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亚洲建立一个国际水稻研究所 1
国际水稻研究所概念的由来 2
福特基金会的登场 5
与菲律宾人谈判 11
建所初期 16
理事会成员的遴选 25
建筑师的遴选及其设施的设计和建筑 33
研究所落成 53
第二章 罗致人材,拟定研究和培训计划 60
品种改良 62
农学和土壤 67
植物保护 73
植物生理 76
化学 78
农业工程 80
统计 81
农业经济 82
图书馆和文献中心 84
试验农场 87
食宿服务设施 88
交流办公室 90
早期培训计划 93
建筑物和庭院 97
行政管理 98
协同工作 101
第三章 确立行政管理政策 103
薪水和工资 103
安全 104
住房 104
交通 104
教育津贴 106
退休金和储蓄计划 107
旅差服务 108
探亲假和进修假 108
款待来访者 109
保持团结精神和高效率——坚持目标 115
向共同的目标迈进 120
第四章 早期研究和培训成果 126
品种改良 126
世界种质的收集 126
基础研究项目 127
水稻育种 130
IR8的分发与推广 136
植物生理学 144
农艺学 148
最高产量试验 148
肥力研究 149
水分管理 152
杂草防治 153
水稻管理制度的研究 153
旱稻的试验 154
复种 155
土壤业学 156
土壤微生物 157
植物病理学 158
昆虫学 161
农业工程学 163
化学 165
生物化学 165
谷物化学 166
农业经济学 167
统计学 170
交流办公室 170
情报服务 170
水稻生产和培训计划 171
专题讨论会及其它国际活动 173
专题讨论会 173
早期的对外发展计划 177
洛氏基金会与福特基金会的支持 181
第五章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资金筹集 181
基本资金和活动资金 181
美国的资助 186
其它资金来源 190
第六章 其它国际中心的创办与投资 191
新增加的三个研究所 191
国际玉米与小麦改良中心(CIMMYT) 192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 193
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 194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的成立 196
第一次贝拉焦会议 197
第二次贝拉焦会议 198
第三次贝拉焦会议 199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成立 200
第四次贝拉焦会议 200
第七章 今日之国际水稻研究所 204
人员 204
行政管理 204
高级科研人员 205
IRRI的其他人员 206
建筑设施 207
财政 208
一些主要研究活动 211
遗传评价与利用(GEU)计划 212
国际协作网 215
出版计划 223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作 225
国际水稻研究所之未来 229
附录1 哈拉1958年10月8日的备忘录 231
附录 231
附录2 海外发展 235
附录3 谅解备忘录 241
附录4 245
国际水稻研究所社团条例 245
国际水稻研究所章程 247
附录5 菲律宾共和国第四届国会第三次会议 251
附录6 1961—1982国际水稻研究所理事会 252
附录7 国际水稻研究所计划委员会第—次会议记录 254
附录8 海外发展 257
附录9 建筑平面图 261
附录10 IRRI职员家属的教育津贴 264
附录11 第二次贝拉焦会议参加者 264
附录12 IRRI研究论文一览表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