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界线层型研究的“金钉子”典故 1
参考文献 5
2 地层学基本知识 7
2.1 地层和地层学 8
2.1.1 产状近于水平的地层 8
2.1.2 产状倾斜的地层 11
2.1.3 产状近于直立的地层 14
2.1.4 褶皱的地层 15
2.2 相对地质年代和地层学的基本定律 17
2.2.1 地层叠覆律 17
2.2.2 化石层序律 19
2.2.3 地层切割律 21
2.2.4 地层的接触关系 23
2.3 地层分类类型 29
2.3.1 年代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系统 29
2.3.2 岩石地层系统 30
2.3.3 生物地层 32
2.3.4 化学地层 33
2.4 地层的多重划分和对比 34
2.4.1 剖面和层型 35
2.4.2 地层对比 39
参考文献 40
3 地层学“金钉子”概念和中国的“金钉子”研究 43
3.1 “金钉子”概念的形成 44
3.1.1 全球首枚“金钉子” 45
3.1.2 “金钉子”的科学内涵 46
3.2 确立“金钉子”的化石 47
3.2.1 球接子三叶虫 48
3.2.2 笔石 49
3.2.3 牙形刺 50
3.2.4 菊石 51
3.2.5 有孔虫 54
3.2.6 钙质超微化石 55
3.2.7 双壳类 55
3.2.8 遗迹化石 55
3.3 确立“金钉子”的基本要求 58
3.3.1 地质要求 58
3.3.2 生物地层要求 58
3.3.3 其他研究方法的要求 58
3.3.4 其他要求 58
3.4 确立“金钉子”的科学程序 60
3.4.1 确立“金钉子”的原则和程序 60
3.4.2 全球已建立的“金钉子” 64
3.5 中国的“金钉子”研究 64
3.5.1 参与和挫折 64
3.5.2 突破和收获 68
参考文献 73
4 寒武系“金钉子” 77
4.1 古丈阶“金钉子” 80
4.1.1 地理位置 80
4.1.2 武陵山区地质概况和生物地层序列 80
4.1.3 确定古丈阶底界的首要标志 90
4.1.4 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 90
4.1.5 “金钉子”剖面的三叶虫地层分布 101
4.1.6 “金钉子”剖面的牙形刺地层分布 101
4.1.7 “金钉子”剖面的化学地层 101
4.1.8 “金钉子”剖面的层序地层 101
4.1.9 协助确定古丈阶底界的次要标志 103
4.1.10 “金钉子”的保护 107
4.2 排碧阶“金钉子” 114
4.2.1 地理位置 114
4.2.2 湘西北武陵山区的地质概况 116
4.2.3 确定排碧阶底界的首要标志 118
4.2.4 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 118
4.2.5 排碧剖面研究简史 123
4.2.6 “金钉子”剖面的三叶虫生物地层 126
4.2.7 “金钉子”界线地层的重要多节类三叶虫 127
4.2.8 “金钉子”剖面的牙形刺生物地层 130
4.2.9 湘西北武陵山区寒武系武陵统的腕足类 132
4.2.10 排碧剖面的年代地层划分 135
4.2.11 排碧剖面的碳同位素化学地层 135
4.2.12 “金钉子”的保护 135
4.3 江山阶“金钉子” 140
4.3.1 地理位置 140
4.3.2 江山地区三叶虫及碓边剖面研究简史 141
4.3.3 浙西“三山地区”的地质概况 146
4.3.4 确定江山阶底界的首要标志 149
4.3.5 确定江山阶底界的次要生物标志 150
4.3.6 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 150
4.3.7 碓边A剖面的生物地层 153
4.3.8 “金钉子”剖面的生物地层 155
4.3.9 “金钉子”的保护 162
4.4 中国寒武系“金钉子”的全球对比 165
4.4.1 古丈阶“金钉子”的全球对比 165
4.4.2 排碧阶“金钉子”的全球对比 165
4.4.3 江山阶“金钉子”的全球对比 167
4.5 中国寒武系“金钉子”的主要研究者 168
参考文献 173
5 奥陶系的“金钉子” 179
5.1 大坪阶“金钉子” 182
5.1.1 地理位置 184
5.1.2 三峡地区地质概况 185
5.1.3 确定大坪阶底界的首要标志 186
