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北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556079
  • 页数:22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生物多样性为导引和生物入侵为主题,简要概述了全球生态变化及典型性生物入侵事例,介绍了入侵生物学的有关理论、生物入侵可能引发的主要传染性疾病。

目录 1

第1章 生物入侵概述 1

1.1 什么是生物入侵 1

1.1.1 外来入侵物种 1

1.1.2 生物入侵的概念 2

1.2 生物入侵的模式与机制 3

1.2.1 生物入侵的模式 3

1.2.2 生物入侵的机制 4

1.3.1 多样性阻抗假说 6

1.3 生物入侵的理论假说 6

1.3.2 天敌逃避假说 7

1.3.3 空生态位假说 8

1.3.4 资源机遇假说 8

1.3.5 干扰假说 9

1.3.6 生态位机遇假说 10

1.4 生物入侵的适应性进化 11

1.4.1 生物的适应性进化 11

1.4.2 外来种入侵的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学基础 12

1.4.3 外来种入侵的适应性生理生态特征 14

1.4.4 入侵种的繁殖适应性特征 16

1.4.5 入侵种适应性进化的影响 18

1.5 生物入侵对土著种的影响 19

1.5.1 生物入侵的广泛冲击 20

1.5.2 生物入侵引起的竞争 20

1.5.3 外来入侵种的化感作用 22

1.5.4 外来种入侵的遗传侵蚀 23

1.5.5 外来种入侵对土著种的其他影响 26

1.6 生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现象 27

1.7 世界上外来物种入侵事例 28

1.7.1 老鼠——岛屿生态系统的入侵者 28

1.7.2 流浪蚁——无处不入的入侵者 30

1.7.3 欧洲的动物入侵 33

1.7.4 外来树种入侵 36

1.7.5 压舱水为媒介的外来物种入侵 42

1.7.6 警示入侵者 45

第2章 人类活动与生物入侵 47

2.1 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首先是人为因素造成 47

2.2 历史上的人类行为与活动 51

2.2.1 食物的寻求与供应创造了初始文明 51

2.2.2 人类在利用物种中创造和开拓文明 53

2.2.3 战争强化了外来入侵物种的侵袭 54

2.2.4 移民推动了物种的“大迁徙” 55

2.3 经济全球化引发物种大规模入侵 56

2.3.1 国际贸易引发物种迁移 56

2.3.2 经济目的驱动引进外来物种 57

2.4 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 58

2.4.1 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58

2.4.2 国外生物入侵造成经济损失的典型案例 59

第3章 中国面临生物入侵问题 61

3.1 气候多样性适于各种生物生存 61

3.2.1 生物入侵的负效应 63

3.2 中国生物群落的可侵入性 63

3.2.2 Lonsdale可侵入模型 65

3.2.3 群落可侵入性 67

3.2.4 群落可侵入性的关键要素 69

3.3 外来入侵种的引入途径 78

3.3.1 无意引入 78

3.3.2 有目的引入 79

3.4 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特征 80

3.5 中国历史上外来物种的引入 81

3.6 中国改革开放后面对物种入侵新课题 82

3.7.2 破坏景观生态的自然性与完整性 84

3.7.1 入侵种侵袭可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84

3.7 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的威胁 84

3.7.3 竞争并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空间 85

3.7.4 危害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86

第4章 中国各类外来入侵物种概况 88

4.1 外来入侵物种种类 88

4.2 入侵植物种 88

4.3 入侵昆虫 106

4.4 入侵线虫 113

4.5 入侵真菌 114

4.6 入侵软体动物 115

4.7 入侵两栖类 117

4.8 入侵甲壳类 118

4.9 入侵鱼类 119

4.10 入侵鸟类 122

4.11 入侵哺乳类 123

