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世俗化与哲学的元地域性 675
第一节 学术基础的世俗化 679
第二节 天主教内部的地缘政治与分裂 681
第三节 形而上学领域的复苏 697
第四节 犹太教的千禧论与斯宾诺莎的理性宗教 701
第五节 莱布尼茨的数学形而上学 704
第六节 在宗教宽容的空间中的哲学竞争 709
第七节 自然神论与价值理论的独立 718
第八节 同盟的颠覆 722
第九节 反现代主义的现代主义和反科学的对立 730
第十节 认识论的胜利 737
第十一章 知识分子接管基地:德国大学革命 744
第一节 德国唯心主义运动 749
第二节 哲学占领大学 773
第三节 唯心主义作为大学革命的意识形态 791
第四节 政治危机与外层因果关系 807
第五节 大学革命的推广 810
第十二章 后革命的条件:哲学难题的边界 846
第一节 科学哲学边界上的元领域 854
第二节 高等数学的社会创新 858
第三节 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主义 876
第四节 维也纳学派的系列斗争 885
第五节 日常语言对逻辑形式主义的反动 902
第六节 维特根斯坦的艰难历程 908
第七节 从数学基础的危机到胡塞尔的现象学 911
第八节 海德格尔:天主教的反现代主义与现象学运动的交叉 919
第九节 现象学运动的分化 926
第十节 欧美意识形态的分裂 930
第十三章 作者市场与学院网络:法国的联系 934
第一节 世俗化的斗争与法国大众哲学 937
第二节 文学与学院的混血儿:存在主义者 947
第三节 尾声:前途茫茫 977
第四编 元反思 977
第一节 我思的重现 983
第十四章 观念的社会生产中的系列与分支 983
第二节 作为哲学难题的一神论 989
第三节 数学发现了学术操作的纯粹反思 1006
第四节 从笛卡尔到罗素的形而上学哲学混合物 1009
结语 1018
附录 1044
一、同时期创造力聚类 1044
二、我们历史图画的不完全性 1052
参考书目 1055
人名索引 1123
主题索引 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