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的极限 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师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0051502
  • 页数:3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分析了黄宗義政治哲学的诸多必然性命题,也全面探讨了黄宗義的政治理想。

绪论 1

一、新论的意义和价值 1

目录 1

二、新论的视角和原则 5

三、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8

四、本书的基本思路 10

上篇 黄宗羲的政治哲学 20

导言 20

第一章 世界图式:普遍有效的形式和目的 27

第一节 世界图式概述 28

一、世界图式的含义 28

二、黄宗羲世界图式理论的要点 30

一、理、气含义的稳定性 32

第二节 “理气是一” 32

二、“理气是一”不同于“理气合一” 36

三、“理气是一”命题的意义和价值 45

第三节 “理,即气之有条理” 48

一、“理”是构成黄宗羲世界图式理论的重要 48

元素 48

二、黄宗羲所谓“理”的含义 49

第四节 “主宰是气者,吴天上帝也” 55

一、最高主宰与价值关怀 55

二、“气之主宰”种种称谓 57

三、“主宰”与政治专制 63

终极目的 66

第五节 通往“圣人”境界 66

一、“至善”是黄宗羲世界图式体系的 66

二、人是最具有善性的物种 68

三、人具有成就自己善性的自觉性 70

第六节 余论 72

一、世界图式中世界的实然状态 72

二、应然状态的理论意义 74

第二章 知行合一:成就“圣人”的康庄道 76

第一节 工夫论不同于知识论 76

一、知行观不同于知识论 76

二、中国语境中的工夫与本体 78

一、“工夫”何以必需 81

第二节 “工夫”辨 81

二、“工夫”的主要内容 85

三、“工夫”针对的社会问题 89

第三节 “本体”辨 91

一、“本体”的含义 91

二、“本体”观念的人文关怀 93

三、黄宗羲所谓“本体”的含义 95

第四节 “穷此心之万殊” 99

一、黄宗羲何以沉迷于“穷此心之万殊” 99

二、“穷此心之万殊”的方法 101

第五节 “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为本体” 103

一、“工夫”“本体”本是一体 103

二、“工夫所至,即为本体” 104

一、知行合一的本体论含义 107

第六节 “即工夫,即本体” 107

二、“即工夫,即本体”的圣人境界 109

第三章 天人合一:人性论与圣人 111

第一节 黄宗羲人性论思想 112

一、人性论和理想人格理论概述 112

二、黄宗羲主张性善论 114

三、黄宗羲人性论思想的主要观点 116

第二节 黄宗羲论理想人格 120

一、理想人格是理论界热烈讨论的常见 120

话题 120

二、黄宗羲所谓理想人格的含义 122

三、黄宗羲理想人格理论的社会作用 126

一、圣贤人格与“豪杰精神”的合一 128

第三节 圣贤与“豪杰精神” 128

二、“豪杰精神”的主要内容 130

三、“豪杰精神”的社会意义 131

第四节 “天人合一”的佳境 132

一、“人性”即天性 133

二、“天性”与“人性”的最终合一 134

第四章 “圣化”色泽:教民为善的哲学 137

第一节 一切为了“至善” 140

一、“圣化时代”的典型特征 140

二、黄宗羲政治哲学具有“圣化时代”的 143

典型特点 143

第二节 “至善”的范式化 146

一、“至善”范式化的实质 146

二、黄宗羲“至善”范式化的实质 148

第三节 “无我”、“无欲”、“无私”的 153

“道德专制” 153

一、自我专制是实现“至善”范式化的 153

客观保证 153

二、自我专制的目的是达到“无私”、“无欲”和“无我” 155

第四节 道德英雄及其权力 159

一、谁是道德英雄 159

二、道德英雄的权力 161

第五节 “即知即行”的“实学” 162

一、“实学”的含义 162

二、黄宗羲“实学”的特点 165

导言 168

下篇 黄宗羲政治理想国研究 168

第五章 天降王权:黄宗羲帝制思想概述 171

第一节 权力的来源及起点 172

一、君主权力是人间一切权力的起点 173

二、权力的起点与权力合法性 176

第二节 权力的形式及网络格局 182

一、君权是黄宗羲所谓权力的基本形式 182

二、以君权为核心的社会权力网络 184

第三节 权力的使命与界限 187

一、权力的使命与界限 187

二、无限君权的无限职责 188