5.1.4 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 188
5.1.5 黄花场剖面的生物地层 191
5.1.6 “金钉子“的保护 194
5.2 达瑞威尔阶“金钉子” 200
5.2.1 地理位置 200
5.2.2 “金钉子”所在“三山地区”地质概况 200
5.2.3 确定达瑞威尔阶底界的首要标志 202
5.2.4 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 202
5.2.5 黄泥塘剖面的笔石和牙形刺生物地层 204
5.2.6 确定达瑞威尔阶底界的次要标志 207
5.2.7 黄泥塘剖面其他化石门类的生物地层 210
5.2.8 “金钉子”的保护 211
5.3 赫南特阶“金钉子” 216
5.3.1 地理位置 216
5.3.2 “金钉子“所在的三峡地区地质概况 216
5.3.3 确定赫南特阶底界的首要标志 216
5.3.4 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 219
5.3.5 确定赫南特阶底界的次要标志 223
5.3.6 华南和赫南特阶“金钉子”界线层段的生物地层 225
5.3.7 “金钉子”的保护 227
5.4 中国奥陶系“金钉子”的全球对比 228
5.4.1 大坪阶“金钉子”的全球对比 228
5.4.2 达瑞威尔阶“金钉子”的全球对比 229
5.4.3 赫南特阶“金钉子”的全球对比 231
5.5 中国奥陶系“金钉子”的主要研究者 234
5.5.1 大坪阶“金钉子”的主要研究者 234
5.5.2 达瑞威尔阶和赫南特阶“金钉子”的主要研究者 237
参考文献 241
6 石炭系“金钉子” 249
6.1 维宪阶“金钉子” 252
6.1.1 地理位置 252
6.1.2 全球维宪阶底界定义的确定 252
6.1.3 柳州地区地质概况 257
6.1.4 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 258
6.1.5 “金钉子”的生物地层 262
6.1.6 “金钉子”的化学地层 266
6.2 维宪阶“金钉子”的对比 267
6.2.1 华南维宪阶底界界线层段的对比 267
6.2.2 维宪阶底界的洲际对比 267
6.3 维宪阶“金钉子”的保护 270
6.4 中国石炭系“金钉子”的主要研究者 273
参考文献 275
7 二叠系“金钉子” 277
7.1 吴家坪阶“金钉子” 280
7.1.1 地理位置 281
7.1.2 来宾地区地质概况 281
7.1.3 吴家坪阶底界首要生物标志的确定 284
7.1.4 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 284
7.1.5 “金钉子”界线层段的生物地层序列 288
7.1.6 来宾地区的化学地层和磁性地层 290
7.1.7 “金钉子”的保护 290
7.2 长兴阶“金钉子” 296
7.2.1 地理位置 296
7.2.2 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 296
7.2.3 “金钉子”界线层段的生物地层序列 298
7.2.4 煤山剖面长兴阶的碳同位素化学地层 306
7.2.5 煤山剖面长兴阶的磁性地层 306
7.2.6 “金钉子”的保护 308
7.3 中国二叠系“金钉子”的全球对比 308
7.3.1 吴家坪阶底界的识别和全球对比 308
7.3.2 长兴阶底界的识别和全球对比 310
7.4 中国二叠系“金钉子”的主要研究者 312
参考文献 315
8 三叠系“金钉子” 319
8.1 印度阶“金钉子” 322
8.1.1 地理位置 322
8.1.2 研究历史和“金钉子”首要标志的确定 322
8.1.3 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 325
8.1.4 “金钉子”剖面的生物地层序列 331
8.1.5 “金钉子”剖面的化学地层 331
8.1.6 “金钉子”剖面的磁性地层 332
8.2 印度阶“金钉子”的全球对比 332
8.3 印度阶“金钉子”的保护 333
8.4 中国三叠系“金钉子”的主要研究者 340
参考文献 343
索引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