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总 论 5
第一章针灸处方与治法 5
一、处方与治法的关系 5
二、常用的治法 5
目 录 5
(三)温法 6
(四)清法 6
(二)泻法 6
(一)补法 6
(五)汗法 7
(六)通法 7
(七)消法 8
(八)升法 8
(九)降法 9
(十)合法 9
(三)病机配穴 11
(一)主穴 11
(二)主穴配穴 11
第二章针灸处方的组成 11
一、组方原则 11
(四)从症配穴 12
(五)特殊配穴 12
二、组方形式与变化 12
(一)大方 12
(二)小方 12
(三)缓方 12
(七)复方 13
三、取穴规律 13
(五)奇方 13
(六)偶方 13
(四)急方 13
(一)局部取穴 14
(二)远部取穴 14
(三)辨证取穴 14
(四)对症取穴 15
(五)特定穴取穴 15
四、取穴方法 22
(五)远近配穴法 23
(四)表里配穴法 23
(六)其他配穴法 23
(二)上下配穴法 23
(一)前后配穴法 23
(三)左右配穴法 23
第三章针灸的治疗原则 26
一、基本法则 26
二、八纲论治原则 26
(一)毫针 28
(三)三棱针 28
(二)皮肤针 28
一、工具 28
第四章针灸施术法 28
(四)电针 29
(五)艾、艾绒、艾炷、艾条 29
二、手法 29
(一)行针手法 29
(二)补泻手法 30
三、时间 31
(二)针刺手法轻重的量化要求 32
(一)针刺手法轻重的意义 32
(三)针刺手法轻重的构成因素 32
(二)动留针法 32
四、刺激量 32
(一)静留针法 32
(四)针刺手法轻重与针刺补泻法的关系 33
第五章针灸处方的源流 34
一、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 34
二、晋隋唐时期 35
三、明清时期 36
下篇各 论 41
第一章解表方 41
第一节解表散寒方 41
一、解表祛寒方 41
二、风杼解表方 42
三、解表利水方 42
四、风寒项强方 43
五、伤寒头痛方 44
六、风寒表虚方 44
七、解表和中方 45
八、温寒化湿解表方 46
第二节疏风清热方 46
一、解表清热方 46
二、解表清热通窍方 47
第三节扶正解表方 48
一、益气扶正解表方 48
二、助阳解表方 48
四、预防感冒方 49
三、滋阴清热解表方 49
第二章清热方 50
第一节清气分热方 50
一、八关大刺方 50
二、曲池清热方 51
第二节清营凉血方 51
一、清营方 51
二、清热凉血方 52
第三节清热解毒方 52
一、肠痈方 52
二、乳痈方 53
三、痈疽灸方 54
四、委中清热解毒方 54
五、合谷解毒方 55
六、周氏灸疡方 55
七、痄腮方 55
八、上星迎香方 56
第四节清脏腑热方 57
一、清热利咽方 57
二、车谷止痛方 57
三、疏风清目方 58
四、泻心方 59
五、消渴方 59
六、清肺消痈方 60
七、清胃和中方 60
八、清热调经方 61
第五节清热祛暑方 61
一、泄暑开窍方 62
二、清暑和中方 62
二、退热除蒸方 63
一、养阴清肺方 63
第六节清虚热方 63
第三章祛湿方 65
一、中极通淋方 65
二、通利止痛方 65
三、清热除黄方 66
四、清热化湿止痢方 67
五、湿疹清热方 68
六、带状疱疹方 69
八、除湿止痒方 70
七、清热利湿止带方 70
九、温中散寒方 71
十、健中方 72
十一、温寒止吐方 73
十二、温肾消肿方 74
十三、水臌胀方 75
十四、温寒除黄方 76
十五、湿脚气灸方 77
十六、祛风除湿方 77
一、疏风止痛方 79
第四章治风方 79
二、祛风牵正方 80
三、祛风消疹方 81
四、祛风生发方 82
五、破伤风方 82
六、活络方 83
七、育阴降压方 84
八、急惊风方 84
九、平肝止痛方 85
十、平肝通络方 86
十一、滋液熄风方 87
十二、镇肝熄风方 88
第五章祛痰方 90
第一节健脾化痰方 90
一、健脾化痰方 90
二、和胃化痰方 91
三、和中化痰方 91
四、化痰止呕方 92
二、严氏灸哮方 93
一、温肺化饮方 93
第二节温寒化饮方 93
三、散寒止喘方 94
第三节清热化痰方 95
一、泻肺止哮方 95
