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前言 1
上篇 森林工程 9
第一章 森林工程概述 9
第一节 森林工程的建立 9
第二节 森林工程的概念和内涵 9
第三节 森林工程发展中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10
第四节 森林工程学科与相邻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 10
第五节 森林工程学科在20世纪的发展回顾 11
第六节 森林工程学科在21世纪的发展预测 11
第二章 森林采运总论 13
第一节 建国前森工采运简况 13
第二节 建国后东北内蒙古林区森工采运的兴起 15
第三节 建国后西南区森工采运的兴起 17
第四节 建国后西北区森工采运的兴起 18
第五节 建国后南方九省集体林区森工采运的兴起 19
第六节 森林采运的概念和内涵 22
第七节 森工采运生产方式 24
第八节 木材生产工艺类型 25
第九节 森工采运作业方式 26
第三章 森林采伐 30
第一节 伐木 30
第二节 打枝 34
第三节 剥皮 35
第四章 原条造材 38
第一节 合理造材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38
第二节 量材设计 39
第三节 原条散捆 41
第四节 造材设备 42
第五章 集材 44
第一节 拖拉机集材 44
第二节 架空索道集材 46
第三节 绞盘机集材 52
第四节 山陆运 52
第五节 气球集材 54
第六章 木材装卸 55
第一节 卸车 55
第二节 装车 57
第三节 归愣 66
第一节 动力平车选材 68
第七章 选材 68
第二节 龙门小吊选材 69
第三节 纵向输送机选材 69
第四节 输送机抛木机械化与自动化 71
第八章 生态性采伐 76
第一节 我国森林采伐曲折过程的回顾 76
第二节 我国生态性采伐中的环境措施 78
第三节 我国生态性采伐中的技术措施 82
第四节 我国生态性采伐中的组织与管理措施 84
第九章 木材陆运 87
第一节 概述 87
第二节 森林铁路运材 87
第三节 汽车公路运材 91
第一节 概述 97
第二节 伐根的采集 97
第十章 采伐剩余物收集与削片 97
第三节 枝桠材的收集 99
第四节 枝桠材的运输 102
第五节 枝桠材的预装和外运 103
第六节 枝桠材的削片与木片运输 103
第十一章 木材检验和木材保管 106
第一节 木材检尺 106
第二节 木材交接验收 107
第三节 木材保管 111
第十二章 森林道路 115
第一节 森林铁路 115
第二节 汽车公路 117
第一节 概述 120
第十三章 木材水运 120
第二节 单漂流送 123
第三节 水上收漂 127
第四节 水上作业 131
第五节 木材排运 136
第六节 木材船运 140
第七节 木材过坝 143
第十四章 森林工程机械 149
第一节 概述 149
第二节 木材生产切削机械 150
第三节 林用车辆 156
第四节 森工起重输送机械 159
第五节 林区筑路机械 166
第六节 森工机械系统 168
第一节 森工生产组织体系 170
第十五章 森林工程管理 170
第二节 森工生产作业管理 175
第三节 森工生产计划管理 178
第四节 森工生产成本管理 182
中篇 木材科学与技术 189
第一章 木材科学和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189
第一节 木材科学技术的范畴及作用 189
第二节 木材科学技术研究的进展 189
第三节 我国木材科学技术研究的成就 190
第四节 木材科学技术的展望 194
第二章 木材构造 197
第一节 木材的形成和来源 197
第二节 树木和木材名称 198
第三节 木材的宏观特征 199
第四节 树皮的宏观特征 203
第五节 针叶树材的微观构造 204
第六节 阔叶树材的微观特征 208
第三章 木材的超微构造 209
第一节 细胞壁基本构造 209
第二节 细胞壁的形成 210
第三节 纤丝 212
第四节 纹孔及纹孔对 213
第五节 径列条 215
第四章 木材识别 217
第一节 针叶材检索特征表 217
第二节 中国阔叶树材检索特征表 218
第三节 国际木材解剖学家协会的阔叶树材检索特征表 221
第四节 木材识别的方式和方法 221
第一节 木材水分 224
第五章 木材的物理性质 224
第二节 木材密度 226
第三节 木材的热学性质 227
第四节 木材的声学性质 228
第五节 木材的电学性质 230
第六节 木材的光学性质 234
第七节 木材物理性质试验方法及实验数据 236
第六章 木材力学性质 238
第一节 木材力学性质的基本概念 238
第二节 木材弹性 239
