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毒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为燕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109026671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总 论 1

第一章导言 1

第一节病毒学发展简史 1

目录 1

第二节病毒的基本特征 2

第二章病毒的结构 2

第一节病毒的结构特征 3

第二节病毒的核酸 4

一、核酸的类型 4

第三节病毒的衣壳 5

一、20面体对称 5

二、核酸的分子量 5

二、螺旋状对称 6

第四节病毒的囊膜 6

第三章病毒的增殖 7

第一节病毒的增殖周期 7

第二节吸附、穿入与脱壳 9

一、吸附 9

二、穿入 9

三、脱壳 10

第三节生物合成 10

一、双股DNA病毒 10

三、双股RNA病毒 11

二、单股DNA病毒 11

四、单股RNA(正股)病毒 12

五、单股RNA(负股)病毒 12

六、单股RNA(正股,反录)病毒 12

第四节病毒的装配和释放 14

一、无囊膜病毒 14

二、囊膜病毒 14

第四章病毒的培养 15

第一节实验动物 15

第二节鸡胚 16

二、细胞培养的优点 17

一、细胞培养迅速发展的原因 17

第三节细胞培养 17

三、细胞培养的类型 18

四、细胞培养的方法 18

五、细胞病变 19

六、空斑形成 20

第五章病毒的变异 21

第一节突变 21

一、位点突变 21

二、缺失突变 22

一、遗传重组 23

第二节病毒间的相互作用 23

三、病毒间的非遗传相互作用 24

二、表型混合 24

第三节缺陷病毒 25

第六章病毒的致病机理 25

第一节细胞损伤 26

一、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损伤 26

二、动物体内细胞的损伤 27

第二节持续性感染 28

二、宿主免疫特性方面 29

第三节细胞转化 29

一、病毒特性方面 29

第四节先天性感染 31

第七章干扰素 31

第一节干扰素的种类 32

第二节干扰素的特性 32

一、理化特性 32

二、生物学特性 33

第三节干扰素的诱生剂 34

第四节干扰素的生产 35

第五节干扰素的作用 36

二、空斑抑制法 37

一、细胞病变抑制法 37

第六节干扰素的检验 37

三、微量培养快速法 38

第八章病毒的分类 38

第一节病毒分类的基本依据 39

一、形态 39

二、核酸 39

三、多肽 39

四、血凝性 39

九、嗜性、病理学变化和病症 40

八、生物媒介 40

七、对理化因素的稳定性 40

六、增殖部位 40

五、抗原结构 40

第二节病毒分类的密码 41

第二篇各 论 49

第九章微RNA病毒科 49

第一节肠道病毒属 49

一、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 50

二、猪水泡病病毒 51

三、雏鸭肝炎病毒 52

四、禽脑脊髓炎病毒 53

第二节心病毒属 54

五、猪死木胎综合征病毒 54

一、脑心肌炎病毒 55

二、小鼠脑脊髓炎病毒 55

第三节鼻病毒属 55

一、牛鼻病毒 56

二、马鼻病毒 56

第四节口蹄疫病毒属 56

口蹄疫病毒 56

第十章反录病毒科 59

第一节肿瘤病毒亚科 60

一、禽白血病和肉瘤病毒群 61

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多症病毒群 63

三、牛白血病病毒 63

四、猫白血病和肉瘤病毒 64

五、鼠白血病和肉瘤病毒群 65

六、其它哺乳动物的C型病毒 65

七、小鼠乳腺瘤病毒 66

八、D型肿瘤病毒属 66

第二节缓慢病毒亚科 66

一、维士那-梅地病毒 67

二、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 67

三、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68

第三节泡沫病毒亚科 69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爱滋病)病毒 69

第十一章 呼肠孤病毒科 70

第一节呼肠孤病毒属 70

一、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 70

二、禽呼肠孤病毒 72

第二节环状病毒属 74

一、蓝舌病病毒 74

二、非洲马瘟病毒 76

三、鹿流行性出血症病毒 77