第5章 生物入侵与人类疾病 125

5.1 人类活动引起生物入侵并促进疾病传播 125

5.1.1 战争是最粗暴最残酷的特殊生物入侵 125

5.1.2 军队是病原的载体也是瘟疫拓展机 127

5.1.3 2400多年前神秘的第Ⅳ级病毒 129

5.1.4 16~17世纪中国的瘟疫 131

5.2 入侵物种传播疾病 132

5.3 细菌性疾病与健康 133

5.3.1 拟杆菌属和丝杆菌属感染 133

5.3.2 布鲁菌病 133

5.3.3 沙门菌病 134

5.3.4 巴斯德菌病 134

5.3.5 鼠疫 134

5.3.6 伪结核耶尔森菌病 136

5.3.7 土拉菌病 136

5.3.9 梭状芽孢杆菌病 137

5.3.8 炭疽 137

5.3.10 丹毒丝菌病 138

5.3.11 葡萄球菌病 138

5.3.12 链球菌病 139

5.3.13 结核病 139

5.4 病毒与健康 140

5.4.1 病毒简史 140

5.4.2 病毒的基本结构 141

5.4.3 病毒的增殖特性 143

5.5.1 天花和麻疹 144

5.5 重要的病毒性疾病 144

5.5.2 流行性感冒 145

5.5.3 腮腺炎 146

5.5.4 口蹄疫 146

5.5.5 狂犬病 147

5.5.6 黄热病 147

5.5.7 病毒性肝炎 148

5.5.8 流行性乙型脑炎 150

5.6 新兴病毒的涌现 152

5.7.1 马尔堡病毒 153

5.7 一些重要的新兴病毒 153

5.7.2 SARS病毒 155

5.7.3 拉沙病毒 160

5.7.4 埃博拉病毒 161

5.7.5 艾滋病毒 163

5.7.6 第Ⅳ级病毒出现的原因 165

5.8 新兴病毒的启示 166

5.8.1 新兴病毒与安全全球化 166

5.8.2 对新兴病毒实行危机管理 168

5.9 相关的病媒节肢动物 170

6.1.1 从哲学理念理解生物入侵 172

6.1 从哲学和战略高度认识生物入侵 172

第6章 防治生物入侵的哲学、战略和战术 172

6.1.2 从历史哲学悟识生物入侵 173

6.1.3 从生态危机悟解生物入侵 174

6.1.4 从生活行为方式联系生物入侵 175

6.2 从全球战略角度认识生物入侵 177

6.3 防止生物入侵的目标与原则 180

6.3.1 防止生物入侵的基本定义与概念认识 180

6.3.2 防止生物入侵的目标与任务 181

6.4 防止生物入侵的理念思维与原则 183

6.5.1 防止与引进的指导原则 185

6.5 防止生物入侵中的防止与引进原则及对策 185

6.5.2 无意引进的对策与行动 187

6.5.3 有意引进的对策与行动 190

6.6 清除与控制生物入侵的原则和对策 192

6.6.1 清除和控制生物入侵的基本原则 192

6.6.2 清除对策与行动 194

6.6.3 优选理想的控制结果 195

6.6.4 控制方法的优选 196

6.6.5 控制的策略与行动 197

6.6.6 关于驯化物种问题 199

6.7 物种重引进 200

6.8 环境影响评价 201

6.8.1 生物入侵之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201

6.8.2 生物入侵的风险评估 203

6.8.3 生态质量评价指标 204

6.8.4 清除外来入侵物种的科学评估 206

6.9 防范生物入侵的控制策略 207

6.9.1 从战略高度防止外来入侵物种 207

6.9.2 建立对抗外来入侵物种的防御体系 208

6.9.3 认真开展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评估 209

6.9.4 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早期预警体系 210

6.9.5 建立生物安全防范道德规范 211

6.10 综合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212

6.10.1 根据预防为主原则和“事先知情同意”(AIA)程序,对外来入侵物种实行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和生物安全评估 212

6.10.2 更新理念、改善预警体系、使其更具科学性 213

6.10.3 加强对无计划或无组织的意外外来入侵物种引入渠道之控制与监管 214

6.10.4 改进管理技术来清除或控制外来物种入侵 214

6.11 开拓新的防治理念和方法 215

6.11.1 面对现实,认真建立“新生物区系” 215

6.11.2 根除外来入侵物种 215

6.11.3 不能根除时的监管控制与防治方法 216

参考文献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