第三节 木材强度 240
第四节 木材硬度及耐磨性 242
第六节 木材流变性质 243
第五节 木材的握钉力 243
第七节 木材断裂力学性质 244
第八节 影响木材强度的因子 246
第九节 木材允许应力和安全系数 248
第十节 木材力学性质试验方法及实验数据 248
第七章 木材化学性质 251
第一节 木材的化学组成 251
第二节 纤维素 251
第三节 半纤维素 254
第四节 木质素 256
第五节 木材浸提物 258
第六节 木材的酸度和结合酸 260
第七节 木材表面性质 262
第八节 木材软化 264
第九节 木材液化 265
第八章 木材的利用 269
第一节 木材的特点 269
第二节 木材缺陷 270
第三节 木材合理利用 271
第九章 木材的材性变异 272
第一节 树种间材性变异 272
第二节 种源间材性变异 272
第三节 株间材性变异 273
第四节 株内材性变异 274
第五节 生长环境和栽培措施对木材材性的影响 278
第六节 木材材性与生长速度的关系 279
第十章 木材和环境 281
第一节 木材与居住环境 281
第二节 木材利用和环境保护 284
第三节 木材工业的环境治理 288
第四节 环境污染对木材材性的影响 292
第十一章 特殊木材和竹材 294
第一节 古木与阴沉木 294
第二节 化石木 295
第三节 竹材 299
第十二章 木材功能性改良 304
第一节 现状与发展趋势 304
第二节 木材防生物危害 305
第三节 木材阻燃 307
第四节 木材尺寸稳定性 311
第五节 木材染色和漂白 313
第十三章 木材干燥 318
第一节 现状与展望 318
第二节 木材干燥基本原理 320
第三节 木材干燥方法 324
第四节 木材干燥基准 328
第十四章 制材 334
第一节 原木锯解工艺 334
第二节 制材新技术 339
第十五章 人造板 346
第一节 人造板的类别及其发展 346
第二节 木质人造板 348
第三节 复合人造板 357
第十六章 细木工 364
第一节 家具及地板 365
第二节 细木工板 370
第一节 木材胶粘剂分类、特性及其用量 372
第十七章 木材胶粘剂与胶合作用 372
第二节 木材胶接的科学性及板材释放甲醛 373
第三节 现状与展望 374
下篇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379
第一章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概述 379
第一节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的涵义 379
第二节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的研究领域 379
第三节 林产化学利用的历史渊源 382
第四节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384
第二章 木材化学和制浆技术 385
第一节 木材化学与制浆造纸 385
第二节 制浆工艺的发展 395
第三节 木材造纸技术的发展 411
第四节 环境保护技术 412
第五节 制浆造纸设备引进吸收和国产化 414
第六节 木材制浆造纸工程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416
第三章 木材热解 421
第一节 木材热解的定义及范围 421
第二节 国内外木材热解发展历史和现状 422
第三节 木材热解加工21世纪展望 435
第四章 林产资源生物转化与利用 436
第一节 纤维素酶与酶水解 436
第二节 半纤维素酶 443
第三节 植物纤维原料制取酒精 447
第四节 其他生物转化产品 455
第五章 松脂加工与利用 458
第一节 松脂资源与采集 458
第二节 松脂采集、加工与改性 460
第三节 松香、松节油产量与用途 465
第四节 松香、松节油产业发展 467
第五节 21世纪松香、松节油产业发展趋势和对策 471
第六章 植物单宁化学与利用 476
第一节 概述 476
第二节 植物单宁分类 484
第三节 植物单宁资源及工业化产品 499
第四节 植物单宁的利用 503
第五节 21世纪植物单宁化学及利用展望 507
第七章 其他林产资源的化学加工 509
第一节 林产资源的多样性用途 509
第二节 木本植物香料的加工利用 510
第三节 木本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520
第四节 树木天然色素的开发与应用 527
第五节 21世纪林产香料、药物和天然色素的发展趋势 531
参考文献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