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呼吸系统影像学的历史和发展 1
第二章 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技术与进展 3
第一节 呼吸系统X线检查方法与进展 3
一、X线检查技术 3
二、X线检查技术进展 9
第二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呼吸系统的应用 12
一、常规呼吸系统CT扫描技术 14
第三节 呼吸系统CT检查技术 14
二、呼吸系统螺旋CT扫描技术 15
三、呼吸系统高分辨率CT技术 15
四、低剂量肺部CT扫描技术 16
五、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及临床应用 17
第四节 呼吸系统磁共振检查技术与进展 33
一、常规磁共振检查 33
二、MRI造影增强 34
三、胸部MRI血管造影 35
五、MR肺功能成像及其进展 37
四、MR仿真内镜技术 37
第三章 先天性肺、支气管与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46
第一节 概述 46
第二节 先天性肺、支气管与肺血管疾病的病因与病理变化 47
一、先天性肺发育异常 47
二、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异常 48
三、先天性肺血管异常 49
四、先天性肺淋巴管发育异常 52
第三节 先天性肺、支气管与肺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52
第四节 先天性肺、支气管与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优选 53
第五节 先天性肺、支气管与肺血管疾病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55
第六节 先天性肺、支气管与肺血管疾病影像诊断分析 56
第七节 先天性肺、支气管与肺血管疾病影像学表现分述 57
一、肺不发育和发育不全 57
二、先天性肺囊腺癌样畸形 58
三、肺隔离症 58
四、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 59
五、先天性肺囊肿 59
十、肺动静脉瘘 60
九、巨气管支气管征 60
六、先天性支气管闭锁 60
七、先天性支气管扩张 60
八、先天性气管狭窄 60
十一、肺动脉瘤 61
十二、肺静脉曲线 62
十三、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 62
十四、单侧肺动脉发育不良(Swyer-James综合征) 62
十六、肺动脉起源异常 63
十七、特发性肺动脉扩张 63
十五、肺动脉狭窄 63
十八、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64
十九、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64
第四章 气管支气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67
第一节 概述 67
第二节 气管支气管疾病的病因 67
第三节 气管支气管疾病的病理变化 68
第四节 气管支气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69
第五节 气管支气管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优选 70
一、气管大支气管树的分级、分支与命名 77
第六节 气管大支气管正常影像学表现 77
二、气管 79
三、支气管 80
第七节 气管支气管疾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81
一、气管移位 81
二、气管杈角扩大 82
三、气管狭窄 82
四、气管扩大 82
五、支气管数目、起源的异常 83
六、支气管阻塞 83
七、支气管扩张 84
八、气管支气管管壁增厚 85
九、气管支气管管壁钙化 86
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87
十一、气管支气管肿块性病变 87
十二、气管支气管腔内高密度影 87
十三、小气道基本病变表现 87
第八节 气管支气管疾病的影像诊断分析 88
第九节 气管支气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分述 89
一、先天性气管狭窄 89
二、巨气管支气管症 90
三、剑鞘状气管(saber-sheath-trachea) 90
四、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 91
五、气管支气管型淀粉样变性 91
六、气管支气管结核 92
七、原发性气管肿瘤 92
八、小气道疾病 94
第五章 肺疾病影像学诊断 98
第一节 结核病影像学诊断及其进展 98
一、概述 98
二、病因 99
三、病理 99
四、临床表现 100
五、结核病的分类标准 100
六、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优选 101
七、结核病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104
八、各种类型结核病的影像学表现 109
第二节 原发性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及其进展 117
一、病因 117
二、病理 117
三、临床表现 118
四、影像学检查方法、进展及优选 118
五、基本影像学表现 125
六、影像诊断分析 134
一、概述 141
第三节 肺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141
二、病理 142
三、临床表现 146
四、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优选 146
五、基本影像学征象 151
六、影像学诊断分析 160
七、疾病影像学诊断分述 161
第四节 肺部斑片状、肺段性及肺叶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187
一、概述 187
二、斑片状、肺段性及肺叶性阴影的病理基础 188
三、斑片状、肺段性及肺叶性病变的临床表现 191
四、斑片状、肺段性及肺叶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优选 193
五、正常肺影像学表现 194
六、斑片状、肺段性及肺叶性病变的影像学基本征象 198
七、斑片状、肺段性及肺叶性病变的影像诊断分析 202
八、相关疾病影像学表现分述 203
第五节 肺弥漫性疾病及其影像学诊断 215
一、概述 215
二、肺弥漫性疾病的病理变化 216
四、肺弥漫性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优选 217
三、肺弥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217
五、肺部影像学解剖 219
六、肺弥漫性疾病基本影像学征象 221
七、肺弥漫性疾病的分类 229
八、肺弥漫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229
九、肺弥漫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分述 231
第六节 肺部空洞与空腔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261
一、概述 261
二、肺空洞与空腔性病变的病理变化 262
四、肺空洞与空腔性病变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优选 265
三、肺空洞与空腔性病变的临床表现 265
五、肺空洞与空腔性病变基本影像学征象 266
六、肺空洞与空腔性病变影像诊断分析 266
七、肺空洞与空腔性病变影像学表现分述 268
第六章 纵隔疾病影像学诊断 283
第一节 纵隔肿瘤及瘤样病变影像学诊断 283
一、纵隔肿瘤与瘤样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 283
二、纵隔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表现 284
