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责任研究 法理的视角》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可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2106508X
  • 页数:4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高校教材。

举证责任研究——法理的视角 1

作者李 可 1

第一编举证责任本体论 1

第一章举证责任:从狭义向广义的嬗变 1

一、举证责任的名与实 1

二、举证责任的广义化 3

三、狭义举证责任在我国 5

四、广义举证责任论在我国的涌动 9

五、新狭义举证责任论分析 11

第二章谁是举证责任主体? 18

一、法院是举证责任主体吗? 18

二、两种主体两种责任 21

三、法院不是举证责任主体 23

四、证明与查明的界分 25

五、法院查证的背后 27

六、查证责任在我国 33

七、举证责任主体有哪些? 37

八、举证责任主体在前苏联的命运 40

九、举证责任中的绝对真实主义批判 44

第三章举证行为与举证后果分析 49

一、举证责任:行为与后果的统一 49

二、行为与后果相对统一说 51

三、心证原则对统一说的影响 53

第四章主张责任 56

一、主张责任的独立性 56

二、主观主张责任与客观主张责任 59

三、主张责任在广义举证责任中 61

第五章主观举证责任 63

一、主观举证责任概述 63

二、主观举证责任在前苏联与我国 66

第六章客观举证责任与主观举证责任的关系 69

一、客观举证责任 69

二、提供证据责任表象说分析 72

三、主观举证责任与客观举证责任:谁主谁辅? 75

四、主观举证责任与客观举证责任的相对统一性 81

第七章举证责任的归属 83

一、在举证责任归属上的争议 83

二、对几种学说的评价 86

三、举证责任规范具有双重品格 89

第八章举证责任的性质 93

一、狭义论对举证责任性质的理解 93

二、广义论对举证责任的定性 102

三、新狭义论在举证责任性质上的观点 108

四、举证责任是一种自我责任 111

第九章举证责任的对象……………………………………(115 )一、法律适用是两种事实之间的反应 115

二、举证的对象是要件事实 117

第十章对真伪不明情形的处理 123

一、要件事实的可能状态 123

二、真伪不明情形的司法应对 124

三、要件事实拟制说评析 130

四、要件事实不明时应发现和构造举证责任规范 136

第十一章举证责任的范围与期限 142

一、举证责任的范围 142

二、举证期限在我国诉讼上的落空 143

第二编举证责任分配论 146

第十二章举证责任的背景依托:主体际诉讼模式 146

一、诉讼模式分类法新论 146

二、主体际诉讼模式千年不衰 149

三、两种诉讼模式的对比分析 154

四、我国诉讼模式的更新 159

五、诉讼模式转变的突破口:庭前接触制度 165

第十三章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规律 168

一、举证责任分配概述 168

二、举证责任分配上的行为与后果统一原则 169

一、一般意义上的推定 172

二、法律意义上的推定 172

第十四章推定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影响 172

三、推定的法律性质 175

四、推定的种类 178

五、推定对举证责任转移的影响 196

六、对推定的反证 200

第十五章 自认对举证责任的影响 203

一、自认概述 203

二、自认的主体 207

三、自认的种类 209

四、自认的撤回 235

五、作为证据的自认 238

六、自认制度在我国 240

第十六章举证责任分配中的自由心证 244

一、法官心证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影响 244

二、自由心证制度的历史之维 245

三、绝对自由心证向相对自由心证的嬗变 247

四、自由心证制度在前苏联的命运 249

五、自由心证制度在我国 254

六、自由心证与心证公开 259

第十七章举证责任中的转移与倒置 261

一、“转移”与“转换”在举证责任上的区别 261

二、举证责任不可转移吗? 263

三、举证责任倒置分析 266

四、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 270

五、妨害举证行为是否引起举证责任转换? 274

六、危险领域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278

七、举证责任中的两类规则 282

第十八章规范说应成为举证责任分配的主要依据 286

一、几种举证责任分配学说的评述 286

二、两大法系在举证责任分配上的规则 298

三、两大法系在举证责任分配上的趋同 304

四、英美举证责任分配上的反规范特征 306

五、反规范说对规范说的补充作用 308

六、普维庭举证责任思想的缺失 314

七、规范主义在举证责任分配上的普适性 317

八、举证责任分配中的原被告 324

九、举证责任规范之间的内部关系 329

十、我国的举证责任分配应采用规范补充说 333

十一、我国的举证责任分配体系之筹建 338

第三编举证责任运行论 341

第十九章举证责任中的证明标准与证明任务 341

一、客观真实能作为证明任务吗? 342

二、客观真实绝对不能作为证明任务 346

三、证明任务应是法律真实 354

四、两大法系上的证明标准 355

五、证明标准不能是客观真实 363

六、新客观真实说质疑 369

七、应选择高度盖然性作为证明标准 373

八、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 376

九、证明标准对举证责任的影响 381

十、表见证明对举证责任的影响 384

第二十章证据制度对举证责任的影响 387

一、证据的价值与概念 387

二、证据的关联性 393

三、证据力概念质疑 394

四、合法性应成为证据的根本品格 396

五、证据合法性否定说评析 400

六、合法性是证据客观性的基础 403

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405

八、我国应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409

九、非法证据规则的适用及其限制 410

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有限制适用 414

引征书目 417

一、经典著作 417

二、中文专著 417

三、外文译著 419

四、外文原著 421

五、论文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