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20世纪山东文学的总体特征 1
目录 1
第一章 新文化的曙光 27
第一节 现代新诗坛概述 27
一、传统的“颠覆” 28
二、意象与形象 32
第二节 大时代揭开新的一页 38
一、艺术的候鸟在漂泊中成长 38
二、论王统照 44
第三节 诗艺的流变 49
一、论臧克家 50
二、老舍和闻一多在山东的新诗创作 57
第四节 文化环境的迁移 61
一、臧云远:求学和战争对诗人的影响 61
二、校园文化影响下的李广田 64
第二章 战地诗坛的乡土性 71
第一节 战时诗歌氛围 72
一、部队诗歌和解放区诗歌 72
二、论苗得雨 76
第二节 审美时空的开拓 80
一、诗人与时代共舞 80
二、论塞风 87
第三节 关山诗旅成绝唱 91
一、战时宣传与朗诵诗艺术 92
二、论高兰 93
第四节 贺敬之:解放区的艺术新风范 96
第五节 沦陷区、国统区与海外诗歌 105
一、沦陷区与国统区:以海笛的诗为例 105
二、海外诗人:以管管为例 107
第三章 新文学运动中的山东散文 114
第一节 概述:五四文学革命和现代散文的兴盛 114
第二节 新文化启蒙作家与散文 117
一、傅斯年早期的散文理念与创作 117
二、杨振声的散文 122
第三节 王统照的散文成就 124
一、摇曳多姿的创作类型 127
二、凝重奇崛的散文风格 133
第四章 多元发展的30年代散文 136
第一节 概述:散文发展与文体流变 136
第二节 李广田的散文创作 142
一、土地之子的歌吟 143
二、质朴与绚烂:民族之根的寻觅与显现 149
第三节 吴伯箫的散文 152
一、生命的体验与升华 152
二、精致自然 余韵回甘 156
第四节 老舍在山东的散文创作 159
第五节 臧克家、李长之、季羡林的散文 166
第五章 战时散文创作 171
第一节 概述:战时散文的创作趋势及特点 171
第二节 哲理性小品:《繁辞集》与《日边随笔》 175
第三节 长夜疾风中“不偃”的野草:孟超的杂文 178
第四节 感时忧国的心曲:田仲济的杂文小品 184
第五节 血与火的时代画面:解放区散文 188
第六章 “五四”思潮影响下的山东小说 197
第一节 概述 197
第二节 “民生疾苦”与“个性解放” 200
一、沉樱的婚恋小说——“个性解放”的一种书写 200
二、王思玷:“像彗星一样闪过夜空”的作家 204
三、杨振声:“极要写出民间疾苦” 206
第三节 王统照:从“爱”与“美”到关注人生与社会 210
一、生平与初期创作——爱与美的追寻 210
二、关注现实人生的苦难 213
三、艺术探索与追求 215
四、王统照对山东小说的贡献 216
第一节 左翼作家的创作 218
一、孟超的早期小说 218
第七章 三四十年代的山东小说 218
二、耶林的工人题材小说 220
三、刘一梦和其他作家 221
第二节 李广田的小说 223
一、底层百姓的悲情人生 223
二、知识分子的乱世人生 225
三、可贵的小说艺术实践 227
第三节 臧克家的小说 229
一、民生形态与民间风情 229
二、知识分子人生百态 230
第四节 老舍在山东的创作 231
一、老舍小说的山东题材 232
二、山东七年:老舍小说创作的丰收期 235
三、走上小说艺术成熟的时期 237
四、其他旅鲁作家在山东的创作 239
第八章 解放区小说:强烈的“阶级关注” 240
第一节 鲜明的“阶级斗争”主题 240
一、阶级压迫之苦的控诉 241
二、翻身解放艰难历程的叙述 243
三、英雄模范人物的颂歌 245
第二节 “革命斗争生活”描写 248
一、杨朔的小说创作 248
二、王希坚的《地覆天翻记》 252
三、其他作家的小说创作 253
第三节 山东现代小说的艺术追求 254
第九章 山东现代话剧的兴起与发展 259
第一节 概说 259
第二节 国统区话剧的发展 260
第三节 解放区的话剧 263
一、敌伪题材的作品 265
二、反映军民一家,人民群众踊跃支援部队的作品 267
三、反映解放区人民土地改革运动的作品 270
第四节 “杰出剧作家”宋之的和《故乡》 274
