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古代科学文化史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变庭著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226887
  • 页数:309 页
图书介绍:

上卷 1

一、沙漠文明应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3

塔里木河流域 3

二、塔里木河流域的地理概况 6

(一)西方学者在塔里木河流域地区的考古活动 8

三、史前期文化概况 8

(二)塔里木河流域在史前期中西文化交流与发展史上的地位 10

1.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始神话 15

(三)原始神话与绘画艺术 15

2.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始艺术 16

(四)新中国成立前后有关石器时代的一些考古发现 17

四、夏商周时期 21

1.《山海经》与塔里木河流域的夏商文化 22

(一)从春秋战国史籍看“三代”时塔里木河流域的社会生活状况 22

2.《穆天子传》与塔里木河流域的西周文化 26

3.从山土文物看塔里木河流域的夏商周文化 28

五、春秋战国时期 30

(一)从“公主堡传说”看古波斯与塔里木河流域的关系 31

1.羌族的由来 33

(二)羌族及其在塔里木河流域的社会发展状况 33

2.羌族的分化 35

3.羌族所建国家概述 37

1.塞克族的由来 41

(三)塞克族及其在塔里木河流域的社会发展状况 41

2.塞克族的社会发展概况 42

(四)关于老子西出函谷关的问题 43

1.秦与匈奴的关系及其对塔里木河流域社会的影响 45

(一)社会发展状况 45

六、秦汉时期 45

2.汉与匈奴的关系及其对塔里木河流域社会的影响 47

1.张骞出使西域 53

(二)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53

2.丝绸之路的开辟 54

1.农业 56

(三)经济发展状况 56

2.手工业 58

3.商业 60

1.化学知识 62

(四)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62

3.生物学知识 63

2.物理学知识 63

4.造纸技术 64

5.农田灌溉技术——坎儿井的创始 65

6.纺织技术 66

7.地理学 68

8.医药学 70

9.建筑技术 71

1.文学 72

(五)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72

10.冶炼技术 72

2.音乐 74

4.绘画 75

3.书法 75

1.佛教的传入 76

(六)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76

2.政治法律概况 78

1.大国并小国而形成大国雄据西域的历史局面 79

(一)民族和社会发展状况 79

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79

2.民族的分化与新民族的出现 83

3.塔里木河流域诸国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 96

1.农业 101

(二)经济发展状况 101

2.手工业 103

3.商业 106

1.天文学 107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107

2.气象学 109

3.农业生产技术 110

4.生物学 112

5.矿产 113

6.化学 115

7.医药学 116

8.建筑工程 117

1.文字 119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119

2.文学 120

3.美术 121

4.音乐 123

5.舞蹈及其它 124

1.佛教的兴盛以及鸠摩罗什的佛学思想 125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125

2.法律及其制度 130

4.道教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传播 132

3.教育 132

5.儒学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传播 135

6.军事 136

7.湿婆信仰与和阗 138

8.祆教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传播 140

9.佛教经籍的交流与翻译 141

1.?哒国 142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度统治过塔里木河流域的国家及其简况 142

