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毒物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志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109067637
  • 页数:107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概述 3

第一节 动物毒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3

一、动物毒物学的定义 3

二、动物毒物学的研究内容 3

第二节 毒物及其毒性 4

一、毒物与中毒 4

二、毒物的毒性 6

第三节 动物毒物学简史 10

一、古代毒物学与动物中毒的记载 10

二、近代毒理学对兽医毒物学形成的影响 12

三、近半个世纪家畜中毒病与动物毒物学的研究进展 14

四、兽医毒物学、家畜中毒学与动物毒物学 29

第二章 毒物生态学 31

第一节 生态毒理学基本理论 31

一、生态毒物环境的区域理论 31

二、毒物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理论 31

三、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毒理学理论 33

第二节 生态毒理系统的形成 37

一、棉区农田生态系统中棉酚的生态毒理系统 37

二、草地生态系统中含硝基化合物的生态毒理系统 38

三、栎林区灌丛生态系统中栎单宁的生态毒理系统 38

四、工业区生态系统中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生态毒理系统 39

五、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量施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的生态毒理系统 39

第三节 环境污染生态学 40

一、环境污染的来源及特征 40

二、污染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41

第四节 有毒植物生态学 42

一、有毒植物中毒的生态学 42

二、植物的次生化合物及其毒性 42

三、动物的有毒植物中毒 43

四、生态系统与毒物系统的同一性 44

第五节 生态环境与毒性灾害 44

一、动物毒性事件与毒性灾害 44

二、动物毒性灾害的类型 45

三、动物毒性灾害的特点 45

四、动物毒性灾害的成因及其损失 46

五、减轻毒性灾害的基本对策 50

第六节 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应用 51

一、生态工程及其应用 51

二、生物技术的应用 54

参考文献 54

第三章 动物毒物学研究方法 56

第一节 流行病学调查 56

一、流行病学方法 56

二、动物中毒的普遍性 57

三、动物中毒的群发性 61

四、动物中毒的地区性 63

五、动物中毒的季节性 65

六、各种中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66

第二节 有毒植物野外调查方法 66

一、野外调查的目的 66

二、野外调查的准备工作 67

三、野外调查的方法 68

四、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73

五、有毒植物分布图的绘制 73

第三节 动物中毒病的现症调查 74

一、病史调查 75

二、临床观察 75

三、病理剖检 76

第四节 实验室诊断 77

一、动物试验 77

二、毒物分析 78

第四章 安全性评价与毒物管理 84

第一节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 84

一、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 84

二、饲料添加剂安全性的毒理学评价方法 86

三、解决饲料安全性评价问题的基本对策 88

第二节 牧草引种的安全性评价 90

一、历史的教训 90

二、基本对策 91

第三节 兽药及药物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 92

一、对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严格管理 93

二、规定各种兽药的休药期 93

三、各种污染物的检验 94

四、制订有关法规 95

