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医学之形而上 3
第一章 医学哲学概述 3
第一节 医学哲学的研究对象 3
一、医学的形而上学情结 3
二、医学形而上的问题 4
三、医学哲学是医学中的哲学 4
第二节 医学哲学的理论体系 5
一、医学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框架 5
二、医学哲学的思维方式 6
第三节 医学哲学的地位和作用 10
一、我国医学哲学的发展 10
二、医学哲学在人文医学中的作用 10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医学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12
一、学习医学哲学的意义 12
二、学习和研究医学哲学的方法 14
第二章 医学哲学思想探源 16
第一节 希波克拉底的医学哲学思想 16
一、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16
二、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7
三、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评价 19
第二节 《黄帝内经》的医学哲学思想 20
一、《黄帝内经》是“医学哲学之宗” 20
二、《黄帝内经》对医学普遍问题的研究 21
三、《黄帝内经》的历史局限性的医学哲学分析 26
第三节 《希波克拉底文集》和《黄帝内经》的比较 27
一、《黄帝内经》与《希波克拉底文集》的共同特征 28
二、《黄帝内经》与《希波克拉底文集》的差异 29
第三章 哲学与西医学 30
第一节 古代哲学对西医学的影响 30
一、人是特殊的物质本体 30
二、人是独有的精神本体 31
三、人的灵魂和肉体的冲突 32
第二节 近现代哲学对西医学的影响 34
一、笛卡儿和培根的哲学思想对医学的影响 34
二、机械论哲学思想对医学的影响 35
三、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对生命本质的揭示 37
第三节 当代科学主义、人本主义思潮对西方医学的影响 38
一、科学主义思潮对医学的影响 38
二、人本主义思潮对医学的影响 39
三、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认识方法的整合 40
第四章 哲学与中医学 42
第一节 “天人合一”与中医整体观 42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内容 42
二、“天人合一”思想是自然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44
第二节 气一元论与中医学理论基石 44
一、元气论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44
二、元气论自然观对中医学的影响 46
第三节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纲领方法论 46
一、阴阳学说与中医学“死生之本” 47
二、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人体系统的构筑 48
三、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生长点的确立 49
第二编 医学之本 55
第五章 医学的本体 55
第一节 医学本体的界说 55
一、哲学的本体和医学的本体 55
二、人的生命本质 57
第二节 生命的生存状态 60
一、健康: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 60
二、疾病:生命存在的异常状态 63
三、亚健康:生命存在的中介状态 67
四、准生命:生命存在的特殊状态 69
第三节 生命的基本属性 74
一、生命基本属性的概念 74
二、生命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75
三、生命三重属性理论的认识论意义 76
第四节 生命的层次境界 77
一、人与自然 78
二、人与社会 84
三、人与宗教 88
第五节 生命的辩证范畴 95
一、生理与心理 96
二、结构与功能 98
三、同化与异化 100
四、遗传与变异 102
五、动态与稳态 104
六、整体与局部 106
七、时间与空间 109
第六节 生命的死亡原理 112
一、死亡观念的历史碰撞 112
二、死亡原理的现代阐明 119
三、死亡原理的医学运用 123
第六章 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 125
第一节 医学的构成 125
一、医学的学科性质 125
二、医学的基本构成 127
第二节 医学的目的 131
一、医学目的的概念 131
二、医学目的问题的提出 132
三、现代医学目的 133
第三节 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的互动关系 135
一、医学构成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135
二、医学目的对医学构成的影响 136
三、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统一于医学发展的实践过程中 137
第三编 医学之思 141
第七章 医学认识主体的三维结构 141
第一节 医学认识主体的知识结构 141
一、医学认识主体知识结构的概念和类型 141
二、医学认识主体应具备的知识 143
第二节 医学认识主体的能力结构 144
一、医学认识主体能力结构的基本框架 144
