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代序 1
第一部分 必然规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16
一 空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16
1.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 16
2.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真理性的方法 23
3.坚持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8
二 必然与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3
1.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33
2.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40
三 前进与曲折:社会主义实践的道路 49
1.无产阶级斗争道路的曲折性及其原因 49
2.社会主义实践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55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 59
四 发展与代替: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 66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依然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66
2.社会主义胜利和资本主义衰亡是历史过程 74
第二部分 制度比较——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81
一 理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论分析 81
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根据 81
2.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83
3.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88
二 现象与本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特征分析 95
1.社会主义制度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96
2.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们在财产占有关系上的真正平等 98
3.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协调发展 99
4.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100
5.社会主义制度为精神文明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02
三 纵向与横向: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比较分析 105
1.新中国与旧中国的比较 106
2.大陆与台湾的比较 112
3.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124
4、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 132
一个长期过程 140
1.任何新制度优越性的充分显示都需要 140
四 阶段与走向: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过程分析 140
2.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不能脱离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142
3.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不可能不受非制度因素的影响 145
4.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有赖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49
第三部分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3
一 实践与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153
1.历史的必然性和道路的多样性 154
2.从起点到基本结论 156
3.出路与选择 160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意义 163
二 共性与个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167
1.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167
2.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70
3.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 177
三 坚持与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 182
1.在政治方向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182
2.在经济建设上,坚持稳定、持续、协调发展的方针 187
社会主义 192
3.艰苦创业,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192
第四部分 民主社会主义——改良的资本主义 199
一 由来与发展: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演变 199
1.民主社会主义最初的形态是伯恩施坦修正主义 199
2.民主社会主义的雏型是考茨基修正主义 201
3.民主社会主义成为社会党国际的纲领和策略基础 203
4.民主社会主义的多元性思想体系 204
5.民主社会主义的扩展 207
二 改良与革命: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对立 210
1.坚持马克思主义还是否认马克思主义 210
2.坚持十月革命道路还是否认十月革命道路 212
3.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还是否认无产阶级专政 217
4.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还是否认共产党的领导 222
三 表象与实质:民主社会主义的“瑞典模式”评析 226
1.何谓“瑞典模式” 226
2.“人民之家”更符合哪个阶级的利益 228
3.“职能社会主义”还是“职能资本主义”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