第十章 当代文学——新诗转型期 277
第一节 和平带来的变化 278
第二节 乡土诗的自我完善 286
一、乡土观念的演进 286
二、论王耀东 291
第三节 都市的感情和体验 298
一、都市的感情和体验 299
二、论郭廓 302
第四节 多样化的诗体 306
一、山东诗坛的鲜明特色 306
二、论纪宇 311
第十一章 当代散文前期风貌 319
第一节 概述:散文的勃发与缺失 319
一、“美”的讴歌及其写作的社会背景 323
第二节 杨朔的散文 323
二、诗情馥郁、结构精美的诗体风格 327
一、碧海波涛的忠实歌者 330
第三节 张歧的散文 330
二、由“观潮者”到“舟夫” 333
第四节 峻青的散文 335
第十二章 革命英雄的传奇和历史创造者的诉说 340
第一节 概述 340
第二节 刘知侠的小说 343
一、《铁道游击队》及其成就 344
二、中短篇小说及其艺术得失 345
一、《林海雪原》——英雄的传奇 348
第三节 曲波的小说 348
二、被“神化”的传奇色彩 349
三、从民间吸取的艺术营养 351
第四节 冯德英的小说 353
一、“三花”——充满人情味的革命妇女形象 354
二、《染血的土地》——深刻的历史反思 356
第五节 峻青、王愿坚笔下的革命历史 358
一、峻青:革命英雄主义的歌者 358
二、王愿坚:发掘革命者的人性美 361
第六节 萧平的小说 364
一、纯净、温馨而忧伤的儿童世界 365
二、历史与现实的悲剧意味 366
第十三章 新时代的主人翁的歌唱 370
第一节 工农作家主宰历史的时代 370
第二节 集体化道路的热烈反映 374
一、王希坚的《迎春曲》和《变工组》 374
二、王安友及其《李二嫂改嫁》和《海上渔家》 375
第三节 农村新生活的颂歌 377
一、郭澄清及其《社迷传》 377
二、牟崇光及其《在大路上》 380
三、姜树茂的《捕鱼的人》和《渔岛怒潮》 382
四、曲延坤的小说 385
第四节 其他题材小说 386
一、林雨的军营题材小说 386
二、李向春的工业题材小说 388
第五节 山东籍台港作家的小说 390
一、郭良蕙及其言情小说 391
二、“军中小说家”朱西宁 392
三、留学生作家丛掖滋、马森 394
四、“新世代小说家”张大春、王幼华 396
第十四章 当代前期话剧 399
第一节 概述 399
第二节 胡可和他的《战斗里成长》 401
第三节 王命夫和《皆大欢喜》 408
第四节 蓝澄和《丰收之后》 411
第五节 张耕夫和《卖马记》,张晶和《明月千里》 413
第六节 李新田的话剧 417
第一节 从合唱到独白 421
第十五章 新时期的情思 421
一、散文诗:孔林和耿林莽 423
二、讽刺诗:姜建国、张维芳、陈显荣 425
三、山水诗:孔孚和孙国章 428
第二节 凝重与深沉 434
一、诗艺的深入探寻 434
二、论桑恒昌 438
一、告别僵化保守语境的青年前卫诗人 446
第三节 举起探索的旗帜 446
二、从梁小斌到胡鹏 450
第四节 开拓与整合的文化精神 454
一、论赵镇琬 455
二、论晨声 458
第五节 校园的追求 460
一、校园诗歌 461
二、他们来自南方 465
第六节 诗学的境界 471
一、前行代诗学 472
二、中生代诗学 477
第一节 概述:多元艺术思维与文体开放 483
第十六章 新时期散文的缤纷景观 483
第二节 马瑞芳的散文 485
一、亲情生活掇拾·为文化人画像·“野狐”禅 485
二、明朗灵动、洒脱幽默的写作风格 490
第三节 郭保林的散文 494
一、自然之子的丰沛情思 494
二、浓烈色彩与昂扬激情的交融 498
第四节 海外散文名家王鼎钧 501
一、乡土散文的新开拓 501
二、东西融汇的艺术技巧 504
第五节 其他散文作家作品 507
第十七章 报告文学的繁荣 512
第一节 报告文学的兴起及特征 512
第二节 李延国、李存葆、王光明等人的报告文学 514
第三节 其他报告文学作品 519
第十八章 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山东小说 522
第一节 新时期山东小说的演变历程 522
