

转变的手段 29

二、职业技术教育是科学技术向直接生产力 29

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1

第二节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振兴的基础保证 32

一、国内外事实证明经济发展离不开职业技术教育 32

二、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建设上的功能 34

第四章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 36

第一节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 36

一、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6

二、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和原则 39

三、实现培养目标的措施 42

第二节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 43

一、社会需要与条件可能相结合 43

二、长远需要与当前急需相结合 45

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47

第五章职业技术学校学生 49

第一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 49

一、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 49

二、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并具有闭锁性 50

三、自我意识在增强 51

第二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52

一、个性的含义与结构 52

二、教育在个性形成中的主导作用 55

第三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职业观及引导 57

一、职业观的概念与形成 57

二、职业引导 60

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作用 65

第六章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65

第一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65

二、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地位 67

第二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任务和要求 69

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69

二、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基本要求 70

第三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来源和培养途径 73

一、完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 74

二、改革普通高等教育的结构 74

三、有计划地设立区域性专业教师培训基地 74

四、聘任专、兼职教师 75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76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任务和内容 76

第七章职业技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6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 78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79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82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 82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84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86

第三节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教育 90

一、专业思想教育 90

二、职业道德教育 91

二、劳动态度教育 92

第一节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特点 94

一、按专业设置进行教学 94

第八章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 94

二、文化课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 95

三、教学内容注意实用性 97

四、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性 99

第二节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内容 100

一、教学计划 100

二、教学大纲和教材 104

三、课程设置 108

第九章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过程 110

第一节教学过程的本质 110

一、教学的三要素 110

二、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 113

三、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14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16

第二节知识的传授与技能、技巧的培养 119

第三节教学过程中智力、能力的培养 121

第十章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原则 123

第一节教学原则概述 123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123

二、教学原则的作用 123

三、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23

第二节教学原则的内容 125

一、目的方向性原则 125

二、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126

三、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原则 127

四、系统性、连贯性和巩固性原则 128

五、可接受性和最优化统一原则 130

六、直观性和抽象性统一原则 131

七、同一性和差异性统一原则 132

八、主动性和启发性统一原则 133

九、教学、生产和科研相结合原则 135

第十一章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137

第一节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组织的特点 137

第二节职业技术教育课堂理论教学 139

一、课的类型和结构 140

二、课堂教学多种结构的探索 141

三、课堂理论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要求 142

第三节职业技术教育的课外教学活动 146

一、课外活动的意义 146

二、课外活动的组织 147

二、课外作业 148

一、课堂教学的个别指导 148

第四节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的个别指导 148

三、课外指导 149

第五节生产实习教学过程的特点 150

一、实践性强、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 150

二、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150

三、产生一定的生产效益 151

第六节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阶段和环节 151

一、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阶段 151

二、生产实习教学中的基本环节 152

第七节生产实习教学的原则和组织场所 154

一、生产实习教学的原则 154

二、生产实习教学的组织场所 156

第一节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158

第十二章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方法 158

一、讲授法 159

第二节常用的教学方法 159

二、谈话法 160

三、讨论法 162

四、演示法 163

五、电化教学法 164

六、实验法 165

七、自学指导法 166

八、参观法 167

九、练习法 168

十、实习法 169

十一、设计法 169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170

第三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170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合理利用 171

第十三章体育与卫生 172

第一节体育 172

一、体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172

二、体育的原则和要求 178

三、体育的组织和实施 180

四、关于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 182

五、如何组建运动队 184

第二节卫生 185

一、卫生工作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务 185

二、学校卫生工作内容 185

一、美育活动具有生动可观的形式 189

第十四章美育 189

第一节美育的特点 189

二、美育是以自然的方式进行的 190

三、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性情的作用 190

第二节美育的原则 191

一、统一性与多样性 191

二、内容与形式统一 192

三、情与理统一 192

四、美育与诸育统一 193

第三节美育的途径 194

一、在文化课中唤起美的情趣 194

四、在课外活动中扩大美的视野 195

三、在日常生活中加深美的体验 195

二、在生产劳动中评比美的贡献 195

第十五章职业技术学校管理 197

第一节学校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97

一、学校管理的意义 197

二、学校管理的作用 198

第二节学校管理的原则 199

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的 199

方向性原则 199

二、教学、实习、生产结合,以教学为主的原则 200

三、多种形式办学,坚持灵活性原则 202

四、调动教师积极性,民主管理原则 202

第三节学校管理的内容 204

一、教师管理 204

五、科学育人,讲求效益性原则 204

二、学生管理 207

三、教学管理 210

四、生活管理 213

五、财务管理 214

六、实习工厂管理 215

七、教育科研管理 216

第四节学校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217

一、建立学校管理体制的意义 217

二、校长负责制 218

三、组织机构 219

四、学校各类人员的职责 220

五、学校规章制度制订的依据、原则和内容 221

教育的现状 223

一、美国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 223

第十六章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和趋势 223

第一节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技术 223

二、原苏联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 226

三、德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 229

四、日本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 233

五、法国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 237

六、英国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 241

第二节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技术 245

教育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 245

一、基本经验 245

二、发展趋势 246

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