2.蠕蠕国 144

3.木杆可汗与突厥的扩张 146

1.回鹘族的入侵及其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社会影响 148

(一)民族和社会发展状况 148

八、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148

3.唐代对塔里木河流域的行政管理及其与诸国的关系 153

2.吐蕃的入侵及其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统治 153

1.农业 157

(二)民族经济的发展状况 157

2.手工业 162

3.商业 163

1.裴矩与《西域图记》 166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166

2.杜环与《经行记》 167

3.唐玄奘与塔里木河流域的探险活动 168

5.分类学及其进化论思想 169

4.天文学 169

6.动物的形态学知识 170

7.医药学 171

8.矿产学 172

9.交通 173

10.纺织技术 175

11.建筑工程 176

12.造纸技术的发展 179

1.回鹘文字 180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180

2.突厥文字 181

4.李白的文学成就 182

3.龟兹文字 182

5.诗文与戏曲 184

6.美术 188

7.音乐 191

8.舞蹈 193

9.毛笔和砚的传入 194

1.摩尼教的传入及其兴衰 195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195

2.景教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传播 199

4.政治法律 200

3.小乘佛教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发展状况 200

5.史学 203

1.回鹘及其与塔里术河流域的关系 204

(一)社会发展状况 204

九、宋辽金元时期 204

2.塔里木河流域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 206

1.回族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产生与发展 209

(二)民族发展状况 209

2.维吾尔族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211

1.农业 213

(三)经济发展状况 213

2.手工业 215

3.商业 216

1.天文学 217

(四)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17

2.化学 218

3.药物学 219

4.生物学知识 221

5.地质与物理学知识 222

6.制炮技术 223

7.冶炼黄铜的技术 225

8.纺织技术 226

9.建筑技术 227

1.阿拉伯文字的传入 229

(五)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229

2.马赫穆德·喀什噶里与他的《突厥语辞典》 230

3.尤素甫·哈斯·哈吉甫及其他的《福乐智慧》 231

5.伊斯兰教风格的绘画及其它 233

4.石窟艺术发展状况 233

6.音乐舞蹈概况 234

7.蒙古字的创造 235

8.“蓝提盘”及其口头民间文学《阿凡提的故事》 236

9.《木卡姆》及其戏剧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发展 237

1.伊斯兰教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传播 238

(六)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238

2.喀喇汗朝在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的地位 240

3.《福乐智慧》中的哲学思想 243

4.阿合买提·玉格乃克的伦理学思想 245

1.多民族聚居格局的形成 247

(一)社会发展状况 247

十、明清时期(1840年前后) 247

2.明清两朝对塔里木河流域各民族的统治措施 251

3.平定大小和卓木的叛乱 255

4.平定张格尔叛乱 256

1.农业 258

(二)经济发展状况 258

2.手工业 261

3.商业 263

2.地理学 264

1.天文学 264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64

3.矿产与采宝技术 266

4.水磨技术的传入 268

5.纺织技术 269

6.喀什市阿巴伙加玛扎 270

1.阿亚兹·西凯斯泰及其他的叙事长诗《世事记》 271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271

