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权银行与灌溉农业发展机制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继连,靳雪,黄红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09198982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由两份研究报告组成。一份是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水权银行的建设与管理研究”,另一份是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资助的“灌溉农业发展的制度性推进机制研究”。前者定义了水权银行的内涵和外延,结合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理论知识和国内外水权交易的实践,综合运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博弈分析等方法,论述了水权银行的建设与管理理论,并对构建黄河水权银行、南水北调水权银行和地下水水权银行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后者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全面考察了我国灌溉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从水权制度、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灌溉组织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产权和组织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机制。

上篇 水权银行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6

1导论 6

1.1 研究背景 6

1.1.1 我国水资源问题 6

1.1.2 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思路转变 9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0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

1.3.1 国外关于水权银行的理论研究 12

1.3.2 国内关于水权银行的理论研究 15

1.3.3 简要评述 17

2水权银行的构造与功能 19

2.1 水权银行概说 19

2.1.1 水权经济理论 19

2.1.2 水权银行的内瞇 31

2.1.3 水权银行与水权交易所的比较 32

2.2 水权银行的基本构造 33

2.2.1 水权银行构建的国际借鉴:美国与英国 34

2.2.2 对水权银行构造的国内实证 36

2.2.3 水权银行的构造 37

2.3 水权银行的组织结构与主要功能 39

2.3.1 水权银行的组织结构 39

2.3.2 水权银行的主要功能 42

3水权银行的运作机制 45

3.1 水权银行的存水机制 45

3.1.1 水权存储原理 45

3.1.2 水权存储运作流程 50

3.1.3 博弈视角下存水方存水的内在驱动力 51

3.2 水权银行的贷水机制 54

3.2.1 水权借贷原理 54

3.2.2 水权借贷运作流程 55

3.3 水权银行的水息机制 57

3.3.1 水息原理 57

3.3.2 水息率的确定 59

3.3.3 影响水息率的因素 61

3.4 水权银行的运行——三种机制的合力作用 64

4水权银行的监管机制 66

4.1 水权银行风险概述 66

4.1.1 风险概说 66

4.1.2 水权银行风险界定 68

4.1.3 水权银行风险形成的经济学解释 69

4.1.4 水权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型 74

4.2 博弈视角下的水权银行监管机制 75

4.2.1 水权银行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 75

4.2.2 水权银行与存水方之间的博弈 78

4.2.3 水权银行与借水企业之间的博弈 81

4.3 水权银行的监管体系构建 83

4.3.1 水权银行的监管内容 83

4.3.2 水权银行的监管格局 87

4.3.3 水权银行监管的法律保障体系 91

4.3.4 我国水权银行监管的总体系模式 92

5黄河水权银行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94

5.1 黄河流域概况 94

5.1.1 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况及特征 95

5.1.2 黄河流域社会经济情况 96

5.2 黄河流域成立水权银行的必要性 98

5.2.1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98

5.2.2 黄河流域水权转换的情况及现存问题 102

5.2.3 构建黄河水权银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05

5.3 黄河水权银行的建设思路 106

5.3.1 黄河水权银行的整体架构 106

5.3.2 黄河水权银行的市场交易体系 109

5.4 黄河水权银行建设与管理的配套措施 111

5.4.1 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权银行规章制度 112

5.4.2 完善黄河流域水利工程 113

5.4.3 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115

6南水北调水权银行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116

6.1 南水北调工程 116

6.1.1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116

6.1.2 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亟待解决的问题 117

6.2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水银行对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启示 119

6.2.1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水银行实践的案例简述 119

6.2.2 案例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功实施水银行的背景 121

6.2.3 案例启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水银行建设经验对我国南水北调的启示 123

