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群体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10
第一节 宗国的覆亡与士人命运的恶化 10
第二节 蒙元的高压统治与文化禁网的疏阔 18
第三节 严辨夷夏与崇尚名节的风气 25
第二章 互动的开展与群体网络的形成 31
第一节 互动举例述说 31
1、谢枋得 32
2、谢翱 37
3、林景熙 41
4、汪元量 45
第二节 多元复合群体网络的形成 51
第三章 群体网络的布局结构特征——从亚群体的地域分布说起 60
第一节 阵容庞大的故都临安群 60
第二节 诸社联袂的会稽、山阴群 65
第三节 台州、庆元的联合群 69
第四节 以方凤等为首的浦阳群 74
第五节 以桐庐为中心的严州群 82
第六节 以庐陵为中心的江西群 88
第七节 以建阳、崇安为中心的福建群 93
第八节 以赵必?为首的东莞群 98
第九节 综论 101
第四章 群体成员的类型及其动态变化 111
第一节 成员的类型划分 111
1、孤臣义士型 111
2、高蹈肥遁型 115
3、隐于学官型 118
第二节 成员类型的动态变化 126
第五章 群体失落心态的诸多表现 141
第一节 春惹恨长 141
第二节 借酒解郁 153
第三节 孤介疏狂 157
第四节 求禅问道 162
第六章 诗歌的主题取向 172
第一节 悲恋与反思 172
第二节 愤慨与控诉 182
第三节 节士的崇拜 191
第四节 隐逸的旋律 197
第七章 “宗唐得古”的风尚与诗歌的精神风貌 207
第一节 “宗唐得古”的新内涵 207
第二节 追摹先秦汉魏与咏陶和陶 215
第三节 杜甫“诗史”精神的大力弘扬 223
1、普遍的“以诗存史”观念 223
2、汪元量的“走笔成诗聊纪实” 232
3、舒岳祥的“少陵诗史在眼前” 242
第四节 诗歌的兴托与取景、选词特征 251
1、兴托之崇尚 252
2、物景之选取 257
3、词语之选用 259
第八章 南宋遗民诗人创作实践的历史意义 263
附录一 月泉吟社考论 268
附录二 南宋遗民诗人群体活动年表 306
附录三 征引及参考书目 329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