2.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 274

3.美术 276

4.音乐 277

5.舞蹈 279

1.叶尔羌汗国的宗教政治及其历史地位 281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281

2.伊斯哈克和卓及其他创立的“黑山派” 283

3.阿帕克和卓及其“白山派” 285

4.“苏菲派”的神秘主义哲学思想 287

5.清朝政府在塔里木河流域的行政管理制度 288

一、地理概况 313

雅鲁藏布江流域 313

中卷 313

(一)藏族先民对“猿变人”的直观认识 316

二、史前文化状况 316

(二)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概述 319

(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320

(四)几点看法 323

(一)从夏商时期的墓葬看雅鲁藏布江下游流域所出现的阶级关系 326

三、夏商周时期 326

(二)雅鲁藏布江上游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29

(三)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30

(四)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331

1.彩陶工艺 332

(五)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332

2.人体装饰——画身 333

3.服饰 334

4.原始宗教舞蹈——巫舞 335

(六)“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 336

1.“十二小邦”与象雄文明 339

(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39

四、春秋战国时期 339

2.奴隶制的经济状况 341

3.“四十小邦”与吐蕃族的兴起 345

1.天文历法 347

(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347

3.建筑学 348

2.医药学 348

1.象雄文字 349

(三)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349

2.绘画 350

3.舞蹈 351

1.苯教的产生及其发展 353

(四)哲学社会科学成就 353

2.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356

1.“发羌”族的入住 359

(一)社会发展状况 359

五、秦汉时期 359

2.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361

2.手工业 363

1.农业 363

(二)经济发展状况 363

3.商业 364

1.天文学 365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365

2.医药学 368

3.冶炼术 369

4.牛耕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370

1.巫师与诗歌 371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371

5.纺织技术的出现 371

2.青铜纹饰及其它 373

1.苯教的兴盛 374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374

2.婚姻习俗 377

3.法之种种 378

1.?哒族的入居 380

(一)社会发展状况 380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80

2.宗教势力与民族文化的交汇 381

1.农业 385

(二)经济发展状况 385

2.手工业 386

1.天文学 387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387

3.商业 387

3.建筑学 388

2.医药学 388

4.生物技术 389

2.幻术 391

1.绘画 391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391

1.祆教的传入 392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392

2.雍仲苯教及其哲学思想 394

1.吐蕃王朝的建立 398

(一)社会发展状况 398

七、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398

2.奴隶制社会形态更加完备 403

3.吐蕃王朝的行政区划 406

1.农业 408

(二)经济发展状况 408

2.手工业 409

3.商业 411

1.天文学 413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413

2.数学 417

3.地学 419

4.医药学 420

5.建筑学 429

1.藏文字的创立 434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434

2.诗歌 436

3.散文 439

4.美术 441

5.书法 443

6.俗讲音乐 444

7.舞蹈 445

1.宗教 446

(五)哲学社会科学成就 446

2.法律 455

4.政治体制 457

3.教育 457

1.吐蕃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 459

(一)社会发展状况 459

八、宋辽金元时期 459

2.古格王国的建立 461

3.八思巴与萨迦王朝 463

1.“溪长”与封建农奴制经济的形成 465

(二)经济发展状况 465

2.农业 466

3.手工业 467

4.商业 471

1.天文学 473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473

2.地学 476

3.建筑学 477

4.冶金技术 479

5.医药学 480

1.文字 481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481

2.诗歌 483

3.绘画 487

1.宗教 489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489

2.宁玛派的宗教哲学 496

3.政治 499

4.史学著述 501

(一)社会发展状况 503

九、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503

1.庄园制经济的缓慢发展 509

(二)经济发展状况 509

2.农业 511

3.手工业 512

4.商业 514

1.天文学 515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515

2.数学 517

3.医药学 518

4.地学 520

5.建筑 521

6.水利建设 523

7.唐东杰布与铁索桥的兴建 524

1.藏戏的产生和发展 525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525

2.索南扎巴和他的《格丹格言》 526

3.《格萨尔王传》简介 527

4.藏族艺术的宝库——布达拉宫的美术成就 528

5.舞蹈 530

6.音乐 532

1.格鲁派的历史地位 533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533

2.宗喀巴的宗教哲学体系 538

3.清政府对西藏的政权管理及西藏工作善后章程的制定 540

4.西藏的宗教教育及其学位考试制度 542

一、自然地理概况 563

长江上游流域 563

下卷 563

(一)旧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 565

二、史前期文化简况 565

2.江川猿人遗迹 566

1.元谋猿人 566

5.资阳人及其文化 567

4.桐梓文化 567

3.黔西观音洞文化 567

3.云南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568

2.贵州发现的新石器遗物 568

(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568

1.长江西陵峡新石器文化遗址 568

4.长江上游地区的远古部族 570

5.长江上游流域地区的原始科学文化及其它 573

(一)奴隶社会与中原地区的同步发展状况 577

三、夏商周时期 577

1.农业 580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80

1.天文历法 581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581

2.手工业 581

2.数学 582

4.农业生产技术 583

3.青铜铸造技术 583

6.木构建筑 584

5.纺织 584

1.文字的出现 585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585

2.青铜工艺美术 586

1.蜀国的政治变迁 588

(一)社会政治状况 588

四、春秋战国时期 588

3.夜郎国和滇国 589

2.巴国的政治变迁 589

1.农业 590

(二)经济发展状况 590

3.商业 591

2.手工业 591

1.天文和气象学 592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592

2.医药学 593

4.水利 594

3.城市建设及其成就 594

5.青铜制造技术 596

1.文字 597

(四)文化艺术成就 597

2.文学 599

3.美术 600

1.蜀国和巴国的政治制度 601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601

4.音乐舞蹈 601

2.萨满教 603

3.几位传说中的方术家 604

(一)社会发展状况 606

五、秦汉时期 606

2.手工业 607

1.农业 607

(二)经济发展状况 607

3.商业 608

(三)科学技术成就 609

2.解一次不定方程问题 610

1.天文历法 610

4.水利工程建设 611

3.郭玉的医学成就 611

1.书法 612

(四)文化艺术成就 612

2.文学 613

3.绘画 616

4.漆器工艺 617

1.扬雄的哲学思想 618

(五)哲学社会科学成就 618

5.音乐和舞蹈 618

2.张陵的道教思想 622

3.文翁与蜀地教育 623

(一)社会状况 624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624

1.“三分天下”之蜀国的建立与灭亡 625