6.3 南水北调水权银行的构建 125

6.3.1 水权银行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作用 125

6.3.2 我国实施南水北调水权银行的必要性 126

6.3.3 南水北调水权银行 126

6.4 政府在南水北调水权银行管理中的作用 127

6.4.1 宏观调控 127

6.4.2 立法管理 128

6.4.3 监督管理 129

7地下水水权银行建设与管理研究 130

7.1 地下水资源概述 130

7.2 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131

7.2.1 我国地下水资源情况总述 131

7.2.2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33

7.3 实施含水层人工补给,构建地下水水权银行 137

7.3.1 利用含水层人工补给技术,实现地下水资源储备 138

7.3.2 含水层人工补给对构建地下水水权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140

7.4 地下水水权银行的建设与运作思路 141

7.4.1 国外地下水水银行的发展 141

7.4.2 我国成立地下水水权银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 142

7.4.3 地下水水权银行的构建 143

7.4.4 地下水水权银行运作模式 143

7.5 对地下水水权银行的管理 144

8总结及研究展望 146

8.1 总结 146

8.2 实际创新 150

8.3 研究展望 151

参考文献 153

附录 水权银行贷水合同(模拟式样) 161

下篇 灌溉农业发展的制度性推进机制研究 167

1导论 167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67

1.2 基本概念界定 173

1.2.1 灌溉农业 173

1.2.2 灌溉农业发展 175

1.2.3 制度与制度变迁 175

1.2.4 产权与水利产权制度 177

1.2.5 组织与灌溉组织制度 179

1.3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79

1.3.1 灌溉农业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研究综述 179

1.3.2 水权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综述 182

1.3.3 水利设施产权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综述 184

1.3.4 灌溉组织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综述 187

1.3.5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89

2我国灌溉农业发展概况及制度性归因假说 192

2.1 我国灌溉农业发展的总量特征 192

2.1.1 灌溉总面积 192

2.1.2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92

2.1.3 农田有效实灌面积 194

2.1.4 机电排灌面积 195

2.1.5 旱涝保收面积 196

2.1.6 万亩以上灌区发展情况 196

2.2 灌溉农业发展的地域特征 198

2.2.1 灌溉农业发展的行政分区特征 198

2.2.2 灌溉农业发展的水域分区特征 200

2.2.3 灌溉农业发展的混合分区特征 203

2.3 节水灌溉发展情况分析 210

2.3.1 节水灌溉发展的总量特征 210

2.3.2 节水灌溉发展的内部结构特征 211

2.3.3 节水灌溉发展的地域特征 212

2.4 灌溉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26

2.4.1 灌溉农业发展的总量问题 226

2.4.2 灌溉农业发展的地域问题 229

2.4.3 灌溉农业发展的效率问题 230

2.5 我国灌溉农业发展问题的制度性归因假说 231

3水权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 233

3.1 水权与水权制度概述 233

3.1.1 水权定义 233

3.1.2 水权类型 234

3.1.3 水权属性 236

3.1.4 水权制度 238

3.2 我国的水权设置与水权制度 241

3.2.1 我国的水权设置概况 241

3.2.2 我国的水权制度概况 243

3.3 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影响 244

3.3.1 国有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内在影响 244

3.3.2 集体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内在影响 245

3.3.3 私人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内在影响 246

3.3.4 无主人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内在影响 247

3.4 灌溉农业发展的水权制度推进机制 248

3.4.1 推进水权可交易制度发展,优化农业用水合理配置 248

3.4.2 建立水权银行制度,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分配效率 249

3.4.3 实行水权承包,推进私人水权制度完善 250

3.4.4 实行“共有制”水权改革,促进无主人水权制度完善 251

3.5 专论:工农业水权转换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 251

3.5.1 问题的提出 251

3.5.2 相关文献回顾 253

3.5.3 水资源“农转非”市场调节的运作起点:农用水有偿转让 255

3.5.4 水资源“农转非”市场调节的运作重心:让价格起主调节作用 257

3.5.5 水资源“农转非”市场调节的辅助机制:政府监管 259

4水利设施产权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 261

4.1 我国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概述 261

4.1.1 水利设施产权形式 261

4.1.2 水利设施所有权 262

4.1.3 水利设施经营权(使用权) 264

4.2 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影响 266

4.2.1 水利设施产权模糊导致负外部性 266

4.2.2 水利设施产权单一降低利用效率 269

4.2.3 水利设施经营权模糊导致农户不能参与用水管理 271

4.3 灌溉农业发展的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推进机制 272

4.3.1 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化转变 272

4.3.2 放开灌溉水利设施的建设权,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273

4.3.3 明确界定集体水利设施产权主体,解决所有权主体缺位 275

5灌溉组织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 277

5.1 我国灌溉组织制度概述 277

5.1.1 国家灌溉 277

5.1.2 农村集体灌溉 279

5.1.3 农民个人(单户或联户)灌溉 280

5.1.4 农民合作灌溉 281

5.1.5 农民用水者协会灌溉 283

5.2 灌溉组织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影响 285

5.2.1 国家灌溉:居主导地位但与末端衔接不好 285

5.2.2 农村集体灌溉:地位与作用日趋退化 290

5.2.3 农民个人灌溉:广泛存在但个体力量极其弱小 292

5.2.4 农民合作灌溉:有自身优势但发展不足 293

5.2.5 农民用水者协会灌溉:综合效果显著但需要更科学的组织管理 294

5.3 灌溉农业发展的灌溉组织制度推进机制 297

5.3.1 大力发展国家灌溉:改造老灌区,建设新灌区 297

5.3.2 恢复发展集体灌溉:创新机制,国家参与 303

5.3.3 扶持发展合作灌溉:吸收农户参与灌溉管理 304

5.3.4 补贴个人灌溉:“农民抗旱,政府买单” 305

6总结与研究展望 307

6.1 研究结论 307

6.2 创新之处 310

6.3 研究展望 310

参考文献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