二、医学认识主体的几种主要能力 145
第三节 医学认识主体的人格结构 146
一、人格的概念及其结构 147
二、医学认识主体的人格结构 148
第八章 医学认识客体的一般问题 151
第一节 病人的客体特征 151
一、病人角色 151
二、病人意识 154
三、病人行为 160
第二节 病人个体差异 162
一、病人个体差异的哲学预见和医学证实 162
二、病人个体差异的制约因素 163
三、病人个体差异和病患共同特征 168
四、病人个体差异的医学哲学分析 169
第三节 疾病的一般过程 171
一、疾病过程性原理 171
二、疾病过程的发展阶段 172
三、疾病过程的中介环节 175
四、疾病过程的动力因素 178
五、疾病过程原理的临床意义 179
第四节 疾病的复杂性 181
一、疾病复杂性原理 181
二、疾病复杂性原理的医学哲学证明 182
三、疾病复杂性的意义 188
第九章 医学语言 189
第一节 医学语言的属性、特征和意义 189
一、医学语言的含义和属性 189
二、医学语言的特征 191
三、医学语言的临床意义 193
第二节 医学语言的哲学分析 196
一、语言是医学产生和发展的本质要件 196
二、医学语言是医学思维存在的本质要件 197
第十章 临床认识的基本范畴 201
第一节 正常与异常 201
一、正常与异常涵义的一般界定 201
二、正常和异常的医学界定 203
三、正常和异常的医学哲学分析 206
第二节 个体与群体 206
一、个体和群体的概念和关系 206
二、面对个体和群体的医学 208
第三节 典型与非典型 210
一、典型与非典型的涵义 210
二、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 211
三、典型疾病与非典型疾病 211
四、典型病例与非典型病例 212
五、典型症状、疾病和病例的相对性 212
第四节 原发症和并发症 215
一、原发和并发的涵义 215
二、并发的制约因素 216
三、并发症制约因素的类型和作用 217
四、并发症防治的思维方法 219
第五节 特殊病征和一般病征 221
一、特殊病征和一般病征的概念和关系 221
二、特殊病征和一般病征的临床意义 222
第四编 医学之重 227
第十一章 医学价值概述 227
第一节 医学价值的概念 227
一、价值的释义 227
二、医学价值的释义 227
第二节 医学价值的属性、关系和功能 229
一、医学价值的属性 229
二、医学价值的关系 229
三、医学价值的功能 231
第三节 医学价值的实现 231
一、医学价值的实现的含义 231
二、医学价值实现的制约因素 232
三、医学价值实现中的价值冲突 234
第十二章 医学的基本价值 235
第一节 展现人的生命价值是医学的基本价值 235
一、医学基本价值的界定 235
二、医学基本价值的特征、表现和意义 236
第二节 医学基本价值的核心和本质 236
一、救护生命是医学基本价值的核心 236
二、生命至上是医学基本价值的本质 237
三、反对将人作为手段 238
第十三章 医学的非基本价值 239
第一节 医学的人文价值 239
一、医学人文价值存在的必然性 239
二、关爱生命是医学人文价值的核心 241
三、求真、崇善、尚美、达圣是医学人文价值的本质 241
第二节 医学的经济价值 243
一、医学经济价值的双重内涵 243
二、非经营性医学经济价值的表象和本质 245
三、唯经济价值论批判 246
第五编 医学之道 249
第十四章 医学发现的一般方法 249
第一节 医学发现及其基本类型 249
一、医学发现 249
二、医学发现的类型 250
三、医学发现的模式 251
第二节 医学问题与医学假说 253
一、医学问题的实质 253
二、医学问题提出的途径 255
三、医学科研选题 256
四、医学假说 258
第三节 医学发现中的逻辑方法 260
一、比较与类比 260
二、归纳与演绎 262
三、分析与综合 204
第四节 医学发现中的非逻辑方法 266
一、联想与想像 266
二、直觉与灵感 268
第五节 医学发现中的机遇 270
一、医学发现中的机遇及其类型 270
二、医学发现中机遇产生的客观原因和认识根源 271
三、机遇在医学发现中的作用 272
四、机遇的捕捉 273
第六节 医学技术发明的方法 275
一、医学技术发明方法的特点 275
二、医学技术发明方法的指导原则 276
三、医学技术发明的一般方法 278
第十五章 医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81
第一节 临床观察与医学实验方法 281
一、临床观察 281
二、医学实验 283
第二节 医学研究中的数学方法 285
一、数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86
三、医学数学模型方法 288
第三节 系统科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89
一、医学科学方法的发展 289
二、系统科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意义 291
三、医学系统方法的一般原则 293
第四节 社会科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97
一、社会科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意义 297
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98
第五节 循证医学及其方法 300
一、循证医学及其基本特征 300
二、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 301
三、循证医学的方法论意义 302
第十六章 临床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 304
第一节 拟诊的建立 304
