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俄罗斯寻踪 3
在中心与边缘之间 3
——关于肖洛霍夫的对话 13
精神的流浪者 13
——关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对话 26
雷雨中的闲云野鹤 26
——关于帕斯捷尔纳克的对话 37
文化的撞击与融合 37
——俄罗斯文学与西方文化 54
乡土罗斯的现代转型 54
——苏联文学与乡土情结的文化考察普希金与20世纪中国小说 92
基督教《圣经》与《日瓦戈医生》 104
肖洛霍夫与中国 118
第二辑 东西之间 145
世纪之交的选择 145
终极价值的寻求 153
——文学与宗教精神 161
忧患与忏悔的双重变奏 161
——中、俄知识分子文化心理之比较中西戏剧文化精神论纲 172
游戏的时代 182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89
——象征、象征主义文化探源 205
如水如水 205
——沈宝基诗歌访谈录 213
象征主义与中国情结 213
——沈宝基及其《哭城》 227
第三辑 读书随笔 227
无言独上高楼 227
书刊的审查 230
对话的权利 233
高尔基的不合时宜 236
编辑的权力 238
走近俄罗斯 242
何必原因 247
文学奖,奖文学? 250
权力与学识 252
墙里与墙外 254
走近普希金 256
当代苏联反思文学的启示 261
苏联文学:世纪末的追忆 265
批评的眼光 270
《圣经》二题 273
狂人的睿智 277
欲望的两重性 279
“看”的威力 281
假装坦率的卢梭 285
海明威的自杀 287
卡夫卡的选择 289
古老东方的困惑 291
中国的后现代 293
爱与侵略 297
叶梦:巫与女人 299
武侠二题 302
直面梦的真实 306
回家的路有多远 309
知识者的自省 311
悲怆者谁?为谁悲怆? 313
苦了也白苦 315
何妨乱翻书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