二、清金化痰方 96
三、安癫治狂方 97
第四节治风化痰方 98
一、熄风镇痛方 98
二、舒痛方 98
三、祛风止嗽方 99
第五节软坚化痰方 100
一、消瘰疬方 100
二、乳癖消散方 101
第六章理气方 103
第一节行气方 103
一、解郁方 103
二、期门疏肝方 104
三、开胸通痹方 104
四、温中行气方 105
五、支阳方 106
六、气秘方 107
七、气臌方 108
八、梅核气方 108
第二节降气方 109
一、寒嗽方 109
二、热嗽方 110
三、除积降逆方 111
四、定喘方 112
六、二内止呕方 113
五、哮喘敷贴方 113
七、温胃降逆方 114
八、膈关通噎方 115
九、奔豚气方 116
第七章理血方 117
第一节活血祛瘀方 117
一、胁痛方 117
二、血瘀心痛方 118
三、瘀血腰痛方 118
五、扭伤方 119
四、颈部伤筋方 119
七、活血通经止痛方 120
六、除痹方 120
第二节止血方 121
一、凉血止血方 121
二、凉血消痔方 122
三、益气摄血方 122
四、升阳统血方 123
一、回阳九针方 125
二、回阳固脱方 125
第一节回阳救逆方 125
第八章温寒方 125
三、回阳救逆方 126
第一节温阳方 127
一、温阳定喘方 127
二、温阳益气升提方 127
第三节温经散寒方 128
温通关节方 128
温宫止带方 129
第四节温宫方 129
第九章和解方 130
第一节调和肝脾方 130
一、调肝和脾止痛方 130
二、调肝和胃止痛方 131
三、调肝健脾止泻方 131
第二节疏肝理气方 132
一、调经方 132
二、少阳耳聋方 132
一、降逆止呕方 133
第三节调和肠胃方 133
二、和解止呃方 134
第四节截疟方 135
一、大椎截疟方 135
二、清热截疟方 135
三、补虚截疟方 136
第十章补益方 137
第一节补气方 137
一、补气方 137
三、补益肺气方 138
二、太白健中方 138
五、益气通淋方 139
六、补中益气方 139
四、补心平惊方 139
七、阴挺方 140
八、三角灸方 140
九、百会提肛方 141
第二节补血方 141
一、膈俞补血方 141
三、健脾养心生血方 142
二、养血生乳方 142
四、太冲养肝方 143
第三节气血双补方 143
一、补气益血方 143
二、十全大补方 143
第四节补阴方 144
一、滋阴润肺方 144
二、四花祛痨方 144
五、补虚祛痨方 145
四、滋肾荣耳方 145
三、太溪滋肾方 145
六、健步方 146
第五节补阳方 146
一、温补下元方 146
二、补肾壮腰方 147
第十一章固涩方 148
第一节敛汗固表方 148
一、益气固表方 148
三、养阴敛汗方 149
二、温阳止汗方 149
第二节涩精止遗方 150
一、补肾摄精方 150
二、清火补水摄精方 150
三、温元止遗方 151
第三节涩肠固脱方 152
一、元枢止泻方 152
二、气陷失关方 153
第四节固崩止带方 154
一、治带方 154
二、益气固冲方 155
第十二章安神方 157
第一节镇静安神方 157
一、伤寒发狂方 157
二、定痫方 157
三、清心安眠方 158
第二节补益安神方 159
一、健脾养心安神方 159
二、养阴除烦安神方 160
二、温通开窍方 161
一、清热开窍方 161
第十三章开窍方 161
三、二中方 162
四、会阴救溺方 162
五、暑厥方 163
六、四关苏厥方 163
七、中风窍闭方 163
八、五心开窍方 164
九、手十二井方 164
二、梁门导滞方 166
一、消食方 166
第十四章消导泻下方 166
第一节消食导滞方 166
三、疳积方 167
四、消积散瘀方 167
五、和中消痞方 167
第二节消瘿方 168
消瘿方 168
第三节泻下通便方 168
一、通下方 168
一、驱蛔理胃方 169
二、安蛔止痛方 169
二、导下方 169
第四节驱虫方 169
三、丝虫病Ⅰ方(初期方) 170
四、丝虫病Ⅱ方(晚期方) 170
附 篇 173
附一常见针灸时间治疗学处方 173
附二处方索引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