五、设计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品 95

六、引进新药及重新评价一些原有的化疗药物 95

第四节 农药的安全性评价 95

一、农药的开发与安全性评价 95

二、有关农药安全性评价的术语和概念 97

三、农药安全性评价的程序、内容与要求 99

四、将动物的毒理学资料外推到人的问题 108

五、关于农药的生物监测 109

六、农药安全性评价时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111

第五节 外源性化学物的危险度评价 114

第六节 毒物的管理 115

参考文献 116

第五章 动物毒物学的基础学科及其相关学科 117

第一节 生化毒理学 117

一、毒物的生物转运和转化 117

二、毒物的中毒机理 126

三、化学物的特殊毒性作用 128

四、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 140

第二节 遗传毒理学 143

一、概述 143

二、环境因素 143

三、毒性效应的遗传学基础 146

四、遗传毒性效应 148

第三节 生殖毒理学 153

一、性腺毒理 154

二、胎盘毒理 157

三、胚胎毒理 160

四、胎儿毒理 162

第四节 中毒病理学 165

一、中毒病理的基本概念 165

二、中毒病理的研究概况 165

三、中毒病理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166

四、毒物引起组织细胞病变的一般规律 170

五、中毒的病理机制 175

六、中毒病理诊断的鉴别要点 178

七、中毒病理检验程序与相互关系 179

第五节 毒物分析化学 181

一、普通物理法 181

二、普通化学法 181

三、色谱法 185

四、分光光度法 187

五、质谱法 189

六、核磁共振光谱法 190

七、免疫化学分析法 191

八、生物学试验法 192

第六节 其他相关学科 192

参考文献 194

第二篇 各论 199

第六章 金属与非金属毒物 199

第一节 概述 199

第二节 铅 200

一、毒物学 200

二、毒理 201

三、诊断与治疗 203

四、预防 204

第三节 汞 204

一、毒物学 204

二、毒理 205

三、诊断与治疗 208

四、预防 209

第四节 砷 209

一、毒物学 209

二、毒理 210

三、诊断与治疗 212

四、预防 213

第五节 硒 213

一、毒物学 213

二、毒理 214

三、诊断与治疗 216

四、预防 217

第六节 钼 217

一、毒物学 217

二、毒理 218

三、诊断与治疗 219

四、预防 220

第七节 铜 220

一、毒物学 220

二、毒理 221

三、诊断与治疗 223

四、预防 223

第八节 镉 224

一、毒物学 224

二、毒理 224

三、诊断与治疗 225

四、预防 226

第九节 铁 226

一、毒物学 226

二、毒理 227

三、诊断与治疗 228

四、预防 229

第十节 钴 229

一、毒物学 229

二、毒理 230

三、诊断与治疗 231

四、预防 231

第十一节 锰 232

一、毒物学 232

二、毒理 232

三、诊断与治疗 234

四、预防 235

第十二节 锌 235

一、毒物学 235

二、毒理 236

三、诊断与治疗 237

四、预防 237

第十三节 氟 238

一、毒物学 238

二、毒理 240

三、诊断与治疗 243

四、预防 244

参考文献 245

第七章 有毒植物 248

第一节 疯草类植物 249

一、分布与危害 249

二、中毒的生态因素 251

三、毒物学与毒理 251

四、中毒症状与病理变化 255

五、诊断与治疗 257

六、防除与利用 257

第二节 牛栎树叶中毒 258

一、分布与危害 258

二、毒理 259

三、中毒症状与病理变化 261

四、诊断 262

五、治疗 263

六、预防 264

第三节 蕨属有毒植物 264

一、有毒种及其分布 264

二、毒物学 265

三、毒理 266

四、中毒症状与病理变化 266

五、诊断与治疗 267

六、预防 268

七、利用 268

第四节 萱草根中毒 269

一、分布与危害 269

二、毒物学 270

三、毒理 270

四、中毒症状与病理变化 271

五、诊断与治疗 272

六、预防 272

第五节 醉马草 272

一、分布与危害 272

二、毒物学 273

三、毒理 274

四、诊断与治疗 274

五、预防 275

六、防除与利用 275

