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发展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宣兆琦著
  • 出 版 社: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311019729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书主要介绍了齐文化的渊源与形成、齐文化的发展、继续发展、齐文化的第一次高潮、第二次高潮、齐文化的曲折发展、齐文化的融合与流变等。

自序 1

第一章 齐文化的渊源与形成 2

第一节 齐文化的渊源 2

一 东部文化圈 2

二 西部文化圈 9

第二节 西周王权的建立与姜太公封齐 15

一 西周王权的建立 15

二 姜太公封齐 17

三 因其俗简其礼 20

第三节 齐文化的初步形成 23

第二章 齐文化的发展 35

第一节 太公、丁公治齐与齐文化的初步发展 35

第二节 齐都的再建 41

第三节 庄僖小霸与襄公的对外扩张 48

第四节 《诗经·齐风》的文化内涵 55

第三章 齐文化的第一次高潮(上) 67

第一节 春秋初期齐国的内外形势 67

一 王室式微 诸侯坐大与四夷交侵 67

二 襄公与无知之乱 71

第二节 桓公登位与管仲任政 73

一 桓公登位 73

二 管仲的出身、人格与理想 75

三 管仲任政 77

第三节 齐桓公称霸 79

第四节 周文化在齐国的传播与发展 84

一 周礼在齐国的传播与发展 85

二 明德慎罚思想在齐国的传播与发展 90

三 敬德保民思想在齐国的传播与发展 93

四 重农思想在齐国的传播与发展 97

第五节 齐国经济的发展 100

一 农业生产的发展 100

二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105

三 商业与外贸的发展 111

第四章 齐文化的第一次高潮(中) 114

第六节 齐国政治制度的创建 114

一 创立宰相制度 114

二 健全中央官制 118

三 建立地方行政系统 122

四 创建文官系统 124

第七节 齐国社会军事制度的创新 130

一 “四民分业定居” 131

二 “作内政而寄军令” 133

三 其他社会军事制度 135

第八节 齐国经济制度的完善 140

一 土地制度 140

二 “官山海”与“盐铁官营” 146

三 “相地而衰征” 150

第五章 齐文化的第一次高潮(下) 154

第九节 管子学的产生 154

一 管仲学派的形成 154

二 《管子》的编撰与思想体系 158

第十节 管子学的主要内容 166

一 治国学 166

二 富国学 176

三 兵学 183

四 哲学 187

第十一节 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 191

一 《管子》中的科技思想 192

二 《考工记》的初步编撰与主要价值 196

第六章 齐文化的继续发展 206

第一节 春秋中后期齐国的内外形势 206

一 晋楚争霸中原与弭兵之会 206

二 齐国复霸运动与经略东方 209

三 姜氏衰落与田氏兴起 213

第二节 齐国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 215

一 冶铁业的继续发展 215

二 农业生产的继续发展 216

三 畜牧业的继续发展 217

四 鱼盐业、染织业和漆器业的继续发展 218

第三节 晏子学的产生 220

一 晏婴相齐 220

二 《晏子春秋》的编撰与思想体系 226

第四节 晏子学的主要内容 230

一 以礼治国论 230

二 以法治国论 232

三 以德治国论 235

四 贤能治国论 237

五 民本论 239

六 君臣关系论 241

七 处世论 243

八 邦交论 245

九 鬼神论 245

第五节 田穰苴治军与《司马法》的成书 246

一 田穰苴治军 247

二 《司马法》的成书 248

三 《司马法》的主要思想学说 249

第六节 齐兵学的圣典——《孙子兵法》 253

一 孙武生平事迹 254

二 《孙子兵法》的编撰与流传 257

三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学说 257

第七章 齐文化的第二次高潮(上) 264

第一节 战国时期齐国的内外形势 264

一 战国时期的国际形势 264

二 战国初期齐国的国内形势 266

三 威王改革与王业的建立 270

一 君主权力的强化 276

第二节 田齐政治制度的完善 276

第三节 战国时期齐国经济的繁荣 287

二 官僚体制的建立 287

一 农业经济的繁荣 288

二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290

三 商品经济的繁荣 294

第四节 方兴未艾的军事文化 294

一 军事体制的变化 297

二 孙膑及其辉煌的军事实践 300

第五节 稷下学宫 304

一 稷下学宫的创立与兴盛 304

三 《孙膑兵法》及其军事学说 304

第八章 齐文化的第二次高潮(中) 304

二 稷下学宫的功能 307

第六节 稷下诸子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311

一 稷下黄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313

二 稷下阴阳五行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316

三 稷下墨家及其代表人物 318

四 稷下名家及其代表人物 320

五 稷下纵横家及其代表人物 322

六 稷下儒家及其代表人物 323

第七节 稷下学说 325

一 稷下黄老学说 325

二 稷下墨家学说 328

三 稷下阴阳五行学说 329

四 稷下名家学说 332

五 稷下纵横家学说 334

六 稷下儒家学说 336

一 医学 340

第九章 齐文化的第二次高潮(下) 340

第八节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340

二 天文学 343

三 阴阳五行学对科技的影响 345

第九节 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347

一 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347

二 音乐的发展与繁荣 359

第十节 齐人的社会风尚及其变化 367

第一节 闵王失国与齐文化的西渐 376

第十章 齐文化的曲折发展 376

一 闵王失国 377

二 齐文化的西渐 378

第二节 田单复国与稷下学宫的中兴 382

一 田单复国 382

二 鲁仲连箭书退燕军 385

三 稷下学宫的中兴 387

第三节 齐文化在秦朝的发展与沉寂 388

一 秦国的统一战争与齐国灭亡 388

二 齐文化在秦朝的发展与沉寂 391

第四节 齐文化在西汉初年的再度勃兴 398

第十一章 齐文化的融合与流变 407

第一节 齐文化的全面融合 407

一 齐文化全面融合的社会历史背景 407

二 思想文化的统一与齐文化的融合 411

第二节 齐文化的流变 416

一 齐文化与经学的结合 416

二 齐文化与谶纬的结合 422

三 齐文化与道教的结合 425

主要参考文献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