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质量的基本概念 1
1.1.1 质量 1
1.1.2 产品质量特性 1
1.1.3 质量特征值 2
1.2 产品质量控制 2
1.2.1 质量控制 2
1.2.2 质量控制史简介 2
1.2.3 日本产品质量控制的特点 4
1.2.4 我国的质量控制简介 5
1.3 质量控制活动体系 6
1.3.1 设计研制阶段 6
1.3.2 产品制造阶段 7
1.3.3 质量信息的反馈 7
1.3.4 质量控制活动体系 7
1.4 质量控制与统计检查 8
1.4.1 检查 8
1.4.2 检查的任务 8
1.4.3 抽样检查与质量控制 9
1.5 复习与思考 10
第二章 产品质量数据 11
2.1 质量数据 11
2.1.1 计量值和计数值 11
2.1.2 质量数据的特点 11
2.1.3 数字的修约 12
2.2 数据的收集 14
2.2.1 明确收集数据的目的 14
2.2.2 采用随机抽样 14
2.2.3 数据的分层 15
2.2.4 保证数据的记录质量 17
2.2.5 明确数据的处理方法 18
2.3 质量特性数据的统计分析 18
2.3.1 个体、总体和样本 19
2.3.2 频数和频率 19
2.3.3 直方图 19
2.3.4 直方图的数量特性 21
2.3.5 直方图的分析 25
2.4 质量特性数据的分布规律 27
2.4.1 离散型分布 28
2.4.2 连续型分布——正态分布 32
2.5 复习与思考 40
第三章 控制图 41
3.1 概述——排列图和因果图 41
3.1.1 排列图 41
3.1.2 因果图 43
3.2 控制图的原理 44
3.2.1 控制图原理 44
3.2.2 控制图的种类 46
3.3 控制图的作法 46
3.3.1 ?-R控制图的作法 46
3.3.2 ?-R控制图的作法 50
3.3.3 x控制图的作法 52
3.3.4 不合格品率p控制图作法 54
3.3.5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np控制图) 57
3.3.6 缺陷数控制图(C控制图)作法 57
3.3.7 单位缺陷数控制图(U控制图)作法 59
3.4 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 60
3.4.1 稳定状态判断规则 61
3.4.2 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 61
3.5 控制图的特性 62
3.5.1 两种错误 62
3.5.2 x控制图的特性 63
3.5.3 x控制图的特性 64
3.5.4 x控制图的特性 64
3.5.5 R控制图的特性 64
3.5.6 p控制图和np控制图的特性 64
3.5.7 控制图的研究课题 66
3.6 复习与思考 66
第四章 抽样检查 67
4.1 抽样检查的概念 67
4.1.1 抽样检查的含义 67
4.1.2 抽样检查的必要性 67
4.1.3 抽样检查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67
4.1.4 抽检方案的分类 68
4.2 计数抽样检查的原理 69
4.2.1 一次抽样方案 69
4.2.2 接收概率(批合格概率)的计算 69
4.2.3 抽样特性曲线(OC曲线) 76
4.2.4 两类风险α和β 77
4.2.5 抽样方案的设计方程 77
4.2.6 抽样方案与OC曲线的关系 79
4.3 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 80
4.3.1 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及其特点 80
4.3.2 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标准的应用 87
4.4 计数挑选型抽样方案 88
4.4.1 退回筛选与平均检验件数 88
4.4.2 退回筛选与平均出厂不合格品率 89
4.4.3 计数挑选型抽样检验标准的应用(JISZ9006) 90
4.5 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 104
4.5.1 调整型抽样检查 104
4.5.2 过程平均与合格质量水平 104
4.5.3 抽样方案系统的设计思想 104
4.5.4 转移规则 105
4.5.5 检查水平 105
4.5.6 GB2828-81应用步骤 107
4.6 计数抽样检查 111
4.6.1 计数抽样检查与计量抽样检查的对比 111
4.6.2 日本工业标准计量值抽样检查法(已知标准差σ)(JISZ9003) 111
4.6.3 日本工业标准计量值抽样检查法(标准差未知)(JISZ9004) 116
4.7 复习与思考 119
第五章 工序质量控制 120
5.1 工序能力的概念 120
5.1.1 工序控制的类型 120
5.1.2 常见的工序变化形式 120
5.1.3 工序能力 121
5.1.4 工序能力指数 123
5.1.5 工序能力的判断与处置 127
5.2 工序质量控制 128
5.2.1 工序质量控制 128
5.2.2 编制工序质量控制计划 128
5.2.3 工序能力调查程序及方法 129
5.2.4 工序能力的分析与处置 129
5.2.5 工序防误措施与质量可追查性 130
5.2.6 工序的改善 131
5.3 复习与思考 132
第六章 研究质量控制的其他工具 134
6.1 散布图 134
6.1.1 散布图的绘制方法 134
6.1.2 散布图的观察分析 136
6.1.3 应用散布图时应注意事项 139
6.2 相关分析 140
6.2.1 相关系数的计算 140
6.2.2 求相关系数的近似方法 142
6.2.3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试验 143
6.3 回归分析 145
6.4 正态概率纸 147
6.4.1 正态概率纸的构成 148
6.4.2 正态概率纸的特点 149
6.4.3 正态概率纸的应用 149
6.5 二项式概率纸 153
6.5.1 二项式概率纸的构成 154
6.5.2 术语说明 156
6.5.3 二项式概率纸的应用 157
6.6 复习与思考 162
第七章 分配量规及质量控制简易法 163
7.1 分配量规的形成 163
7.1.1 基本思想 163
7.2 二区抽样方案 164
7.2.1 基本原理 164
7.2.2 二区抽样方案设计方程组的分析 166
7.2.3 二区抽样方案表及其使用法 170
7.3 三区抽样方案 170
7.3.1 三区抽样方案的组成及其适用范围 170
7.3.2 三区抽样方案的原理 171
7.3.3 三区抽样方案设计方程 172
7.3.4 三区抽样方案表的使用法 174
7.4 分配量规的应用 178
7.4.1 用分配量规进行Cp和??与μ?的偏差量△的检验 178
7.4.2 用分配量规的检验结果估计μ和σ 181
7.5 符号检验法 183
7.5.1 基本思想 183
7.5.2 应用场合 183
7.5.3 符号检验法的处理步骤 184
7.5.4 实例 185
7.6 秩和检验法 186
7.6.1 基本思想 186
7.6.2 秩和检验法的应用步骤 186
7.6.3 实例 187
7.7 复习与思考 189
第八章 可靠性分析与计算基础 190
8.1 概述 190
8.2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191
8.2.1 可靠度 191
8.2.2 失效率 191
8.2.3 平均寿命 192
8.2.4 维修度 192
8.2.5 有效度 192
8.3 可靠度函数和失效函数 193
8.3.1 可靠度函数 193
8.3.2 失效率函数 196
8.3.3 平均寿命的计算 197
8.3.4 维修度计算 197
8.4 失效率类型和产品失效规律 198
8.4.1 失效率类型 198
8.4.2 产品失效规律 200
8.5 寿命分布的基本类型 201
8.5.1 指数型寿命分布 201
8.5.2 正态型寿命分布 202
8.5.3 威布尔寿命分布 203
8.6 可靠性设计和预测中的基本问题 210
8.6.1 可靠性目标的确定 211
8.6.2 可靠性目标值的分配 211
8.6.3 可靠性结构模型 211
8.7 复习与思考 214
参考文献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