第六节 羊踯躅 275

一、分布与危害 275

二、毒物学 276

三、毒理 276

四、诊断与治疗 277

五、预防 277

六、防除与利用 277

第七节 柽麻 278

一、分布与危害 278

二、毒物学 278

三、毒理 278

四、诊断与治疗 279

五、预防 279

第八节 映山红 279

一、分布与危害 279

二、毒物学 280

三、毒理 280

四、诊断与治疗 281

五、预防 281

六、防除与利用 281

第九节 蜡梅 281

一、分布与危害 281

二、毒物学 282

三、毒理 282

四、诊断与治疗 283

五、预防 284

六、利用 284

第十节 夹竹桃 284

一、分布与危害 284

二、毒物学 284

三、毒理 285

四、中毒症状与病理变化 285

五、诊断与治疗 286

六、预防 287

七、利用 287

第十一节 白苏 288

一、分布与危害 288

二、毒物学 288

三、毒理 288

四、诊断与治疗 289

五、预防 290

六、利用 290

第十二节 毒芹 290

一、分布与危害 290

二、毒物学 290

三、毒理 291

四、诊断与治疗 292

五、预防 292

六、防除与利用 292

第十三节 木贼 293

一、分布与危害 293

二、毒物学 293

三、毒理 294

四、诊断与治疗 294

五、预防 295

六、利用 295

第十四节 昆明山海棠 295

一、分布与危害 295

二、毒物学 295

三、毒理 296

四、诊断与治疗 297

五、预防 297

六、利用 297

第十五节 喜树叶 297

一、分布与危害 297

二、毒物学 298

三、毒理 298

四、诊断与治疗 299

五、预防 299

六、利用 299

第十六节 假奓包叶 299

一、分布与危害 299

二、毒物学 300

三、毒理 300

四、诊断与治疗 301

五、预防 301

第十七节 无叶假木贼 301

一、分布与危害 301

二、毒物学 301

三、毒理 302

四、诊断与治疗 303

五、预防 303

六、利用 303

第十八节 苦楝子 303

一、分布与危害 303

二、毒物学 303

三、毒理 304

四、治疗 304

五、预防 305

六、利用 305

第十九节 美丽马醉木 305

一、分布与危害 305

二、毒物学 305

三、毒理 306

四、诊断 308

五、治疗 308

第二十节 乌头 308

一、分布与危害 308

二、毒物学 309

三、毒理 309

四、诊断与治疗 310

五、预防 310

六、利用 310

第二十一节 无刺含羞草 311

一、分布与危害 311

二、毒物学 311

三、毒理 311

四、诊断与治疗 312

五、预防 312

六、利用 312

第二十二节 藜芦 312

一、分布与危害 312

二、毒物学 313

三、毒理 313

四、诊断与治疗 314

五、预防 314

六、利用 314

第二十三节 山黧豆 314

一、分布与危害 314

二、毒物学与毒理 315

三、中毒症状与病理变化 316

四、诊断与治疗 317

五、预防与利用 318

第二十四节 银合欢 318

一、毒物学 319

二、毒理 319

三、中毒症状与病理变化 320

四、利用 321

第二十五节 羽扇豆 321

一、分布与危害 321

二、毒物学 322

三、毒理 322

四、诊断与治疗 323

五、预防 323

六、利用 323

第二十六节 马缨丹 324

一、形态特征与分布 324

二、毒物学 324

三、毒理 324

四、诊断与治疗 325

五、预防 325

第二十七节 山蟛蜞菊 325

一、分布与危害 325

二、毒物学 325

三、毒理 326

四、治疗 326

第二十八节 鹅绒藤 326

一、分布与危害 326

二、毒物学 326

三、毒理 327

四、诊断与治疗 327

第二十九节 ?草 327

一、分布与危害 327

二、毒物学 328

三、毒理 328

四、防治 329

第三十节 紫茎泽兰 329

一、分布与危害 329

二、毒物学 330

三、毒理 331

四、诊断与治疗 332

五、防除 332

六、利用 333

第三十一节 瑞香狼毒 334

一、分布与危害 334

二、毒物学 335

三、毒理 335

四、诊断与治疗 337

五、预防 338

六、防除与利用 338

第三十二节 含双稠吡咯啶生物碱的植物 339

一、分布与危害 340

二、毒物学 341

三、毒理 342

四、中毒症状与病理变化 343

五、诊断与治疗 345

六、预防 346

七、防除与利用 346

第三十三节 曼陀罗 346

