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作物之意义及起源 1
第二节 作物之分类 1
第三节 作物学 2
第四节 我国作物之分布及生产情况 3
第五节 世界作物之生产情况 7
第七节 作物之施肥法 9
第六节 作物之重要 9
第二章 作物之种子 10
第一节 种子之发芽 10
第二节 种子之寿命 16
第三节 种子发芽有关因子 16
第四节 种子之大小 18
第五节 种子之选择 19
第六节 种子春化处理 21
第三章 作物之形态及性状 25
第一节 根 25
第二节 茎 27
第三节 叶 28
第四节 芽 29
第五节 花 29
第六节 种子及果实 30
第四章 作物与土壤之关系 32
第一节 土壤对于作物之重要 32
第二节 土壤中所含养料对于作物生长之影响 32
第三节 土层坡度对于作物生长之关系 33
第四节 地力对于作物之关系 34
第五节 土壤之种类 35
第六节 特别土壤之改良法 36
第一节 水分对于作物之重要 40
第二节 作物生长与水分关系 40
第五章 作物与水分之关系 40
第三节 作物形态与水分关系 43
第四节 作物与雨雪之关系 43
第五节 作物萎凋之补救方法 45
第六节 水分过多对于作物之害 47
第六章 作物与肥料之关系 49
第一节 肥料对作物生产之重要性 49
第二节 肥料三要素 49
第三节 肥料之种类 52
第四节 动物质肥料 53
第五节 植物质肥料 56
第六节 矿物质肥料 57
第七节 作物与空气之关系 63
第一节 空气对于作物生育之重要 63
第二节 作物呼吸作用 63
第三节 作物碳素同化作用 65
第四节 氮素同化作用 67
第五节 烟与风害 68
第八章 作物与光线之关系 69
第一节 日光对于作物生长之重要 69
第二节 作物形态与收量对于日光之关系 69
第三节 作物利用电光栽培 71
第四节 日照时间长短对于作物生育之影响 72
第一节 作物生育所需要温度 75
第九章 作物与温度之关系 75
第二节 温度与作物收量之关系 76
第三节 地温与水温对于作物生育之关系 77
第四节 作物之冻害及其预防法 79
第十章 作物与病害之关系 82
第一节 作物之病害情况 82
第二节 病菌媒介物及其侵入寄生之途径 82
第三节 作物病菌之防治法 83
第四节 病害药剂防治法 86
第五节 土壤消毒 90
第十一章 作物与昆虫之关系 92
第一节 作物受虫害情况 92
第二节 害虫人工驱除预防法 92
第三节 害虫药剂歼灭法 96
第二节 染色体减数分裂 102
第十二章 作物有性生殖 102
第一节 有性生殖之意义 102
第三节 雌雄生殖细胞之形成 103
第四节 授粉与受精 104
第五节 花粉之传布 105
第六节 花粉之生存时间 106
第七节 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之比较 107
第八节 胚及胚乳之发育 108
第九节 单为生殖 108
第十三章 作物无性生殖 111
第一节 无性生殖之意义 111
第二节 茎之无性生殖 111
第三节 芽、叶、根之无性生殖 116
第一节 作物育种之功效 118
第十四章 作物育种 118
第二节 混合选择育种法 119
第三节 纯系育种法 120
第四节 杂交育种法 124
第十五章 耕土整地及播种 128
第一节 耕土整地 128
第二节 播种 132
第十六章 苗床及移植 136
第一节 苗床 136
第二节 移植 138
第十七章 作物管理 141
第一节 间拔 141
第二节 中耕 141
第三节 培土 143
第四节 除草 144
第五节 摘心 145
第十八章 收获 147
第一节 收获之时期 147
第二节 收获之方法 148
第三节 干燥 148
第四节 脱粒 149
第五节 调制 149
第六节 收获量 150
第十九章 种子之贮藏 152
第一节 种子贮藏之重要 152
第二节 种子贮藏期间变化之因素 152
第三节 贮藏仓库 156
第四节 甘薯、马铃薯之贮藏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