一、迟到的觉醒(1976—1984) 522
二、在现代主义思潮中探索 525
三、老、中、青作家“同台竟技”的文坛格局 527
四、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特点 529
第二节 王润滋的小说创作 530
一、初期创作的道德主题 531
二、社会大变革时期的道德呼唤 532
三、可贵的艺术实践 534
第三节 矫健的小说创作 535
一、社会转型期农民心态的审察 536
二、反思历史与人性 537
第四节 毕四海的小说创作 540
一、审视农民文化的蜕变历程 540
二、探讨“人”本身的复杂性 543
三、其他作家的文化意味 545
第五节 马瑞芳的小说创作 547
一、当代大学校园生活的缤纷图画 547
二、拷问儒林败类的灵魂 549
三、不断拓展的艺术空间 550
第六节 李存葆和其他作家的创作 551
一、李存葆:直面现代军营生活的作家 551
二、刘玉民与他的《骚动之秋》 553
三、张宏森及其《车间主任》《大法官》 555
四、赵德发及其农村题材小说 556
五、其他作家作品 557
第一节 张炜创作概述 559
第十九章 张炜 559
第二节 苦难、人性、人本质的思索 562
第三节 坚守心灵圣地的痴情人 566
第一节 莫言创作概述 569
第二十章 莫言 569
第二节 乡土社会的代言人 573
第三节 继承与借鉴——莫言的艺术追求 578
第一节 90年代的作家转向 582
第二十一章 新历史机遇下的山东小说 582
第二节 尤凤伟的小说 585
一、早期创作——社会代言人角色 585
二、创作“真正意义上的小说” 587
第三节 左建明的小说 591
一、从社会人生中提炼诗情与哲理 592
二、历史与人性的诗性表达 594
三、其他作家的诗意小说 597
第四节 李贯通的小说 599
一、前期创作的文化审视 599
二、“天人合一”理想的追求 601
第五节 刘玉堂的小说 604
一、情系乡土 604
二、温柔就是力量 605
三、语言与叙事 607
第六节 苗长水的小说 608
第一节 异彩纷呈的儿童文学创作 611
第二十二章 多样化的题材样式考察 611
第二节 重点作家及其作品 615
一、邱勋:与祖国一起成长的儿童 615
二、李心田:塑造逆境中成长的儿童形象 617
三、王欣:重视儿童素质培养的小说 620
第三节 女性作者的写作空间 622
一、于艾香:探寻人类心灵的奥秘 623
二、张海迪:塑造与不幸命运奋力搏击者的形象 628
三、其他作家及作品 629
第四节 历史小说与通俗文学 633
一、穆陶:重温民族的悲患与风流 633
二、其他作家的创作 637
第二十三章 新时期的话剧 639
第一节 概述 639
一、改革题材的话剧:刘桂成及《榆钱树下》 641
二、80年代反映军人生活的剧作:殷习华和《绿色基因》 645
三、新时期对话剧的创新和探索:葛树伟和《年轻的迷惘》 648
四、少儿剧的繁荣:陈永娟和她的《小白龟》《宝贝儿》 649
五、其他作家作品 652
一、概述 654
第二节 青岛话剧作家群 654
二、业余话剧作家高思国 656
三、黄小振和他的《四十不惑》 660
四、钱涂和《西街108号》 662
五、张志华和《定盘星》 665
第三节 邹星枢 666
第四节 代路 673
第五节 从《命运》到《眷恋》翟剑萍的话剧创作 682
第二十四章 电视剧的兴盛 686
第一节 初创与初创期的辉煌 686
一、电视剧的初创 686
二、三连冠的辉煌 689
第二节 沉寂后的复苏 694
一、单本剧的兴盛 694
二、《孔子》 697
一、电视剧进入成熟期 698
第三节 电视剧的稳步发展与繁荣 698
二、单本剧的繁荣 702
三、《警方110》 704
第四节 赵冬苓 705
第五节 张宏森 711
附:主要参考书目 720
后记 724
第一编 现代山东文学(1916— 1949
第二编 当代前期山东文学(1950— 1976
第三编 当代近期(新时期)山东文学(1977—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