一、分布与危害 346

二、毒物学 347

三、毒理 347

四、诊断与治疗 348

五、预防 349

六、利用 349

第三十四节 苍耳 349

一、分布与危害 349

二、毒物学 350

三、毒理 350

四、诊断与治疗 350

五、预防 350

六、利用 351

第三十五节 胡芦巴 351

一、分布与危害 351

二、毒物学 352

三、毒理 352

四、防治 353

五、利用 353

第三十六节 麻黄 353

一、分布与危害 353

二、毒物学 354

三、毒理 354

四、诊断与治疗 355

五、利用 355

第三十七节 蒙古扁桃 355

一、分布与危害 355

二、毒物学 356

三、毒理 356

四、诊断与治疗 356

五、预防与利用 356

第三十八节 毒麦 357

一、分布与危害 357

二、毒物学 357

三、毒理 358

四、防治 358

五、利用 358

第三十九节 有毒藻类 358

一、藻类中毒的类型 358

二、藻类中毒的诊断 362

三、藻类的控制 362

第四十节 其他有毒植物 364

参考文献 368

第八章 饲料与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中的有毒物质 372

第一节 硝酸盐与亚硝酸盐 372

一、毒物学 372

二、毒理 374

三、诊断与治疗 375

四、预防 376

第二节 含氰甙饲料 377

一、毒物学 377

二、毒理 379

三、诊断与治疗 381

四、预防 382

第三节 菜籽饼粕 382

一、毒物学 382

二、毒理 384

三、诊断与治疗 386

四、预防 386

第四节 棉籽饼粕 387

一、毒物学 388

二、毒理 389

三、诊断与治疗 391

四、预防 391

第五节 蓖麻籽饼粕 392

一、毒物学 393

二、毒理 394

三、诊断与治疗 395

四、预防 395

五、利用 396

第六节 马铃薯 397

一、毒物学 397

二、毒理 398

三、诊断与治疗 399

四、预防 399

第七节 酒糟 400

一、毒物学 400

二、毒理 400

三、诊断与治疗 401

四、预防 401

第八节 感光过敏 401

一、毒物学 402

二、毒理 403

三、诊断与治疗 403

四、预防 404

第九节 草酸盐 404

一、毒物学 404

二、毒理 405

三、诊断与治疗 406

四、预防 407

第十节 草木樨 407

一、毒物学 407

二、毒理 408

三、诊断与治疗 408

四、预防 409

第十一节 鱼粉 409

一、毒物学 409

二、毒理 410

三、诊断与治疗 410

四、预防 411

第十二节 食盐 411

一、毒物学 411

二、毒理 412

三、诊断与治疗 413

四、预防 414

第十三节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414

一、维生素A 415

二、维生素D 416

三、蛋氨酸 418

参考文献 419

第九章 真菌毒素 421

第一节 黄曲霉毒素 422

一、毒物学 422

二、毒理 423

三、诊断与治疗 426

四、预防 427

第二节 杂色曲霉素 427

一、毒物学 427

二、毒理 429

三、诊断与治疗 430

四、预防 430

第三节 赭曲霉毒素和橘青霉素 430

一、毒物学 430

二、毒理 432

三、诊断与治疗 434

四、预防 434

第四节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434

一、T-2毒素 435

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437

三、藨草镰刀菌醇类毒素 439

四、雪腐镰刀菌烯醇类毒素 440

五、葡萄穗霉毒素 441

第五节 红色青霉毒素 444

一、毒物学 444

二、毒理 445

第六节 震颤毒素 446

一、烟曲霉震颤素 446

二、青霉震颤素 447

三、雀稗震颤素 447

第七节 内酯毒素 448

一、展青霉素 448

二、青霉酸 450

第八节 葚孢霉素 451

一、毒物学 451

二、毒理 451

三、预防 452

第九节 交链孢霉毒素 452

第十节 岛青霉毒素 453

一、岛青霉黄变米 454

二、黄绿青霉黄变米 455

三、橘青霉黄变米 456

第十一节 黑斑病甘薯毒素 457

一、毒物学 457

二、毒理 458

三、诊断与治疗 459

四、预防 459

第十二节 镰刀菌毒素 459

一、串珠镰刀菌毒素 459

二、丁烯酸内酯 463

