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太行山的儿子 1
孤儿寡母 1
仇恨入心 5
组织抗粮抗捐 8
15岁入党 13
面对陷害 18
第二章 战火青春 23
告别家乡 23
拔掉日寇据点 27
17岁当区长 30
葛箭突围 35
大王屯挖枪 37
三里屯负伤 41
宋窑血战 44
良相伏击 46
赢得淇县解放 48
第三章 在过渡时期 53
岳飞庙前演讲 53
郭王度蹲点 58
林县抗旱工作组长 61
第四章 26岁的县委书记 67
一份报告引起中央重视 67
摸大自然的脾气 70
山区前途大讨论 78
水利建设从小到大 82
全国山区建设典型 85
周总理派来医疗队 91
第五章 重新安排林县河山 95
气壮山河的誓言 95
英雄出在河交沟 98
一千个庵子沟运动 101
3座水库建设 104
“大跃进”的困惑 106
见到毛主席心里有了底 111
学习运用辩证法 115
第六章 红旗渠工程动议 121
旱情逼着县委跨省找水 121
漳河探源 124
引漳入林决策 127
陶鲁笳和山西省委的支持 132
充满憧憬的春节 134
第七章 千军万马战太行 139
引漳入林动员令 139
徒步3天的思考 144
决定命运的战略调整 146
渠首截流 149
杨书记与“刘技术” 152
前赴后继 156
红旗渠修到林县境 159
第八章 困难面前不弯腰 163
青年洞的特殊意义 163
面对撤职罢官 168
1000万斤援外粮 174
55万人民55万双手 176
省委领导的支持 180
第九章 五年建成总干渠 183
调整工序,红旗渠提前发挥效益 183
李先念撑腰 187
红旗渠纳入国家计划 189
粮食提前3年上纲要 192
林县人民的节日 196
3条干渠建设 199
第十章 马列主义县委 199
周总理观看红旗渠展览 204
马列主义领导核心 207
陈永贵取经 210
河南全省学林县 214
第十一章 在“文革”风雨中 225
山雨欲来 225
“九二一”惊动中南海 230
功臣变成“走资派” 235
红旗渠的厄运 240
正义与真情 243
逃难到山西 248
周总理的保护 253
造反派的尴尬 260
排除干扰抓配套 265
第十二章 全部建成红旗渠 265
全部建成红旗渠 269
结识吴金印和保护“孩子们” 273
《红旗渠》电影誉满全球 279
第十三章 林县红旗不能砍 283
污水泼向红旗渠 283
周恩来问:怎么回事?李先念批示:怪! 286
华山上书康克清 288
京西宾馆“面对面” 291
不计个人恩怨 295
出访斯里兰卡 297
担任省委常委 300
当选中央候补委员 303
第十四章 不负周总理重托 307
周总理提名杨贵到公安部 307
侦破李震案件中的曲折 313
陪李先念、卡翁达参观红旗渠 317
为贺龙平反清除最后障碍 320
旗帜鲜明抓整顿 323
身处夹缝中 327
帮助河南省委稳定局势 333
第十五章 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 337
华国锋凌晨电话 337
主持公安部全面工作 340
杨贵再受磨难 344
公安部出现了林县造反派的大字报 348
一本档案资料成严重政治事件 351
英明领袖指示原是无中生有 354
第十六章 心底无私天地宽 361
渤海农场场长 361
情系三西大地 365
正义的呼唤 370
第十七章 杨贵与红旗渠再度辉煌 379
人民的呼唤 盛大的庆典 379
李先念两度题词 河南省再树红旗 389
李长春让红旗渠精神光耀中原 397
陈俊生考察林县并向中央写报告 400
刘云山在林州召开座谈会 403
胡锦涛视察红旗渠 405
温家宝视察红旗渠 408
江泽民盛赞红旗渠精神 411
红旗渠电视剧风靡全国 人民日报发表杨贵文章 419
老书记与林州人民情深意长 424
附录一 红旗渠建设者的新业绩 429
附录二 红旗渠精神与红旗渠品牌 432
跋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部好教材——读《杨贵与红旗渠》有感 杨金海 437
后记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