第三节轮状病毒属 78

四、茨城病病毒 78

五、科罗拉多蜱传热病毒 78

第四节水生动物呼肠孤病毒属 80

草鱼出血病病毒 81

第十二章双RNA病毒科 82

第一节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 83

第二节传染性胰坏死病毒 84

第十三章披膜病毒科 87

第一节披膜病毒属 88

马脑脊髓炎病毒 88

一、猪瘟病毒 90

第二节瘟病毒属 90

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92

三、边区病病毒 93

第三节动脉炎病毒属 93

第四节乳酸脱氢酶病毒 94

第十四章黄病毒科 95

第一节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96

第二节跳跃病病毒 97

三、火鸡脑膜脑炎病毒 98

二、韦塞尔斯布朗病病毒 98

一、墨累河谷脑炎病毒 98

第三节其他黄病毒 98

第十五章布尼病毒科 99

第一节赤羽病病毒 99

第二节裂谷热病毒 100

第三节内罗毕羊病病毒 100

第四节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101

第五节汉坦病毒 101

第十六章冠状病毒科 102

第一节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103

第二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104

第三节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 105

第四节牛冠状病毒 106

第五节犬冠状病毒 108

第六节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 108

第七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109

第八节其他冠状病毒 111

第十七章弹状病毒科 112

第一节水泡性口炎病毒 113

第二节狂犬病毒 114

第三节牛暂时热病毒 115

第四节鱼的弹状病毒 116

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 117

二、白斑狗鱼幼鱼弹状病毒 117

一、鲤春季病毒血症病毒 117

四、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118

第十八章正粘病毒科 118

第一节猪流感病毒 120

第二节马流感病毒 120

第三节禽流感病毒 121

第十九章副粘病毒科 122

第一节副粘病毒属 124

一、新城疫病毒 124

二、副流感病毒 127

第二节麻疹病毒属 128

一、犬瘟热病毒 129

二、牛瘟病毒 130

三、小反刍兽瘟病毒 131

第三节肺病毒属 131

一、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131

二、小鼠肺炎病毒 132

第二十章细小病毒科 132

第一节猫细小病毒 134

第二节犬细小病毒 136

第三节貂肠炎病毒 138

第四节阿留申病病毒 139

第五节猪细小病毒 141

第六节牛细小病毒 142

第七节鹅细小病毒 142

第二十一章乳多空病毒科 143

第一节乳头状瘤病毒属 143

一、牛乳头状瘤病毒 144

二、兔乳头状瘤病毒 145

三、其他乳头状瘤病毒 145

第二节 多型瘤病毒属 146

第二十二章腺病毒科 146

一、猴腺病毒 148

第一节 哺乳动物腺病毒属 148

二、牛腺病毒 149

三、猪腺病毒 149

四、犬腺病毒 149

第二节禽腺病毒属 150

第二十三章疱疹病毒科 151

第一节α疱疹病毒亚科 153

一、牛溃疡性乳头炎病毒 153

二、伪狂犬病病毒 154

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155

四、马鼻肺炎病毒 156

五、鸭瘟病毒 157

六、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158

七、猫鼻气管炎病毒 159

八、B病毒 160

九、犬气管支气管炎病毒 160

十、马媾疹病毒 161

十一、鸽疱疹病毒 161

第二节β疱疹病毒亚科 162

马疱疹病毒2型 162

第三节r疱疹病毒亚科 163

一、马立克氏病病毒 163

三、悉性卡他热病毒 165

二、火鸡疱疹病毒 165

四、猫尿石症疱疹病毒 166

第二十四章虹彩病毒科 166

第一节蛙病毒属 167