三、玉米赤霉烯酮 466

第十三节 流涎素 468

一、毒物学 468

二、毒理 469

三、预防 469

第十四节 麦角生物碱 469

一、毒物学 469

二、毒理 470

三、诊断与治疗 472

四、预防 473

第十五节 羽扇豆毒素 473

一、毒物学 473

二、毒理 473

第十六节 三硝基丙酸 474

一、毒物学 474

二、毒理 474

第十七节 松孢菌素 474

一、毒物学 474

二、毒理 475

第十八节 其他真菌毒素 475

一、毒树枝状菌毒素 475

二、黑穗病菌和腥黑穗病菌中毒 476

三、锈菌病中毒 477

四、稻曲病菌中毒 477

第十九节 毒蘑菇 478

一、肝损害型毒蘑菇 478

二、神经精神型毒蘑菇 479

三、胃肠炎型毒蘑菇 480

四、溶血型毒蘑菇 480

五、中毒的治疗 480

参考文献 482

第十章 细菌毒素 488

第一节 肉毒梭菌毒素 488

一、毒物学 488

二、毒理 489

三、诊断与治疗 491

四、预防 492

第二节 沙门氏菌毒素 492

一、毒物学 492

二、毒理 493

三、治疗 493

第三节 葡萄球菌毒素 493

一、毒物学 493

二、毒理 494

三、治疗 494

第四节 破伤风梭菌毒素 495

一、毒物学 495

二、毒理 496

三、诊断与治疗 496

四、预防与利用 497

第五节 产气荚膜梭菌毒素 498

一、毒物学 498

二、毒理 500

三、诊断与治疗 501

四、预防 501

第六节 炭疽杆菌毒素 501

一、毒物学 501

二、毒理 502

三、诊断与治疗 503

四、预防 503

第七节 其他细菌毒素 503

一、链球菌毒素 503

二、大肠杆菌毒素 504

三、鼠疫耶氏菌毒素 504

四、绿脓杆菌毒素 505

五、其他产毒细菌 506

参考文献 507

第十一章 兽药和药物添加剂 508

第一节 抗微生物药 508

一、喹诺酮类药 508

二、磺胺类药 509

三、抗菌增效剂 516

四、硝基呋喃类药 516

五、青霉素类抗生素 518

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519

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521

八、其他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 522

九、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522

十、多黏菌素类抗生素 524

十一、四环素类抗生素 525

十二、氯霉素类抗生素 526

第二节 抗寄生虫药 527

一、抗线虫药 527

二、抗吸虫和抗绦虫药 541

三、抗原虫药 545

四、杀虫药 554

第三节 药物添加剂 555

一、合成抑菌促生长剂喹乙醇 555

二、苯基胂化合物 556

三、用作药物添加剂的抗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 557

参考文献 562

第十二章 动物毒素 564

第一节 蛇毒素 564

一、毒物学 564

二、毒理 565

三、诊断与治疗 566

四、预防 567

第二节 蜂毒素 568

一、毒物学 568

二、毒理 569

三、治疗 570

四、预防 570

第三节 蝎毒素 570

一、毒物学 570

二、蝎子的危害 571

三、防治 572

四、用途 572

第四节 斑蝥毒素 572

一、毒物学 572

二、毒理 573

三、治疗 573

第五节 蚜虫毒素 573

参考文献 574

第十三章 有毒气体 575

第一节 一氧化碳 575

一、毒物学 575

二、毒理 575

三、诊断与治疗 577

四、预防 578

第二节 二氧化硫 578

一、毒物学 578

二、毒理 579

三、诊断与治疗 580

四、预防 580

第三节 硫化氢 580

一、毒物学 580

二、毒理 581

三、诊断与治疗 582

四、预防 582

第十四章 辐射物质与军用毒剂 583

第一节 概述 583

一、发生时机 583

二、危害方式 583

第二节 动物核辐射损伤 584

一、影响损伤与发病因素 584

二、作用原理 585

三、主要病理变化 589

四、动物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 595

五、动物急性放射病的诊断 599

六、动物急性放射病的防治 600

第三节 放射性沾染的危害 603

一、概述 603

二、沾染的危害作用特点 604

三、动物内照射的危害 604

