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道家与文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松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6019752
  • 页数:407 页
图书介绍:

一、先秦两汉的文学范畴 2

二、从老庄到黄老再到道教 3

三、道家道教对先秦两汉政治的影响 9

(一)道家对先秦政治的影响 10

(二)道家对两汉政治的影响 12

(三)太平道起兵对政治、宗教的影响 15

第一章 道家与文学关系概说 20

一、研究道家与文学关系的必要性 20

二、道家自身的文学成就 22

三、道家对文学的影响 27

(一)道家思想能够引起文人的共鸣,从而影响文人的生活 27

(二)道家作品直接影响后世的文学创作 33

(三)道家思想影响到了文学理论 39

第二章 道家与文人关系考 41

一、孔子 41

二、墨子 50

三、孟子 56

四、屈原、宋玉 62

五、荀子 62

六、韩非 69

七、《吕氏春秋》 76

八、贾谊(附李斯) 81

九、东方朔 91

十、司马迁、班固 95

十一、王褒 95

十二、刘向、刘歆 98

十三、扬雄 101

十四、张衡 109

十五、王充、蔡邕 114

十六、孔融 118

十七、仲长统 122

一、《老子》 128

第二十章 是最早的楚辞雏形 128

第三章 道家与先秦楚辞 128

(一)本章字句注释 129

(二)对前人注释的驳正 133

(三)本章对楚辞的影响 136

二、道家对屈原的影响 139

(一)屈原的道家思想 140

(二)屈原对道教的影响 145

(三)最早评论屈原的是道家 151

三、宋玉为道家文人考 155

(一)从宋玉的生平看他受道家影响的可能性 156

(二)《无能子》的记载证明宋玉是一位道家学者 157

(三)宋玉作品中的道家思想 160

(四)关于宋玉有没有骨气的争论 162

第四章 道家与汉赋 164

一、道家对汉赋思想的影响 165

(一)哲学观 165

(二)政治观 169

(三)人生观 171

二、汉赋中的神仙意象 177

三、道家对汉赋艺术形式的影响 180

(一)夸饰文风 180

(二)寓言式的艺术手法 182

(三)汉赋对道家行文句式、内容典故的模仿和袭用 184

四、汉代道家人物积极参与汉赋创作 187

一、道家的诗歌创作 189

第五章 道家与诗歌 189

(一)政治诗歌 190

(二)人生观方面的诗歌 193

(三)其他方面的诗歌 198

(四)《沧浪歌》溯源 201

二、道家与隐逸诗歌 206

(一)老子、陈国与中国第一首隐逸诗 207

(二)先秦两汉其他隐逸诗 210

三、道家与山水诗的形成 214

(一)道家对山水的认识 215

(二)隐士与道士喜居山水与山水文学的出现 217

(三)山水诗歌的形成 222

四、游仙诗 224

(一)道家游仙作品为游仙诗的出现做好铺垫 224

(二)先秦两汉的游仙诗 225

(三)道教促使游仙诗走向繁荣 229

五、道家道教对五、七言诗发展的贡献 232

(一)对五言诗发展的贡献 232

(二)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 237

六、道家对《韩诗外传》的影响 244

第六章 道家与史传文学 253

一、《战国策》 254

(一)关于本书的作者 254

(二)书中的道家思想 255

(三)记载了道家的史料 261

(四)艺术上的道家特征 265

二、《史记》 266

(一)司马迁父子思想的同异 267

(二)建立了以道家人物黄帝为共同始祖的民族大一统观念 269

(三)《史记》的主要指导思想为黄老道家 273

三、《汉书》 282

(一)班固家族信奉道家思想的传统 282

(二)鲜明的褒儒贬道态度 286

(三)《汉书》的道家思想 287

第七章 道家与小说 294

一、关于先秦两汉时期小说的两个问题 295

二、道家道教对小说发展的贡献 296

(一)从两个“同源”看小说与道家道教的密切关系 297

(二)《列子》中的中国最早的小说 301

(三)《庄子》首创“小说”、“志怪”二词及其对小说的贡献 305

三、中国第一篇 招安小说——《盗跖》 308

(一)关于《盗跖》的作者 308

(二)《盗跖》具备了小说的所有要素 310

(三)《盗跖》的招安主题 312

(四)《盗跖》的艺术特色 313

四、道教神话小说 316

(一)《汉武帝别国洞冥记》 317

(二)道教批判小说《汉武帝内传》 319

第八章 道家思想对后世文学思想的影响 326

一、重“自然”思想 327

(一)道家重“自然”思想 327

(二)重“自然”对文人审美情趣的影响 329

(三)文学创作的重“自然” 335

(四)自然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38

(五)重质朴思想 342

二、重生思想 347

(一)老、庄重生思想及其对文人的影响 347

(二)生命重于文学创作原则的确立 350

(三)后世文人对重生与重文的不同实践 354

(一)老、庄“言不尽意”的思想 358

三、从“言不尽意”到求“言外之意” 358

(二)文人对道家言意思想的继承 361

四、尚简文风 366

(一)先秦两汉时期道家的尚简主张 366

(二)尚简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368

(三)尚简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则 370

五、贵“真”思想 375

(一)儒家的“诚”与道家的“真” 375

(二)贵“真”思想对文人生活、创作的影响 377

六、“忘我”与文学艺术创作 382

(一)道家对“忘我”的提倡 382

(二)文学创作中的“忘我”精神 385

附录“逍遥”原意考证 390

一、晋代之前的“逍遥”意为无事闲游 391

二、《庄子》中的“逍遥”意为无为而游世 396

三、郭象误解“逍遥”为自由自在及后人对这一误解的接受 402

主要参考书目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