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国际关系研究的“伦理视野” 2
一、历史背景:“前民族国家”——“民族国家”——“超国家行为体” 2
二、人性基础:“族群共同体”——“国家共同体”——“类共同体” 5
三、理论视角:“国家内政治”——“国家间政治”——“全球政治” 8
四、伦理取向:“个体伦理”——“国家伦理”——“类伦理” 11
第一章 国际关系伦理学的价值基础 20
第一节 国际关系伦理的价值“适然性” 20
一、国际关系伦理的价值指向 20
二、国际关系伦理的价值前提 25
三、国际关系伦理的价值依据 28
一、国际关系伦理学的特征与内容 32
第二节 国际关系伦理学的理论方法 32
二、国际关系伦理学的学科形成 40
三、国际关系伦理学的分析方法 50
第三节 国际关系伦理学的理论范型 58
一、“价值时空”与伦理学“范型” 58
二、国际关系伦理学的“类生存—类价值”范型 62
第二章 国际关系理论的伦理向度 76
第一节 强道德主义 76
一、道德浪漫主义 76
二、道德理想主义 81
第二节 弱道德主义 87
一、道德虚无主义 87
二、道德现实主义 95
一、道德自由主义 104
第三节 新道德主义 104
二、道德建构主义 108
第三章 国际关系伦理的历史跃迁 124
第一节 国际道德的自在状态 124
一、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 124
二、国际道德的自在特性:冲突 128
第二节 国际道德的自主状态 130
一、国际互动的均衡策略:均势共存 130
二、国际道德的自主特性:合作 134
三、国家权力理念的重构 138
第三节 国际道德的自为状态 141
一、国际道德制约国家行为 141
二、国际道德的自为特性:建构 147
三、国家人格与“类伦理” 154
第四章 国际关系伦理的共变系统 163
第一节 边际联动与国际体系 163
一、国际边际联动 163
二、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65
第二节 国家的双边互动 169
一、互动方式:相关性、冲突性 169
二、道德建构:平等性、互助性 173
第三节 国家的多边联动 174
一、相关方式:区域性、对抗性 174
二、道德建构:融合性、规制性 182
第四节 超国家的全球联动 185
一、相关方式:混沌性、机制性 185
二、道德建构:共和性、归一性 192
第五章 国际关系伦理的理性法则 203
第一节 社会共有 203
一、国际社会是一个“共有”系统 203
二、“社会共有”作为国际伦理的理性法则 206
第二节 权利共享 207
一、人的权利与国家的权利 207
二、“权利共享”作为国际伦理的理性法则 210
第三节 和平共处 213
一、人类社会应该有永久的和平 213
二、“和平共处”作为国际伦理的理性法则 219
第四节 价值共创 222
一、国际社会的合目的性在于“价值共创” 222
二、“价值共创”作为国际伦理的理性法则 224
第六章 国际关系伦理的两难困惑 237
第一节 “国际一体化”与“国家主权” 237
一、国家主权理论面临的挑战 237
二、国家主权理论的发展趋势 244
三、发展中国家在主权问题上的理性选择 249
第二节 “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 255
一、“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论证 255
二、“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论证 259
三、“全球化”的核心:“人的解放” 263
第七章 国际关系伦理的极端问题 272
第一节 战争的伦理问题 272
一、同态复仇:对杀 272
二、战争的“人道化”与“非军事化” 277
第二节 核战争的伦理问题 282
一、极端异态复仇:超杀 282
二、核战争伦理的发展 284
第三节 恐怖主义的伦理问题 290
一、变态复仇:滥杀 290
二、恐怖主义伦理问题的新视角 292
第八章 国际组织的伦理透视 308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道德优先性 308
一、国际组织的道德优先的历史获得性 308
二、国际组织道德优先的现实认同性 311
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制度正义性 314
一、国际组织对国际机制的功能承载 314
二、国际组织对国家行为的制度约束 316
第三节 国际组织的文化共存性 320
一、国际组织是一个“对话共同体” 320
二、理念与规则建构国家行为 325
第四节 国际组织的价值共创性 329
一、国际组织是一个“价值聚合体” 329
二、伦理取向导引制度创新 333
结语 中国外交思想的伦理反思 342
一、中国外交思想的伦理资源 342
二、中国外交思想的现代发展 347
三、中国外交思想的当代困惑 349
四、中国外交思想的价值旨归 355
后记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