四、放射性核素沾染的皮肤损伤 608

参考文献 610

第四节 军用毒剂 610

一、神经性毒剂 611

二、糜烂性毒剂 612

三、失能性毒剂 614

四、窒息性毒剂 614

五、刺激性毒剂 615

六、全身中毒性毒剂 615

第十五章 农药、化肥、杀鼠药及其他 616

第一节 农药 616

一、概述 616

二、有机磷农药 617

三、有机氯农药 623

四、有机氮农药 625

五、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627

六、有机汞农药 628

参考文献 628

第二节 化肥 628

一、尿素 628

二、氨水 631

参考文献 633

第三节 杀鼠药 634

一、有机氟杀鼠药 634

二、无机磷杀鼠药 637

三、抗凝血杀鼠药 638

四、有机磷杀鼠药 643

五、其他杀鼠药 644

参考文献 648

第四节 汽油、煤油、柴油 648

一、毒物学 648

二、毒理 649

三、诊断与治疗 650

四、预防 650

第五节 沥青 650

一、毒物学 650

二、毒害作用 651

三、诊断与治疗 652

第六节 油漆 652

一、毒物学 652

二、毒理 653

三、治疗 653

四、预防 654

第七节 氯化萘 654

一、毒物学 654

二、毒理 654

三、防治 655

第八节 强酸 655

一、毒物学 655

二、毒理 656

三、诊断与治疗 656

第九节 强碱 657

一、毒物学 657

二、毒理 657

三、诊断与治疗 658

四、预防 659

第十节 有毒脂肪和胺化物 659

参考文献 660

第三篇 毒物检验与毒理试验 665

第十六章 毒物检验程序与检验技术 665

第一节 毒物检验程序 665

一、现场调查 665

二、临床检查 665

三、病理诊断 666

四、采样 666

五、正确运用各种检验方法 668

六、检验结果的判断与报告书 671

第二节 毒物的系统分离与提取 672

一、挥发性毒物的分离 672

二、不挥发性有机毒物的分离 673

三、水溶性毒物的分离 675

四、金属毒物的分离 676

第三节 检验技术 677

一、薄层层析 677

二、薄层层析——酶抑制法(TLC—EI) 680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82

四、气相色谱分析法 684

第四节 其他检验技术 685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686

二、红外分光光度法 686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 687

第十七章 植物有毒成分检验与鉴定 688

第一节 生物碱 688

一、生物碱的提取 688

二、生物碱的沉淀反应 690

三、生物碱的显色反应 691

四、生物碱的显微结晶反应 692

五、生物碱的纸上层析 693

六、生物碱的薄层层析 694

七、动物试验 696

八、检品中生物碱的检验 697

九、几种常见生物碱的分析与检验 699

第二节 有毒甙类 706

一、总甙的提取和鉴定 706

二、氰甙的提取和鉴定 707

三、强心甙的提取和鉴定 707

四、皂甙的提取和鉴定 708

第三节 栎叶单宁 709

一、栎叶单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709

二、栎叶中单宁的检验与分类鉴定 710

三、栎叶中单宁的纸上层析 713

四、牛栎属植物中毒早期诊断试验 713

第四节 萱草根素 714

一、萱草根素的提取 714

二、萱草根素的鉴定 714

第五节 蓖麻毒素 715

一、提取与分离 715

二、蓖麻碱的测定 716

三、蓖麻毒蛋白的测定 718

四、蓖麻中毒检查 720

五、蓖麻油与其他植物油的区别 720

第六节 其他植物毒素检验 720

一、山黧豆毒素 720

二、木藜芦毒素 722

三、蕨毒素 724

四、植物硝基化合物 726

五、闹羊花毒素 727

六、狼毒素 727

参考文献 727

第十八章 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验 728

第一节 氰类 728

一、检材的采取与处理 728

二、定性检验 728

三、含量测定 730

第二节 硝酸盐与亚硝酸盐 731

一、检材的采取与处理 731

二、亚硝酸盐的定性检验 732

三、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 733

四、硝酸盐的检验 735