第二节淋巴囊肿病毒属 167

一、淋巴囊肿病毒 167

二、病毒性红细胞坏死病毒 169

三、地方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169

第三节非洲猪瘟病毒 169

第二十五章痘病毒科 171

一、痘苗病毒 172

第一节正痘病毒 172

二、牛痘病毒 174

三、囊驼痘病毒 174

四、马痘病毒 175

五、鼠痘病毒 175

六、猴痘病毒 175

第二节副痘病毒属 176

一、接触传染性脓疤性皮炎病毒 176

二、副痘苗病毒 177

三、牛丘疹性口炎病毒 177

第三节山羊痘病毒属 177

二、山羊痘病毒 178

一、绵羊痘病毒 178

第四节猪痘病毒属 179

三、疙瘩皮肤病病毒 179

第五节野兔痘病毒属 180

一、粘液瘤病毒 180

二、兔纤维瘤病毒 181

三、其他纤维瘤病毒 182

第六节禽痘病毒属 182

二、鸽痘病毒 183

三、火鸡痘病毒 183

一、鸡痘病毒 183

第二十六章其他科病毒 184

第一节嗜肝病毒科 184

第二节星状病毒科 185

第三节凸隆病毒科 186

第四节丝状病毒科 187

第五节嵌杯样病毒科 187

猫嵌杯样病毒 188

第六节砂粒病毒科 189

一、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189

三、塔族复合群病毒 190

第七节朊病毒 190

二、拉沙热病毒 190

第三篇实验室技术 193

第二十七章鸡胚接种 193

第一节受精卵的质量和孵化 193

第二节接种途径 194

一、卵黄囊 194

二、尿囊腔 195

三、绒尿膜 195

五、静脉 197

六、脑内 197

四、羊膜腔 197

第三节鸡胚接种后的检查和收获 198

一、检查 198

二、鸡胚内容物的收获 198

第二十八章细胞培养 199

第一节器材的洗涤和灭菌 199

一、玻璃器材 199

二、垂熔玻璃滤器 199

三、橡胶器材 200

第二节溶液配制 200

一、磷酸盐平衡缓冲盐水 200

三、0.4%酚红液 201

二、Hanks液 201

四、胰蛋白酶溶液 202

五、EDTA液 202

六、乳蛋白水解物 202

七、Eagle氏营养液 202

八、199营养液 203

九、RPMI-1640营养液 203

十、犊牛血清 203

十一、抗生素 203

第三节原代细胞的培养 204

一、鸡胚成纤维细胞 204

二、兔肾上皮细胞 205

第四节传代细胞的培养 206

第五节病毒的接种和检查 207

第六节细胞的保存 207

第七节空斑形成技术 208

第二十九章电镜样品的制备 209

第一节负染标本的制备 209

一、病毒制剂的准备 209

二、支持膜的制备 210

三、染色液 210

四、染色 210

一、样品的采集 211

第二节免疫电镜术 211

第三节超薄切片法 211

二、预固定 212

三、固定 212

四、脱水 212

五、浸透和包埋 213

六、切片 213

七、染色 213

第三十章病毒的提纯 214

第二节密度梯度离心 215

第一节差速离心 215

第三节化学药品提取法 216

第三十一章病毒主要成分和理化特性的测定 217

第一节病毒核酸的测定 217

一、代谢抑制法 217

二、放线菌素D法 218

三、吖啶橙染色 218

第二节病毒囊膜的检查 219

一、氯仿敏感试验 219

二、阳离子稳定试验 220

第三节病毒理化特性的测定 220

一、热灭活试验 220

三、脱氧胆酸钠敏感试验 220

二、乙醚敏感试验 220

三、酸敏感试验 221

四、胰蛋白酶敏感试验 221

第三十二章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222

第一节血凝试验 222

一、影响因素 222

二、红细胞悬液的准备 222

三、全量法血凝试验 223

四、微量法血凝试验 223

一、全量法 224

第二节血凝抑制试验 224

二、微量法 225

第三节血吸附和血吸附抑制试验 225

一、血吸附试验 225

二、血吸附抑制试验 226

第三十三章病毒中和试验 226

第一节试验准备工作 226

第二节 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中和试验 227

第三节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中和试验 228

附一 各种动物的病毒病 230

附二动物病毒名称英汉对照 235

附三动物病毒分类一览表(1991)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