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商周至隋——篆刻的历史渊源 1
第一节印章的起源 1
目 录 1
第二节先秦玺印 4
一、西周玺印 4
二、春秋战国玺印 8
第三节秦汉印章 18
第四节魏晋至隋印章 31
第二章唐宋——篆刻艺术的发轫期 41
第一节印章与书画的联姻 41
一、唐宋鉴藏印 41
二、五代及宋的书画款印 46
一、印谱的起始与发展 49
第二节印谱与古文字字书的编纂 49
二、古文字字书的编纂 55
第三节印石的开发利用 59
一、文献记载中的石印 59
二、宋代石印的发现 61
第四节文人篆印 64
一、文人篆印的几种途径 64
二、文人篆印的审美标准 66
三、文人篆印是文人篆刻的前奏 68
第三章元代——篆刻创作的倡导期 71
第一节集古印谱与篆刻工具书的编纂 71
一、集古印谱的编辑 71
二、“汉魏印”审美观的提出 73
三、篆刻工具书的编纂与利用 77
第二节吾衍的印学教育活动 78
一、开馆授徒 78
二、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79
三、吾衍的弟子 82
第三节元代印人与印风 84
一、赵孟頫影响下的圆朱文印风 84
二、吾衍影响下的汉印印风 89
三、朱珪 93
四、王冕 96
五、其他印人 99
第四节花押印艺术 102
一、花押印风行的社会背景 102
二、花押印的基本形式 103
三、花押印的制作与艺术特色 105
第四章 明代——篆刻创作的摹古期 109
第一节文人篆刻创作的低潮与中兴 109
一、文人篆刻创作的低潮 109
二、文人篆刻创作的中兴 111
第二节集古印谱与篆刻字典的编纂 115
一、古印谱的重刊 115
二、集古印谱的新编 118
三、篆刻字典的编纂 123
第三节篆刻创作的繁荣局面 124
一、篆刻队伍的壮大 124
二、五大篆刻家及其流派的形成 129
三、晚明其他名家 135
四、篆刻作品集的编辑 141
一、石印论 144
第四节印学理论对创作的关注 144
二、篆法论 146
三、章法论 149
四、刀法论 151
五、心态论 155
第五章清代——篆刻创作的鼎盛期(上) 159
第一节清初的印坛 159
一、晚明各流派的延续 159
二、闽中印人 163
三、程邃与徽派的创立 166
四、其他名家 171
第二节清中叶的名家与印派 176
一、“四凤”及其同时期印人 176
二、歙县诸子 185
三、丁敬与浙派 188
四、邓石如与邓派 202
第三节晚清诸大家 210
一、赵之谦 210
二、吴昌硕 214
三、黄士陵 217
第六章清代——篆刻创作的鼎盛期(下) 221
第一节印人传记的诞生与发展 221
一、周亮工《印人传》与汪启淑《续印人传》 222
二、冯承辉《历朝印识》与《国朝印识》 225
三、黄学圮《东皋印人传》 227
四、叶铭《广印人传》 227
第二节印谱与篆刻工具书的编纂 228
一、各类集古印谱 228
二、篆刻家印谱 230
三、篆刻工具书的编纂 233
第三节印论关于创作的观念 235
一、“印从画出”论 236
二、“印从书出”论 240
三、“印外求印”论 242
第七章现当代——篆刻艺术的辉煌成就 245
第一节晚清流派的延续 245
一、赵派 246
二、吴派 249
三、黟山派 253
四、浙派 256
第二节新流派的诞生与发展 260
一、虞山派 260
二、京派 265
第三节印学组织 272
一、民国时期的印社 272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篆刻组织 276
第四节 篆刻活动的开展 280
一、展览与竞赛 280
二、教育培训 284
三、篆刻交流 287
第五节印谱与篆刻字典的编纂 289
一、印谱的编纂 289
二、篆刻字典类书籍的编纂 295
第六节 理论研究的发展 297
一、第一期(1901-1948) 298
二、第二期(1949-2000)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