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第一章 肥胖症及其药物治疗与进展■ 1
第一节概述■ 1
一、肥胖症的分类■ 3
二、肥胖的判定标准■ 3
第二节肥胖的病因研究■ 5
一、肥胖的遗传因素 ■ 5
二、肥胖的环境因素 ■ 11
第三节肥胖症的危害■ 14
一、肥胖与寿命的关系 ■ 14
二、肥胖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16
三、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 ■ 19
四、肥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 20
五、肥胖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 21
六、肥胖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 ■ 21
七、肥胖与脂肪肝的关系 ■ 23
第四节肥胖症的药物治疗■ 23
一、食欲抑制剂 ■ 24
二、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 ■ 30
三、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 ■ 31
四、其他治疗肥胖的药物 ■ 32
第二章胰岛素抵抗及其综合征与防治■ 35
第一节概述■ 35
第二节胰岛素抵抗与疾病的关系 ■ 36
第三节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8
第四节胰岛素抵抗的预防和治疗■ 41
第三章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与进展■ 45
第一节概述■ 45
一、正常血糖的调节 ■ 45
二、胰岛分泌的激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 ■ 48
第二节糖尿病的病因、病理、并发症与诊断分型■ 50
一、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50
二、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 52
三、糖尿病并发症 ■ 54
四、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 ■ 57
第三节糖尿病的治疗■ 58
一、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和目的 ■ 58
二、糖尿病的非药物防治措施 ■ 58
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 60
第四章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与进展■ 75
第一节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75
一、高血压定义■ 75
二、高血压分类 ■ 76
第二节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79
一、环境因素■ 79
三、其他因素 ■ 81
二、遗传因素 ■ 81
第三节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并发症■ 82
一、正常血压调控机制 ■ 82
二、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 83
三、高血压的并发症 ■ 91
第四节高血压的治疗■ 92
一、高血压的诊断■ 92
二、高血压治疗的目的及原则 ■ 92
三、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 93
四、高血压药物治疗 ■ 94
五、高血压的治疗方案 ■ 105
六、特殊人群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 106
第五节具有较好前景的新药■ 107
一、肾素抑制剂 ■ 107
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 107
三、中性内肽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neutral endopeptidase and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NEP-ACE)双重抑制剂 翻 108
四、咪唑啉受体激动剂 ■ 109
五、钾通道开放剂(potassium channel openers,PCOs) ■ 110
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 111
七、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 111
八、作用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受体的药物 ■ 112
一、生物碱 ■ 113
第六节天然药中的抗高血压成分■ 113
二、黄酮类 ■ 114
三、脂肪酸类 ■ 115
四、皂苷■ 115
五、萜类■ 115
六、香豆素■ 115
七、苯丙烷类衍生物和苯乙烯衍生物 ■ 116
八、氨基酸、肽和蛋白质 ■ 116
九、其他类■ 116
第一节血脂和脂蛋白的成分及生理功能■ 117
一、血脂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117
第五章 高脂血症及其药物治疗与进展■ 117
二、脂蛋白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 120
第二节 高脂血症及其危害■ 124
一、高脂血症■ 124
二、高脂血症的病因 ■ 125
三、高脂血症的分类 ■ 128
四、高脂血症的危害及与疾病的关系 ■ 128
第三节高脂血症的治疗■ 129
一、高脂血症的治疗原则 ■ 129
二、高脂血症的饮食治疗 ■ 130
三、高脂血症的生活方式治疗 ■ 132
四、高脂血症药物治疗 ■ 134
五、高脂血症的血浆净化疗法 ■ 148
六、高脂血症的基因治疗 ■ 151
七、高脂血症的手术治疗 ■ 152
第六章 失眠及其药物治疗与进展■ 153
第一节睡眠与健康睡眠■ 153
一、健康睡眠及其重要性■ 153
二、睡眠的分期■ 154
三、睡眠的生理调节 ■ 155
第二节失眠概述■ 158
一、失眠的诊断■ 158
二、引起失眠的因素 ■ 158
三、失眠的分类 ■ 161
四、失眠的机制 ■ 162
五、失眠的不良后果■ 162
六、失眠的非药物治疗 ■ 163
第三节失眠的药物治疗■ 163
一、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 ■ 164
二、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水化氯醛) ■ 165
三、格鲁米特(Glutethimide Tablets,导眠能) ■ 166
四、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 ■ 166
五、镇静催眠药的新发展■ 176
六、失眠的治疗原则 ■ 181
第一节概述■ 183
第七章 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与进展■ 183
二、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及诊断■ 184
一、抑郁症的定义■ 184
三、抑郁症的基本类型 ■ 186
四、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 192
第二节抑郁症的治疗与预防■ 195
一、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 195
二、抑郁症的西医治疗 ■ 197
三、抑郁症的预防 ■ 208
第一节临床症状、分型及诊断■ 211
一、临床症状■ 211
第八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药物治疗与进展■ 211
二、分型 ■ 212
三、临床诊断 ■ 213
第二节病因及病理■ 215
一、病因 ■ 215
二、病理学特征及其病变机制 ■ 217
第三节治疗及其药物研究进展■ 222
一、西药治疗■ 222
二、中医治疗 ■ 230
三、其他治疗 ■ 232
四、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233
第一节概述■ 237
第九章 阿尔茨海默症及其药物治疗与进展■ 237
一、发病率和市场用药情况 ■ 238
二、病因及治疗设想■ 238
三、病理学特征及其病变机制 ■ 241
四、临床表现及其诊断■ 245
五、预防■ 246
第二节治疗与药物研究进展■ 247
一、治疗■ 247
二、治疗AD药物的分类 ■ 249
三、AD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250
第一节概述■ 259
第十章 脑卒中及其药物治疗与进展■ 259
一、病因 ■ 260
二、发病机理■ 262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 263
四、预防 ■ 265
五、治疗方法分类■ 266
六、治疗脑卒中药物的分类 ■ 269
第二节治疗脑卒中的药物■ 270
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 ■ 270
二、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 ■ 275
四、治疗卒中并发症的药物 ■ 277
三、治疗混合性卒中的药物 ■ 277
第十一章 骨质疏松症及其药物治疗与进展■ 281
第一节概述■ 281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 282
二、病因 ■ 283
三、分型及其病理机制■ 288
四、预防 ■ 289
五、治疗■ 290
第二节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292
一、骨吸收抑制剂■ 292
二、骨形成促进剂■ 297
三、矿化作用药物 ■ 299
四、中药■ 300
第十二章 恶性肿瘤及其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303
第一节病因■ 303
第二节发病机制■ 305
第三节诊断■ 307
第四节预防■ 308
第五节治疗■ 311
一、化学药物治疗■ 311
二、中西医结合疗法 ■ 331
三、基因治疗 ■ 332
四、肿瘤放射免疫治疗(RIT) ■ 338
五、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 ■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