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3
第一篇 历史 3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 3
第一节先秦 3
我国早期的人类 3
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氏族公社 5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7
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 10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13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 20
秦统一六国与巩固统一的措施 20
中央集权制度 23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24
社会经济的发展 27
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形成 32
农民起义 36
中外文化交流 41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44
第三节 隋唐、五代、宋辽金 54
科举制度 54
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 56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4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66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71
文学艺术 83
第四节 元、明、清 90
中央集权的加强 90
行省制度 94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95
祖国疆域的奠定 98
社会经济的发展 102
赋税 112
人口增长 116
农民起义 118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23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129
文学艺术 142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47
第一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47
鸦片战争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47
列强的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及其后果 149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152
洋务运动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154
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160
辛亥革命与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 163
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166
第二节 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68
北洋军阀的统治 168
新文化运动 171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175
南京国民政府及其体制的变化 177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0
二三十年代的文学艺术 183
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 18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 188
官僚买办资本 193
重庆谈判 195
人民解放战争与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98
第三章中国现代史(1949—) 203
第一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 203
的曲折历程 20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 203
《共同纲领》 203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207
抗美援朝 20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 2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2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14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19
“大跃进”运动 225
人民公社化运动 229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经济措施 232
和政治措施 232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根源及其严重后果 237
外交工作的新突破 245
第二节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47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和实行 24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和推广 250
四个经济特区的创立和全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推进 253
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261
政治体制改革历程 268
教育体制改革历程 283
科技体制改革历程 293
金融税收体制改革历程 300
我国国际战略的调整 320
香港、澳门的回归 322
第四章世界史 328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328
古希腊、罗马文化 332
世界三大宗教起源 333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342
德意志宗教改革 346
欧洲文艺复兴 349
英国革命 355
美国独立 356
法国大革命 358
欧美的工业革命 362
日本明治维新 367
巴黎公社 371
第一次世界大战 373
十月革命 376
罗斯福新政 377
第二次世界大战 381
凯恩斯主义 383
万隆会议与不结盟运动 390
艾森豪威尔主义 393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395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七国首脑会议 404
第二篇国情国力 419
国土资源 419
人口概况 428
民族概况 437
宗教概况 443
综合国力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