第四节 “经验”补“先验”之不足 190

一、先验与经验 190

“经验” 191

二、黄宗羲政治思想中的“先验”与 191

三、“经验”补“先验”之不足 193

第五节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195

一、批判性言论的经验性 196

二、批判的目的在于矫正 197

第六章 纳民轨物:学校、政教与君道 199

第一节 学校:经验性的政治措施 201

一、学校的功能完全是经验的 201

二、学校的经验局限性 204

第二节 学校:“道义”“是非”之腑 206

一、学校是“道义”“是非”之腑的含义 206

渠道 207

二、学校是获得“道义”、“是非”的经验 207

三、君主经验缺陷是学校发挥政治功能的 209

前提 209

第三节 教化是学校的经验性政治职能 213

一、助君教化是学校的主要政治功能 213

二、学校教化的专制本性 214

第四节 “学校”与“议会”的比较 216

一、议会的功能 216

二、学校与议会在功能上不具有可比性 219

三、学校理论与议会理论的天壤之别 223

四、历史研究要慎用普遍性法则 225

第五节 “士人”与“是非” 227

一、“士人”与“是非”的分与合 227

二、余论 229

第七章 君权的利器:六经、治人与治法 232

第一节 “法”的含义与指称 235

一、含义与指称 235

二、黄宗羲所谓法律的含义 236

三、“天下之法”的含义 239

第二节 “天下之法”所从何来、为何而在 242

一、“天下之法”的起点 242

二、“天下之法”的形态有悖于近代法律的 245

精神 245

第三节 “天下之法”载在“六经” 249

一、“六经”是“天下之法”的标准文本 249

二、“天下之法”与“不忍人之政” 250

式样 252

三、“六经”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标准 252

第四节 “治人”与“治法” 253

一、“治法”的反法治本性 254

二、余论 258

第八章 君权的枝叶:地方政权建设 261

第一节 地方政权的法理依据 262

一、地方权力是君权的派生物 262

二、地方政权的合法性取决于它代表君权的 263

程度 263

第二节 地方政权的职能 266

一、地方政权的“养民”职能 266

二、地方政权的“教民”职能 268

一、地方政权的专制主义形式 270

第三节 地方政权的形式 270

二、地方政权专制主义的制度表现 271

第四节 特殊的地方政权建设 273

一、方镇地方政权建设 273

二、都城政权建设 275

三、小结 278

第九章 君主养民:黄宗羲经济思想简议 280

第一节 经济何以有本、末 282

一、经济现象的本与末 283

二、本末划分的基本依据 285

第二节 “工商皆本”命题的政治性 286

一、“工商皆本”命题的非经济属性 286

二、“本”是一个政治范畴 288

三、“工商皆本”限制了工商业的大多数 289

四、工商业没有自决自治的独立性 289

五、政治权力获得支配经济活动的全权 291

第三节 “工商皆本”的“新”徒有其表 292

一、中国传统的重商思想 293

二、徒有其表的新见 296

第四节 田制、赋税、货币与差役 298

一、黄宗羲的田制思想 298

二、黄宗羲的税收思想 300

三、废金银的货币思想 302

四、反胥吏的差役论 304

五、黄宗羲经济思想概述 305

第十章 君权的职责:崇公抑私 307

第一节 政治的目的因:“兴公利,除公害” 308

一、政治与伦理 308

二、伦理本位的政治起源论 310

第二节 政治的形式因:专制主义的“公” 313

一、天子是天下之公的起点 313

二、天子是政治形式的枢纽 315

第三节 政治的内容:编织“天理之公”的生活 316

样式 316

一、“天理之公”与样板化的生活 316

二、君权是范式化生活的强制普及者 317

三、君权与生活的完全格式化 319

第四节 政治的主旨:崇公抑私 320

一、政治作为过程永无终结 321

二、政治的存在是一种永久需求 322

第十一章 黄宗羲政治思想主旨论略 325

第一节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前近代性 327

一、提倡理性和自尊的近代政治哲学 327

二、黄宗羲政治哲学的反近代性质 329

三、政治哲学体系的儒家属性 331

第二节 黄宗羲政治理想国的前近代性 334

一、近代国家形态生成的非普遍性 334

二、近代国家的历史形成 337

三、黄宗羲政治理想国的前近代性质 339

第三节 结语 343

参考文献 345

后记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