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7
凡例 47
第一编 概述 47
第二编 大事记 47
第三编 建置区划 47
第一章 建置 47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47
第二节 置县 隶属 47
序 47
附:日伪武城县公署沿革 49
第三节 境域 50
第二章 行政区划 54
第一节 县城 54
第二节 乡镇 56
第三节 村庄 65
第二章 地貌 89
第四编 自然环境 89
第一章 地质 89
第一节 地层 89
第二节 构造 89
第一节 地貌类型 89
第二节 水系 91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93
第一节 气候特征 93
第二节 物候 98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98
第一节 土壤分类 98
第二节 土质 99
第五章 资源 101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01
第三节 植被 101
第二节 水资源 102
第三节 生物资源 104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08
第一节 气候灾害 108
第二节 地震 115
第七章 环境保护 115
第一节 污染 115
第二节 治理 116
第五编 基础设施 121
第一章 城镇基础设施 121
第一节 县城基础设施 121
第二节 镇基础设施 123
第三节 乡村基础设施 125
第二章 交通 126
第一节 机构 128
第二节 公路建设 131
第三节 交通工具 134
第四节 河运建设 134
第五节 河运工具 135
第三章 电力 135
第一节 机构 135
第二节 电力设施 136
第四节 人民生活用电 137
第三节 工农业生产用电 137
第四章 水利 138
第二节 水利队伍 139
第三节 水利工程 139
第一节 机构 139
第四节 抗洪抢险 142
第五章 邮政 电信 144
第一节 邮政 145
第二节 电信 145
第一章 经济结构 149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49
第六编 经济 149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50
第三节 技术结构 154
第四节 消费结构 155
第一节 耕地 158
第二章 农业 158
第二节 劳动力 159
第三节 种植业分区 160
第四节 作物品种 163
第五节 耕作制度 166
第六节 田间管理 167
第七节 农田基本建设 170
第八节 农机农具 177
附:农机局下属单位简介 181
第九节 经营管理 182
第三章 林业 186
第一节 林木分布 186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88
附:古树 189
第三节 林木保护 190
第四节 林业产品 191
附:果品简介 191
第四章 畜牧业 193
第一节 牲畜家禽的饲养 193
第二节 饲养繁殖 194
第三节 疾病防治 195
第五章 副业 196
第一节 瓜菜 196
第二节 种植业 197
第三节 养殖业 199
第四节 加工业 200
第五节 家庭副业 201
第六章 工业 202
第一节 轻工业 203
第二节 机械工业 208
第三节 化学工业 209
第四节 纺织工业 210
第五节 乡镇企业 211
第六节 玻璃钢制品业 219
第七节 建筑业 220
第八节 优质产品 221
第七章 商业 222
第一节 国营商业 224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227
第三节 个体商业 230
第四节 商业经营管理 230
第五节 集市贸易 232
第六节 对外贸易 233
第八章 粮油业 236
第一节 粮油购销 236
第二节 粮油加工 239
第三节 粮油储藏 240
第四节 粮油价格 240
第九章 财税 24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42
第二节 财政 243
第三节 税收 251
第四节 上缴利税 257
第五节 地方财政 258
第十章 金融 259
第一节 机构 259
第二节 币制沿革 260
第三节 典当 高利贷 261
第四节 信贷 262
第六节 公债 国库券 267
第五节 储蓄 267
第七节 侨汇 268
第八节 基本建设投资和管理 268
第九节 保险 269
第十一章 经济管理 269
第一节 计划管理 269
第二节 统计管理 271
第三节 审计监督 272
第四节 工商管理 273
第五节 物价管理 277
第六节 计量管理 278
第七节 物资管理 279
第七编 政治 285
第一章 民主革命斗争纪略 285
第一节 义和团的斗争 285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武城的早期活动 286
第三节 武城党支部的建立与发展 287
第四节 中共武城县委的建立与活动 287
第五节 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 288
第六节 锄奸反霸 289
第八节 土地改革 290
第七节 增资增佃 290
第二章 建国前的行政机构 291
第一节 清末县衙 291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291
附:日伪县公署 292
第三节 抗日政府 县政府 292
附一:武北办事处 293
附二:运东办事处 293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三青团武城县地方组织 29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293
第四章建国前的中国共产党武城县地方组织 295
第一节 组织沿革 295
第二节 三民主主义青年团 295
第二节 主要工作 296