第三节 食盐 737

一、眼结膜囊内液氯化物的检查 737

二、肝中氯化物含量测定 737

三、饲料中氯化物的含量测定 739

第四节 草酸与草酸盐 741

一、定性检验 741

二、植物中草酸盐的测定 742

第五节 棉酚 743

一、定性检验 743

二、三氯化锑比色法 743

三、游离棉酚的含量测定 744

第六节 异硫氰酸酯和恶唑烷硫酮 746

一、定性检验 746

二、硫代异氰酸丙烯酯的含量测定 746

三、异硫氰酸酯含量测定 747

四、恶唑烷硫酮含量测定 750

第七节 大豆饼尿素酶的测定 752

一、定性检验 752

二、尿素酶活性测定 753

参考文献 754

第十九章 真菌与真菌毒素检验 755

第一节 一般技术 755

一、样品的选择和寄送 755

二、感观分析 755

三、显微镜检查 756

四、真菌的分离培养 756

[附]真菌染色与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762

第二节 有毒真菌鉴定 768

一、形态鉴定 768

二、生物鉴定 770

三、免疫检测 774

第三节 黑斑病甘薯酮 781

一、甘薯黑斑病菌的培养鉴定 781

二、毒素及其化学定性试验 781

三、甘薯病斑提取液的家兔毒性试验 782

第四节 黄曲霉毒素 783

一、黄曲霉菌的培养鉴定 783

二、黄曲霉毒素色层分析 783

三、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G1和棕曲霉毒素A的测定 783

第五节 杂色曲霉素 787

一、样品的提取 787

二、薄层层析 787

第六节 镰刀菌毒素 788

一、几种有毒镰刀菌的培养鉴定 788

二、有毒镰刀菌的毒性试验 789

三、小动物毒性试验 790

四、几种镰刀菌毒素的检验 790

第七节 青霉菌毒素 798

一、橘青霉素检验 798

二、展青霉素与青霉酸检验 799

三、红青霉毒素B检验 800

四、黄绿青霉素检验 801

五、岛青霉素代谢产物检验 802

第八节 黑葡萄穗霉毒素 804

一、形态特征 804

二、培养特性 804

三、毒性检查 804

第九节 麦角菌检验 805

一、麦角的形态鉴定 805

二、麦角的化学鉴定 805

三、谷物及其他麦类粮食粉的检查 805

参考文献 806

第二十章 农药检验 808

第一节 有机磷农药 808

一、检材的采取和处理 808

二、检验方法 809

三、个别有机磷农药 813

第二节 有机氮农药 819

一、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819

二、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822

三、杀虫脒 822

第三节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822

一、薄层层析法 822

二、气相色谱法 822

第四节 有机氯农药 823

一、薄层层析法 823

二、化学试验方法 824

第五节 有机汞农药 826

一、雷因希氏铜片法 826

二、碘化亚铜法 827

三、二苯胺基脲反应(灵敏度1∶50000) 827

第六节 含氟农药 828

一、无机氟农药中毒的检验 828

二、有机氟农药——氟乙酰胺的检验 829

第七节 砷制剂 832

一、检材的采取和处理 832

二、定性检验 832

第二十一章 杀鼠剂检验 835

第一节 磷化锌 835

一、检材的采取和处理 835

二、定性检验 835

第二节 敌鼠及其钠盐 837

一、检材的采取和处理 837

二、定性检验 837

三、含量测定 838

第三节 其他杀鼠药 838

一、灭鼠灵 838

二、毒鼠强 838

三、杀鼠迷 839

四、其他鼠药 839

第二十二章 金属毒物及环境污染物检验 840

第一节 铅 840

一、定性检验 840

二、含量测定 841

第二节 铜 844

一、定性检验 845

二、含量测定 845

第三节 硒 849

一、定性检验 849

二、含量测定 850

第四节 钼 853

一、检材及处理 853

二、定性检验 854

三、含量测定 854

第五节 氟 855

一、定性检验 855

二、含量测定 855

参考文献 858

第二十三章 药物与其他毒物检验 859

第一节 药物 859

一、土霉素 859

二、磺胺类药物 860

三、锑制剂药物 860

四、水合氯醛 861

五、四氯化碳 862

六、其他药物检验 862

第二节 有毒气体 866

一、一氧化碳(CO) 866

二、硫化氢(H2S) 870

