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序 郝时远 1
导言 民族关系史——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视角 1
第一章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互渗与互动和近代各民族共同命运 13
第一节古代各民族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渊源 13
一、汉族的形成和大一统政治制度的建立 13
二、汉族与周边民族互补的经济与互动的文化 16
三、汉族与周边一些民族在联系与冲突中的融合 21
四、各民族共同完善大一统的国家制度 23
第二节西方工业革命与中国各民族的命运 25
一、在工业化的西方挑战中逐步强化的中华民族意识 25
二、各民族共同保卫国家领土 28
第二章 自决、自治——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政治关系的早期探索 34
第一节解决中国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的马克思 35
主义纲领 35
一、中国第一个反对民族压迫的政治纲领 35
二、民族自决和联邦制的构想 37
一、长征以前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问题的认识 41
第二节在长征中深刻认识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 41
二、在长征中深入认识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 48
第三节在抗日战争中凝聚中华各民族 55
一、中华民族的新凝聚 55
二、少数民族积极参与抗日斗争 57
三、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认识进 60
一步加深 60
第四节承认民族自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63
一、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自决的意义 64
二、承认民族自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66
第五节从民族自决走向民族区域自治 69
一、领导和整合蒙古民族运动 69
二、从承认民族自决走向民族区域自治 72
第三章全国性政权建立前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经济文化关系的处理 77
第一节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直接处理民族经济 77
文化关系的开端 77
一、长征之前关于民族经济文化关系的政策 77
二、长征过程中对民族经济文化关系的处理 82
三、抗日战争前处理蒙汉经济文化关系的政策措施 85
一、抗日革命根据地与少数民族地区 87
第二节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民族经济文化关系 87
二、处理民族经济文化关系的政策和措施 89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民族经济文化关系 99
一、团结各民族扩大解放区 99
二、依据民族地区实际执行相关政策 101
构建(1949—1956年) 111
第一节建立政治新秩序创建新型民族政治关系 111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的初步 111
一、民族地区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112
二、规范民族区域自治和推进民族平等 118
政治权利的实现 118
三、人民政府全面承担民族关系调整 123
四、强化民族政策的执行反对大汉族主义 133
五、变革少数民族社会内部结构 136
第二节全面管理社会经济生活建立经济新秩序 138
一、有效管理和恢复地区经济 139
二、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中改善民族关系 143
三、新经济秩序条件下民族关系的发展 148
第三节推行民族的大众文化变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151
一、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平等法制地位和全面纳入 151
国民文化管理 151
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全面纳入国民教育管理体系 152
三、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民族地区医疗卫生 156
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建设零的突破 158
五、传统文化艺术得到发展 160
六、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 162
第四节初步构建的新型民族关系分析 165
一、民族关系性质的根本变革 165
二、不同地区民族关系形态的新特征 170
三、民族关系的分类管理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175
四、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民族交往的扩大 176
第五章 “左”倾阻碍新型民族关系的 182
发展(1957—1965年) 182
第一节 “左”倾影响从局部扩大到全局 182
一、“左”倾影响在局部的出现 182
二、“左”倾影响向全局蔓延 185
第二节深刻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政治运动连续发生 196
一、从思想斗争到阶级斗争 196
二、沉重的代价 202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未完全清除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206
一、民族地区经济调整 206
二、试图纠正“左”的错误直接调整民族关系 208
三、民族关系受到“左”倾影响的社会基础 213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 229
关系(1966—1976年) 229
第一节关于“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229
一、“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提出、传播和应用 229
二、“文化大革命”将“理论”变为实践造成重大错误 233
第二节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全面失序 235
一、民族地区的政治失序 236
二、“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民族工作和政策 241
三、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状况 248
一、人口迁移的继续与民族之间交往的进一步扩大 253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族关系的状态 253
二、民族之间矛盾的积淀 258
三、民族间日常联系的加深 263
四、“文化大革命”在民族关系发展中最重要 266
的教训 266
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再调整与新 275
发展(1977年以后) 275
第一节社会环境的治理与民族关系的调整 275
一、冲破“左”的思想束缚 275
二、全面拨乱反正 277
三、落实民族政策促进安定团结 280
四、澄清民族理论错误 288
第二节政府分类指导恢复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292
一、中央政府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 293
分类指导 293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政策重点 298
第三节发展相互配套的民族关系调整体系 301
一、民族关系法律调整系统基本形成 301
二、常规行政调整系统的完善 304
三、非政府组织对民族关系调整作用 307
第四节改革开放与民族关系新发展 308
一、平等的民族政治关系稳步发展 309
二、经济发展与民族经济关系 312
三、共享与矛盾并存的民族文化关系 315
第五节协调民族关系理论的发展 318
一、科学评估中国民族关系状态 318
二、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强化民族区域自治 319
三、从“三步走”到“两个大局”——共同富裕成为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321
第一节全新的国际环境 324
第八章民族关系发展的新环境 324
一、苏联东欧剧变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 325
二、国际社会敌对势力干涉中国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328
三、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332
第二节新的国内环境 335
一、迅速发展的国内经济与社会 335
二、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民族关系调整战略 336
三、有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 340
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保障平等、团结、合作是民族关系的发展 343
第三节全新环境下的民族关系 343
二、地区发展差距扩大仍是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 347
三、民族地区参与市场物流的劣势 350
四、市场经济与民族交往新动向 352
五、民族纠纷的存在和化解 355
第九章 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362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民族关系 36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36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状态 365
三、信息化与民族交往的新空间 368
第二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协调民族关系 376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为协调民族关系提供 376
坚实的物质基础 376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促进各民族政治关系日益平等 378
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关系和谐发展 38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构建新型民族关系的启示 385
主要参考文献 391
后记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