一、建立临床拟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04
二、拟诊建立的方法 305
第二节 病因的探究 311
一、疾病的因果联系 311
二、病因的一般类型 313
三、病因探究的逻辑方法 318
第三节 诊断的确定 324
一、拟诊有待于向确诊转化 324
二、确诊的基本要求 324
三、确诊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25
第四节 误诊的反思 326
一、误诊的基本原因 326
二、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基本方法 330
第十七章 临床治疗思维的一般方法 333
第一节 治疗的决策 333
一、临床治疗决策的基本原则 333
二、临床治疗决策中的一般问题 335
第二节 预后的分析 338
一、预后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338
二、预后的类型 339
三、治疗预后一般制约因子 340
四、改善预后的途径 343
五、预后研究的前景 345
第十八章 医学的起源 349
第一节 动物的本能救护是医学的源头 349
一、救护本能与医疗行为 349
二、求食本能与医药知识 350
三、动物(古猿)本能救护行为转化为人类医疗活动的历史图景 351
第二节 巫术医学是人类医学的早期形态 353
一、原始思维与巫医 353
二、巫医——早期的医学形态 354
第三节 劳动、个人在医学起源中的作用 356
一、劳动与经验医学的诞生 356
二、个人在医学起源中的作用 356
第十九章 医学发展的动力 356
第一节 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杠杆 358
一、人类对健康的需要是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358
二、科学技术是推动医学发展的杠杆 359
第二节 医学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361
一、经济:医学发展的基础条件 361
二、政治:医学发展的体制保证 362
三、教育:医学发展的人才基地 362
四、战争:医学发展的特殊环境 362
五、管理:医学发展的枢纽工程 363
六、理性:医学发展的灵魂之光 363
第二十章 医学模式与医学范式的发展 364
第一节 古代医学模式与医学的前范式时期 364
一、关于范式理论和医学模式 364
二、古代医学:前范式时期 367
第二节 近代生物医学模式与科学范式的形成 369
一、近代西医学的建立与发展 369
二、生物医学模式与医学的科学范式 371
第三节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科学—人文范式的形成 372
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372
二、现代医学发展中提出的人文社会学问题 373
三、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科学—人文范式的转变 375
第二十一章 中西医学范式的差异与结合 377
第一节 中西医学范式的差异 377
一、中西医学范式形成的社会文化环境差异 377
二、中西医学范式的比较 379
第二节 中西医学的交流与汇通 383
一、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 383
二、中西医学的汇通 383
第三节 中西医学结合及其发展趋势 385
一、对中西医学结合的认识发展 385
二、何谓“中西医学结合”? 386
三、中西医学结合的必然性 388
第二十二章 医学的本质 391
第一节 医学对象——人的社会性是医学社会人文性的出发点 391
一、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 391
二、人身心的社会需求是医学社会人文性的出发点 393
第二节 致病因素的社会性是医学社会人文性的根本依据 394
一、人类健康的头号社会杀手: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 394
二、各种绝症、超级病毒的社会之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95
三、从精神心理人手的社会致病源:竞争、紧张、快节奏的社会环境 396
第三节 医学工作目标与措施的社会性是医学社会人文性的最终体现 397
一、医学目标关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397
二、医学社会性措施是医学社会人文性的集中表现 398
第二十三章 医学的人文境界 401
第一节 医学的精神 401
一、医学的科学精神 401
二、医学的人文精神 402
第二节 医学的境界 404
一、古代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一体化 404
二、近代以来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分离 405
三、现代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重新走向融合 406
第三节 医学的终极目标 407
一、医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407
二、医学的终极关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 409
参考书目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