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9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工业革命理论 6
(一)从“问题学”角度提出的问题 7
(二)19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的工业革命理论 13
(三)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的工业革命理论 41
(四)两种形态的工业革命理论的特点 61
第二章 马克思的工业革命理论的建构 63
(一)马克思的工业革命理论的历史规定性 65
(二)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 94
(三)初建的科学的工业革命理论的局限性 115
第三章 科学的工业革命理论的历史发展观基础 119
(一)方法论辨析 119
(二)科学的工业革命理论的历史发展观基础的形成 125
(三)科学的工业革命理论历史发展观基础的逻辑构成 130
(四)马克思的工业革命理论的历史发展观基础对“西方中心论”的拒斥 161
第四章 科学的工业革命理论·资本生产力发展极限· “知识经济” 169
(一)从学术界对马克思有关思想的一种误解谈起 170
(二)自我超越与发展的转折点 174
(三)马克思的工业革命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95
(四)马克思的工业革命理论与“知识经济” 203
第五章 科学的工业革命理论与市场经济 226
(一)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的起源、形成及其合理性 228
(二)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的性质 249
(三)工业革命与关于市场经济一般的学说 270
第六章 工业革命的历史代价与对工业文明的超越 292
(一)对工业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批判 293
(二)对工业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人与社会关系的批判 313
(三)对马克思关于工业革命历史代价考察的几点思考 340
第七章 马克思的工业革命理论与现代化 353
(一)科学的工业革命理论内含着马克思的“现代化”理论 354
(二)世界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384
(三)马克思的现代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404
(四)马克思是否忽略了“现代化”建设 415
第八章 马克思的工业革命理论与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 423
(一)马克思的工业革命理论的“世界历史视野”与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 424
(二)马克思的工业革命理论与“工业社会理论”和“后工业社会理论” 460
(一)关于学术界“中国现代化发展动力”研究的状况 494
第九章 科学的工业革命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发展动力”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494
(二)关于中国现代化迟缓的原因 499
(三)关于中国现代化过程的矛盾 512
(四)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出路 527
(五)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化 542
第十章 科学的工业革命理论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568
(一)社会主义史和世界现代化史上的伟大创举 569
(二)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条件 580
(三)面临的世界历史机遇与挑战 604
主要参考文献 617
跋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