2.成国的兴亡 627

1.农业 628

(二)经济发展状况 628

2.手工业 630

3.商业 631

3.建筑 632

2.蒲元的锻铸技艺 632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632

1.制茶技术 632

4.诸葛亮在蜀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 633

3.绘画 634

2.文学 634

(四)文化艺术状况 634

1.书法 634

1.经学 635

(五)哲学社会科学状况 635

2.道教 636

3.诸葛亮与蜀国的立法状况 638

(一)社会发展状况 639

七、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639

2.后蜀的建立及其灭亡 640

1.前蜀的建立及其灭亡 640

1.农业 641

(二)经济发展状况 641

2.手工业 642

1.农田水利建设 643

(三)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643

3.商业 643

3.石油和天然气的记载 646

2.梁令瓒的天文仪器制造及其物理学成就 646

5.造船技术 647

4.医药学 647

7.建筑 648

6.雷威的制琴技术及其成就 648

8.其它技术 651

1.文学 652

(四)文化艺术发展水平 652

2.绘画 655

3.音乐 663

1.佛教在长江上游流域地区的传播 664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664

3.历史 666

2.道教著述 666

(一)社会简况及其行政区划 668

八、宋元时期 668

1.农业 669

(二)经济发展水平 669

2.手工业 671

3.商业 672

1.秦九韶的数学成就 674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674

3.农学 675

2.地理学 675

4.水利 677

5.医药学 679

6.纺织技术的发展 681

7.建筑学 682

8.井盐制作技术 684

9.矿冶业和造船业 685

1.书法 686

(四)文化艺术成就 686

2.文学 688

3.绘画 689

1.苏轼的政治思想 695

(五)哲学社会科学成就 695

2.薛田倡行“官交子” 697

3.赵开的“更茶马法” 698

4.苏轼的人口思想 699

5.李焘与《续资治通鉴长编》 700

6.其它社科人物及其著述 702

1.社会发展简况 704

(一)社会简况及其行政区划 704

九、明清(1840年前)时期 704

2.长江上游流域地区的行政区划 705

2.手工业 706

1.农业 706

(二)经济发展状况 706

3.商业 709

1.川江航道及其整治 710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710

2.关于江源的考察和研究 712

3.医药学 713

4.建筑 715

6.其它科技著述简介 718

5.天然气的开采技术 718

1.川剧 719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719

2.诗词 720

3.绘画 721

1.宗教典籍的传播 722

(五)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722

2.历史地理著述简介 723

一、地理概况 731

澜沧江怒江流域 731

(一)澜沧江和怒江流域能否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733

二、史前期文化状况 733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的发掘 734

1.白羊村文化遗址 736

(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 736

2.卡诺文化遗址 738

1.源于西北说 739

(四)滇西洱海带文化源流考 739

2.源于印度说 740

3.内质外用说 741

(一)澜沧江与怒江流域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 742

三、夏商西周时期 742

1.历法 744

(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744

2.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 745

3.手工业生产技术 747

2.神话 750

1.文字 750

(三)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750

3.美术 751

4.歌舞 752

(四)宗教哲学 753

(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757

四、春秋战国时期 757

(二)外族文明的传入及其影响 759

1.青铜器制造技术 761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761

2.房屋建筑 762

1.楚巫文学的传入及其影响 763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763

2.美术 765

3.音乐舞蹈 766

(五)我国宗教哲学发展的中间形态 767

五、秦汉时期 775

(一)民族与国家发展状况 775

(二)秦汉两代对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776

1.滇池经济的开发 776

2.洱海地区的经济开发 776

3.汉朝的疆域已伸入到澜沧江流域 778

(三)经济发展状况 779

1.农业 780

2.手工业 780

3.商品交换的发展 780

(四)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782

1.天文历法知识 782

2.计算知识 783

3.物理学知识的应用 784

5.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785

4.化学知识的应用 785

6.冶铸业的发展 786

(五)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787

1.文学 787

7.纺织技术 787

2.青铜艺术 789

3.舞乐 790

(六)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791

1.滇国的奴隶社会性质 791

2.佛教的传入 792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795

(一)汉族对云南统治区域的沿革简况 795

1.诸葛亮南征问题 796

2.农业 796

(二)西南经济的继续开发 796

3.手工业 797

4.商业 798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799

1.天文学知识 799

2.声学知识 800

3.养蜂技术的成熟 800

4.纺织技术在滇西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801

1.书法 802

2.吕凯的散文 802

(四)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802

3.诸葛亮与夷画 803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804

1.关于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民族形成问题 804

2.雍闿与鬼教 806

七、隋唐五代时期 808

(一)南诏国的建立 808

(二)隋唐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开发 810

1.史万岁进入澜沧江流域 810

2.唐朝对西南地区的用兵及云南各族之内附 811

(三)经济发展状况 813

1.农业 813

2.手工业 815

3.商业 816

4.南诏的社会经济形态概况 817

1.傣历之创制 818

2.犁耕的推广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818

(四)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818

3.民间医药学知识 819

4.建筑技术 819

(五)文化艺术成就 821

1.文字 821

2.文学 822

3.工艺美术 826

4.音乐舞蹈 830

(六)南诏之宗教概述 831

1.鬼教之本主 831

2.佛教 832

(七)樊绰与《云南志》 833

(八)五代时期云南各民族的社会状况 834

八、宋元时期 836

(一)大理国之建立 836

1.农业 837

2.手工业 837

(二)大理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837

3.商业 838

2.冶铸技术 839

1.农田灌溉工程 839

3.纺织技术 839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839

4.医药学 840

5.建筑学 840

1.书法 841

2.文字 841

(四)大理国的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841

3.文学 842

4.绘画 844

5.大理国经幢 844

6.石窟艺术 845

7.工艺美术 846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847

1.大理国的政治制度 847

2.大理国的封建教育状况 849

3.大理国的佛学 850

4.回教的传入 851

九、明清时期 853

(一)社会发展状况 853

(二)经济发展状况 854

1.农业 855

2.手工业 856

3.商业 857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858

1.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提高 858

2.医药学 859

3.建筑成就 860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 861

1.文学 861

2.白文 864

3.绘画 865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就 866

1.高奣映的社科成就 866

2.教育发展状况 867

3.史学著述 868

附录如何认识中国西部古代科学的历史地位 874

后记 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