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中医学的证候 1
一、中医证候的概念 1
二、证候概念的由来 2
三、证候所涵的内容 6
四、证候的表述形式 8
五、证候的结构与层次 9
六、证候的命名原则 10
七、证候的诊断 12
八、证候的分类 13
九、本书证候的规范性 14
十、症状、证候、疾病的关系 16
十一、证候与治疗的关系 18
第二节中医证候辨证规范的意义 18
一、证候自身的变异 20
第三节证候的变异与疑似 20
二、证候之间的类同与疑似 22
第四节辨别证候的原则与方法 23
一、本证剖析 23
二、类证鉴别 26
第二章全身证候 28
第一节气虚证 28
第二节气陷证 37
第三节气脱证 44
第四节气滞证 51
第五节气逆证 62
第六节气闭证 79
第七节血虚证 87
第八节血脱证 97
第九节血瘀证 103
第十节血热证 116
第十一节血燥证 125
第十二节血寒证 133
第十三节阴虚证 139
第十四节 阳虚证 146
第十五节阴阳两虚证 154
第十六节气血两虚证 161
第十七节气阴两虚证 169
第十八节亡阴证 180
第十九节亡阳证 184
第二十节清阳不升证 189
第二十一节浊阴不降证 195
第二十二节津液亏损证 200
第二十三节津不上承证 212
第二十四节水饮内停证 218
第二十五节水湿泛滥证 225
第二十六节风痰证 232
第二十七节寒痰证 238
第二十八节热痰证 243
第二十九节燥痰证 251
第三十节湿痰证 254
第三十一节痰气互结证 259
第三章脏腑证候 266
第一节心气虚证 266
第二节心血虚证 273
第三节心阴虚证 278
第四节心阳虚证 283
第五节心气血两虚证 288
第六节心气阴两虚证 293
第七节心阳暴脱证 298
第八节心脉痹阻证 304
第九节水气凌心证 309
第十节痰火扰心证 313
第十一节心火上炎证 319
第十二节肝血虚证 323
第十三节肝阴虚证 330
第十四节肝气郁结证 338
第十五节肝火上炎证 345
第十六节肝阳上亢证 352
第十七节肝阳化风证 358
第十八节肝血瘀滞证 362
第十九节寒滞肝脉证 367
第二十节肝经湿热证 371
第二十一节脾气虚证 376
第二十二节脾气下陷证 384
第二十三节脾不统血证 388
第二十四节脾阳虚证 393
第二十五节脾阴虚证 401
第二十六节脾虚湿困证 406
第二十七节肺气虚证 414
第二十八节肺阴虚证 420
第二十九节肺阳虚证 424
第三十节肺气阴两虚证 428
第三十一节风寒犯肺证 433
第三十二节风热犯肺证 438
第三十三节燥邪犯肺证 444
第三十四节寒痰阻肺证 447
第三十五节痰热壅肺证 451
第三十六节寒水射肺证 456
第三十七节肾气虚证 461
第三十八节肾阳虚证 469
第三十九节肾阴虚证 487
第四十节肾气不固证 501
第四十一节肾不纳气证 508
第四十二节肾阳虚水泛证 515
第四十三节肾经寒湿证 526
第四十四节肾精不足证 531
第四十五节肾阴阳两虚证 544
第四十六节心肝血虚证 552
第四十七节心肺气虚证 561
第四十八节心脾两虚证 567
第四十九节心肾阳虚证 583
第五十节心肾不交证 591
第五十一节心火下移小肠证 603
第五十二节肝气乘脾证 609
第五十三节肝胃不和证 617
第五十四节肝火犯肺证 624
第五十五节肝肾阴虚证 629
第五十六节肝胆湿热证 647
第五十七节脾肺气虚证 654
第五十八节脾肾阳虚证 659
第五十九节脾胃湿热证 671
第六十节脾胃阳虚证 675
第六十一节食伤脾胃证 684
第六十二节脾强胃弱证 689
第六十三节肺肾阴虚证 693
第六十四节胆气虚证 702
第六十五节胆热证 706
第六十六节胆郁痰扰证 715
第六十七节 胃气虚证 721
第六十八节 胃阴虚证 728
第六十九节 胃气上逆证 733
第七十节 胃寒证 743
第七十一节 胃热证 747
第七十二节大肠湿热证 753
第七十三节大肠热结证 758
第七十四节大肠津亏证 763
第七十五节大肠虚寒证 767
第七十六节小肠虚寒证 772
第七十七节小肠气滞证 775
第七十八节膀胱虚寒证 779
第七十九节膀胱湿热证 784
附录 792
部分中医诊疗基础与临床内科疾病名词 792
内科证候索引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