三、二氧化硫(SO2) 873

四、氨(NH3) 876

第三节 军用毒剂检验 877

一、神经性毒剂 877

二、糜烂性毒剂 878

三、窒息性毒剂 878

第四节 辐射物污染量监测 878

一、直接监测方法 878

二、间接估计方法 881

第五节 动物毒素 883

一、斑蝥素 883

二、河豚毒素 884

三、组织胺 885

四、蟾酥 887

参考文献 888

第二十四章 一般毒性试验 889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889

一、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889

二、急性联合毒性试验 892

三、7天喂养试验 893

第二节 蓄积毒性试验 893

一、蓄积系数法 894

二、20天蓄积试验法 895

第三节 亚慢性毒性试验 895

一、90天喂养试验 895

二、喂养生殖毒性试验 897

第四节 慢性毒性试验 898

第五节 代谢试验 901

第二十五章 特殊毒性试验 905

第一节 生殖毒性试验 905

第二节 致畸试验 907

一、传统致畸试验 907

二、喂养致畸试验 911

三、短期致畸物筛选试验 911

第三节 突变试验 915

一、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915

二、微核试验 920

三、染色体畸变分析 928

四、姊妹染色体单体交换试验 938

五、精子畸形试验 942

六、显性致死试验 944

第四节 致癌试验 947

一、长期致癌试验 947

二、短期致癌试验 950

三、短期致癌物筛选试验 956

四、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963

五、Weisburger致癌性预测试验方案 965

六、致癌性预测和试验组合的选择(CPBS)方法 967

第五节 其他试验 970

一、行为毒性试验 970

二、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 972

三、皮肤毒性试验 973

四、局部刺激试验 977

参考文献 982

附录 985

附录1 家畜家禽和试验动物饮水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有毒水平与毒作用 986

附录2 家畜家禽饲料中矿物质、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有毒作用 989

附录3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993

附录4 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 998

附录5 肉品中化学物的MRLs(FSIS) 1003

附录6 欧共体制订的MRLs(FSIS) 1024

附录7 欧共体制订的暂行MRLs(FSIS) 1025

附录8 鸡常用药物的休药期、应用限制和允许残留量(FDA) 1027

附录9 牛常用注射药物的休药期、应用限制和允许残留量(FDA) 1030

附录10 牛内服药物的休药期、应用限制和允许残留量(FDA) 1032

附录11 山羊、绵羊常用药物的休药期和允许残留量(FDA) 1035

附录12 猪常用内服药物的休药期和允许残留量(FDA) 1036

附录13 猪常用注射药物的休药期和允许残留量(FDA) 1038

附录14 真菌毒素种类及引起动物中毒一览表 1039

附录15 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有关组织关于黄曲霉毒素的允许量标准 1048

附录16 欧洲共同体关于黄曲霉毒素B1最高含量的法令 1049

附录17 我国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允许量标准 1050

附录18 饲料真菌带菌量卫生标准 1051

附录19 主要有机磷杀虫剂 1052

附录20 主要有机氯杀虫剂 1057

附录21 主要有机氮农药 1059

附录22 主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1061

附录23 主要汞制剂 1063

附录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日容许摄入量(ADI)的制定 1064

附录25 使用遗传毒剂的安全预防措施 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