三、纵隔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优选 285
四、纵隔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287
五、纵隔肿瘤与瘤样病变影像学诊断分析 290
六、罕少见纵隔肿瘤的诊断 293
七、纵隔肿瘤与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分述 294
第二节 其他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313
一、纵隔炎症 313
二、成人纵隔淋巴结核 315
三、纵隔大血管病变 316
四、纵隔出血 323
第一节 胸膜疾病的病理基础 326
第七章 胸膜疾病影像学诊断 326
第二节 胸膜疾病的临床表现 327
第三节 胸膜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优选 327
第四节 胸膜的正常影像解剖 329
第五节 胸膜疾病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334
第六节 胸膜疾病影像诊断分析 338
第七节 胸膜疾病影像诊断分述 340
第二节 胸壁疾病的病理变化 349
第一节 概述 349
第八章 胸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349
第三节 胸壁疾病的临床表现 350
第四节 胸壁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优选 350
第五节 正常胸壁的影像学表现 351
第六节 胸壁疾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353
第七节 胸壁疾病影像诊断分析 354
第八节 胸壁疾病影像学诊断分述 361
一、胸壁先天性异常或变异 361
二、胸壁感染性疾病 361
三、胸壁软组织肿瘤 362
四、胸壁骨组织肿瘤与瘤样病变 364
第九章 横膈疾病影像学诊断 368
第一节 概述 368
第二节 横膈疾病的病因病理 368
第三节 横膈疾病的临床表现 369
第四节 横膈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优选 369
第五节 正常横膈影像解剖 371
一、X线解剖 371
二、CT解剖 372
一、X线基本征象 374
三、MRI解剖 374
第六节 横膈疾病基本影像学征象 374
二、CT与MRI基本征象 376
第七节 横膈疾病影像诊断分析 378
第八节 横膈疾病影像学诊断分述 380
一、膈肌先天发育异常 380
二、膈肌外伤 383
三、膈肌囊肿与肿瘤 384
六、膈周病变 385
四、膈肌炎症 385
五、膈肌功能性疾病 385
第十章 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388
第一节 概述 388
第二节 乳腺的胚胎发生、发育及其生理变化 388
一、幼儿期乳腺 388
二、青春期、生育期乳腺 388
四、更年期、老年期乳腺 389
第三节 乳腺疾病的临床表现 389
三、妊娠期、哺乳期乳腺 389
一、乳腺肿块 390
二、乳房疼痛 390
三、乳头溢液 390
四、皮肤乳头改变 391
五、腋窝淋巴结增大 391
第四节 乳腺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优选应用 391
一、X线检查 391
二、USG检查 392
三、CT检查 392
四、MRI检查 393
一、乳腺的解剖及正常乳腺X线表现 395
第五节 正常乳腺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395
二、正常乳腺X线分型 398
三、正常乳腺乳导管造影表现 399
四、正常乳腺CT表现 400
五、正常乳腺MRI表现 400
第六节 乳腺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401
一、肿块 401
四、毛刺 402
五、皮肤乳头改变 402
二、片状致密影 402
三、钙化 402
六、漏斗征或乳晕下纤维化 403
七、阳性导管征 403
八、血管增粗或增多 403
九、肿瘤床改变 403
十四、乳导管改变 404
十三、乳内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增大 404
十一、乳后间隙消失 404
十二、乳房外形改变 404
十、乳腺结构紊乱 404
十五、含有脂肪的病灶 405
第七节 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405
一、发现病变 405
二、定位诊断 405
三、定性诊断 406
一、乳腺增生症 409
第八节 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分述 409
四、乳腺癌分期 409
二、乳腺良性肿瘤 413
三、乳腺恶性肿瘤 419
四、乳腺炎性病变 433
五、其他乳腺疾病 435
六、男性乳腺疾病 437
第十一章 胸部急症的影像学诊断 441
第一节 概述 441
第二节 胸部急症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441
第三节 胸部急症的临床表现 445
第四节 胸部急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优选 446
第五节 胸部急症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449
第六节 胸部急症影像诊断分析 450
第七节 胸部急症的影像学表现分述 451
一、胸部外伤 451
二、急性呼吸道烧灼伤 458
三、溺水肺 458
四、急性吸入性肺炎 458
五、重症肺炎 459
六、重症肺结核 460
七、肺钩端螺旋体病 461
八、肺栓塞与肺梗死 462
九、肺不张 464
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465
十一、新生儿肺出血 465
十二、急性肺水肿 465
十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465
十四、急性支气管疾病 466
十五、胸部异物 467
十六、急性纵隔炎与纵隔脓肿 468
十七、急性主动脉夹层与破裂 469
十八、急性心包炎 471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介入诊断与介入治疗 473
第一节 呼吸系统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与展望 473
第二节 呼吸系统介入诊疗的基本技术 475
一、非血管性介入技术 475
二、血管内介入的基本技术 478
三、胸部的血管介入技术 480
第三节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血管造影征象 481
一、正常血管造影的表现 481
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血管造影征象 482
第四节 呼吸系统部分疾病及乳腺癌的介入治疗 484
一、肺癌的介入治疗 484
二、大咯血的介入治疗 489
三、肺栓塞的介入治疗 490
五、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支架治疗 491
六、乳腺癌的介入治疗 491
四、肺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 491
第十三章 分子生物学因素与肺癌影像 496
第一节 概述 496
第二节 肺癌发生与分子生物学因素 496
一、原癌基因 496
二、抑癌基因 497
三、癌细胞核DNA测定及增殖细胞核抗原与癌细胞周期 499
第三节 肺癌转移与分子生物学因素 499
三、肿瘤血管生成 500
二、黏附因子 500
一、nm21基因 500
四、纤维蛋白溶解酶 501
五、癌细胞血型抗原 501
第四节 肺癌影像学表现与分子生物学因素的关系研究及进展 502
一、肺癌CT平扫征像 502
二、肺癌CT动态增强扫描 505
第五节 肺癌的介入治疗与分子生物学因素 505
一、非血管介入技术 505
二、血管介入技术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