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自序:我与苏联文学的结缘 1
第一章 苏联文学:潮起潮落 11
第一节 苏联文学:世纪末的回眸 11
一 真实的误区 11
二 历史语境中的文本 14
三 走向边缘 19
一 “解冻” 22
第二节 当代潮流:从“解冻”到第二次“解冻” 22
二 乍暖还寒 26
三 第二次“解冻” 30
第三节 兴盛与危机:改革时期的苏联文学 34
一 回归的文学 35
二 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38
三 潜在的危机 42
第四节 沉重的十字架:当代苏联文学之反思 46
一 人道主义的宗教化 47
二 战争与人性的二律背反 51
三 哲理化:一种矫情 53
四 使命感与轰动效应 56
第二章 文学:人与土地 59
第一节 文学中的乡土 59
一 城市与乡村 59
二 人与土地 64
三 双重身份与文化选择的困境 69
第二节 寻根,回到人本身 74
一 一个古老的劝善模式 74
二 土地意象与耶稣的象征变体 78
三 道德感与历史、现实感 83
第三节 乡下人与乡下人的文学 87
一 叶赛宁 88
二 舒克申 92
三 艾特玛托夫 96
第三章 主流话语与文学经典 100
第一节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00
一 建构英雄人格 100
二 “城”与“市” 103
三 文本的对话 103
一 西方战争文学传统与瓦西里耶夫 107
第二节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文化选择的困惑 107
二 战争与人性的两难选择 110
三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与中国文学 115
第三节 当代上帝与道家智慧:《断头台》与《古船》比较论 119
一 原罪:人性的迷狂与拯救 119
二 文化选择:柔性原始与现代精神 123
三 文化冲突与作家的两难处境 131
第四节 艾特玛托夫小说与神话模式 133
一 故事:作为仪式的象征 136
二 结构与母题:时间循环与原型回归 143
第四章 肖洛霍夫:在中心与边缘之间 153
第一节 关于肖洛霍夫的对话 153
一 两种声音 153
二 中心与边缘 159
第二节 《顿河故事》:革命与人性的对话 163
一 创作源起 163
二 革命与人性 166
三 “自然主义”乎? 171
第三节 《新垦地》:良知的限度与选择的两难 174
一 “社会主义”与“现实主义” 175
二 农业集体化:赞歌与悲歌 180
第四节 《静静的顿河》:众声喧哗 186
一 历史与个人 186
二 人性的魅力与可怕 189
三 两难之境 198
四 乡土情结 203
第五章 帕斯捷尔纳克:知识者的寻求 209
第一节 说不尽的《人与事》 209
一 孤独中的寻求 209
二 古典传统的新范本 212
三 此情可待成追忆 214
第二节 《日瓦戈医生》:二十世纪的启示录 216
一 终极价值的寻求 216
二 道、势选择与生命真谛 218
三 中西文学中的两种死亡哲学 223
第三节 《日瓦戈医生》与俄罗斯文学的圣母崇拜 228
一 一个俗套的故事 228
二 圣母崇拜原型 230
三 文化恋母情结 233
后记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