第五章 建国前的司法 297
第一节 公安 297
第二节 法院 297
第一节 工人组织 298
第二节 农民组织 298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298
第六章 建国前的群众团体 298
附:日伪武城县警务局 298
第四节 妇女组织 299
第五节 工商组织 299
第七章 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纪略 299
第一节 抗美援朝 299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299
第三节 “三反”、“五反” 300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300
第五节 肃清反革命 302
第六节 整风反右 302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 303
第七节 大跃进 303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 304
第十节 拨乱反正 306
第十一节 改革开放 307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武城县地方组织 308
第一节 党的建设 308
第二节 组织机构 312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314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16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316
第九章 人民代表大会 316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319
第十章 政治协商会议 320
第一节 机构 320
第二节 政协委员会议 320
第三节 主要活动 322
第十一章 人民政府 323
第一节 机构 323
第二节 政务纪要 328
第三节 人事 329
第四节 劳动 331
第五节 民政 334
第六节 信访 336
第十二章 司法 337
第一节 公安 337
第二节 检察 340
第三节 法院 341
第四节 人民司法 342
第十三章 群众团体 343
第一节 工人组织 343
第二节 农民组织 345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346
第四节 妇女组织 348
第五节 学术组织 349
第六节 工商组织 350
第八编 军事 353
第一章 武装 353
第一节 清末镇戍 353
第二节 国民政府武装 353
附:日本侵略军及伪军 357
第三节 人民军队 360
第一节 民兵组织 368
第二章 民兵 368
第二节 主要战事活动 369
第三节 军事训练 370
第四节 参军 371
第五节 先进民兵连 372
第三章 兵役 375
第一节 募兵制 375
第二节 志愿兵制 375
第四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制 376
第三节 义务兵制 376
第四章 主要战事 377
第一节 清末战事 377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 377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389
附:日伪军暴行 390
第九编 文化 395
第一章 教育 395
第一节 学前教育 396
第二节 小学教育 397
第三节 中学教育 400
第四节 中等专业教育 406
第五节 成人教育 408
第六节 教师队伍 409
第七节 教育行政 410
第二章 科技 411
第一节 科技队伍 411
第二节 科技情报 412
第三节 科技成果 412
第四节 科普活动 414
第五节 气象测报 415
第六节 地震测报 416
第三章 卫生 416
第一节 防疫 416
第二节 医疗 417
附:重大病例二则 424
第三节 妇幼保健 425
第四节 除害灭病 426
第五节 医药 427
第六节 卫生事业经费 428
第四章 体育 429
第七节 医疗制度 429
第一节 学校体育 430
第二节 社会体育 430
第三节 体育设施 431
附:县体育场 431
第四节历届运动会 431
第五章 文艺 438
第一节 文艺创作 438
第二节 南屯花杠舞 445
第三节 文艺演出 446
第四节 文艺团体 447
第五节 文化设施 449
第六章 广播 电视 450
第一节 广播 450
第二节 电视 451
第三节 通讯 451
第四节 报刊 452
第七章 图书发行 借阅 452
第一节 书店 452
第八章 电影放映 454
第二节 图书馆 454
第九章 档案 455
第十章 文物 456
第一节 文物管理 456
第二节 重点文物 456
第十编 居民 461
第一章 人口 461
第一节 人口变化 461
第二节 密度与分布 461
第三节 人口构成 462
第四节 人口控制 463
第二章 方言 466
第一节 方言 词汇 466
第二节 歌谣 467
第三节 歇后语 471
第四节 讳语 471
第五节 谚语 471
第三章 传说 传奇 473
第一节 传说 473
第二节 传奇 473
第一节 生产习俗 475
第四章 风俗 475
第二节 生活习俗 476
第三节 礼义习尚 480
附:贺房喜歌 488
第四节 岁时 节令 489
第五节 游艺娱乐 491
第五章 宗教 会道门 492
第一节 宗教 492
第二节 会道门 494
传记一 499
第十一编 人物 499
传记二 501
传记三 518
传记四 531
武城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536
第十二编 附录 603
一、旧志编修记略 603
二、本志编纂始末 604
三、史料摘存 607
四、地名浅考 611
后记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