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Ⅰ.微生物学的展望 1
1.从生物学角度的展望……………………………(高宫 笃) 1
2.从医学角度的展望………………………………(川喜田爱郎) 6
3.从药学角度的展望…………………………………(宫木高明) 10
4.从农学角度的展望…………………………………(植村定治郎) 13
Ⅱ.微生物的分类 19
1.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柳田友道) 19
2.真菌类的系统和分类…………………………(箕浦久兵卫) 22
A.藻菌纲(Phycomycetes) 24
1.卵菌亚纲(Oomycetes) 24
2.接合菌亚纲(Zygomycetes) 26
B.子囊菌纲(Ascomycetes) 27
1.原子囊菌亚纲(Protoascomycetes) 28
2.真子囊菌亚纲(Euascomycetes) 30
C.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 35
1.无隔担子菌亚纲(Holobasidiomycetes) 36
2.多隔担子菌亚纲(Phragmobasidiomycetes) 38
D.半知菌纲(Fungi imperfecti) 40
3.细菌、立克次氏体和病毒的分类………………(藤野恒三郎) 41
4.原生动物及藻类的分类…………………………(柳田友道) 49
A.原生动物 49
B.藻类 50
Ⅲ.微生物形态学……………………………………(牛场大藏) 52
1.细菌的染色及其理论………………………………(金城清胜) 53
A.染色的机制 53
1.染料的电荷及染色液的酸碱度 53
2.细菌的等电点 54
B.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55
1.革兰氏染色与细胞等电点的关系 56
2.细胞构造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 58
3.革兰氏染色与RNA的关系 59
C.抗酸性染色的机制 60
1.抗酸性染色与菌体物质、特别是与脂类的关系 61
2.抗酸性染色与细菌细胞构造的关系 62
2.细菌的形态变化与多形性学说……………………(佐佐木正五) 63
3.细菌细胞的构造………………………………(牛场大藏) 67
A.粘液层或荚膜 67
B.细胞壁 70
C.细胞质膜及原生质体 71
D.核 71
E.各种内部构造 73
F.孢子 74
G.鞭毛 75
4.细菌的运动…………………………………………(牛场大藏) 75
1.细胞化学的方法 78
A.研究方法 78
1.细菌的化学………………………………………(岛居光雄) 78
Ⅳ.微生物的化学与物理化学 78
2.细胞构造部分的提取方法 80
3.提取细胞成分的化学方法 81
B.细胞成分 84
1.细胞的元素分析 85
2.细胞的水分 86
3.细胞的无机成分 86
4.细胞的有机成分 87
5.细胞构造部分的化学 98
2.病毒的化学…………………………………………(井上公藏) 107
A.研究方法 107
B.病毒的成分 108
1.蛋白质 108
2.核酸 110
3.酶 112
5.多糖类 113
4.脂类 113
6.其他成分 114
3.细菌的物理化学……………………… ……(加藤庆二郎) 114
A.细胞表面的电荷 114
B.等电点 115
C.细菌悬液的稳定性 116
D.细菌的可透性 117
E.渗透压对细菌的影响 119
1.质壁分离 120
2.原生质膨裂 120
4.病毒的物理化学………………………………(加藤庆二郎) 121
A.病毒的吸附 121
B.渗透压 122
C.病毒的物理化学常数(形态、大小、水合作用) 123
1.超过滤 123
2.电子显微镜 125
3.沉降、扩散、粘度及水合 126
4.其他方法 130
D.病毒的结晶 130
Ⅴ.微生物的发育动态 134
1.细胞群体的发育 134
A.菌量测定法……………………………………(丸山洋一) 134
1.细胞物质量的测定 134
2.菌数计算法 137
3.霉菌的菌量测定 140
4.计算菌数的可靠性 140
B.微生物的一般增殖过程………………………(丸山洋一) 142
1.液体培养的增殖曲线 142
2.增殖曲线的数式表达 147
3.不均匀的液体培养 152
4.在固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的增殖 153
1.细胞体积的变化 158
C.增殖时的形态变化……………………………(柳田友道) 158
2.形态的变化 160
D.发育阶段与细胞群体的构成………………(柳田友道) 162
E.连续培养……………………………………(丸山洋一) 165
2.细胞的成长………………………(柳田友道,天羽干夫) 169
A.研究方法 169
1.观察一个细胞的方法 169
2.用细胞群体的方法(同步培养法) 171
B.随细胞成长的形态变化 174
1.细胞体积及干重的变化 174
2.核分裂 176
C.细胞分裂 181
3.微生物的生活周期…………………………………(柳田友道) 182
A.霉菌及酵母的生活周期 183
1.霉菌及酵母生活周期中的单位过程 183
2.生活周期的各种型式 189
B.原生动物及藻类的生活周期 194
Ⅵ.微生物发育的环境条件 198
1.一般的环境因素……………………………………(植村定治郎) 198
2.化学环境因素的营养条件…………………(植村定治郎) 200
A.微生物的营养需要 200
1.营养需要的变化 201
2.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 218
3.微生物的发育及其特定的代谢能力和营养需要 231
4.利用微生物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 232
B.分泌和吸收 237
1.可透性 237
2.吸收 240
3.微生物的分泌能力 247
C.营养物质和代谢 250
1.由营养物质诱发的代谢系统 251
2.营养物质对代谢系统诱发的影响 252
3.细胞内代谢系统的调整机制和营养物质 256
A.温度与压力 258
3.物理环境因素………………………………………(服部勉等) 258
1.温度及压力和微生物的生存及其生活现象 259
2.活体物质和温度及压力 266
B.氢离子的浓度 277
1.微生物的生活现象与pH 278
2.活体物质与pH 280
C.氧化还原电位 284
D.渗透压 288
E.界面现象 295
F.光线 299
4.生物环境因素 299
A.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古坂澄石) 299
1.微生物细胞直接接触产生的相互关系 300
2.间接的影响 301
1.拮抗现象的一般性质 304
B.拮抗关系……………………(植村定治郎,相田德二郎) 304
2.自然界中微生物产生抗菌物质的意义 306
5.孢子的形成及发芽与环境………………………(天羽干夫) 309
A.孢子形成 309
1.营养条件 310
2.细菌的孢子形成过程 313
B.孢子的发芽 314
1.孢子的发芽过程及其定义 314
2.孢子发芽的营养需要 317
3.其他环境因素对孢子发芽的影响 321
Ⅶ.微生物的变异与适应 326
1.微生物的适应性…………………………………(芦田让治) 326
A.适应现象的科学意义 326
B.有关遗传的术语 328
C.微生物的适应现象和生物进化 329
1.偶发性突变与选择 332
D.适应机制的分类 332
2.诱发性突变与选择 334
3.表型适应 335
4.复合型 336
5.无性繁殖系内变异与选择 336
6.已适应细胞的影响 337
E.适应机制的辨别 337
1.偶发性突变选择的证明 338
2.诱发性突变选择的证明 341
3.表型适应的证明 342
4.复合型的证明 345
2.遗传现象各论……………………………………(吉川秀男) 347
A.原生动物的遗传和变异 347
B.酵母与霉菌的遗传和变异 350
1.酵母的遗传和变异 350
2.霉菌的遗传和变异 352
1.关于突变的研究 357
C.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357
2.细菌的群体遗传学 359
3.细菌中遗传物质的转变 359
D.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368
1.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和变异 368
2.噬菌体的遗传和变异 369
Ⅷ.微生物的物质代谢 375
1.微生物物质代谢的多样性及其分类……………(柳田友道) 375
2.酶和代谢的研究方法……………(三桥 进,川上正也) 377
A.以细菌为研究材料时的注意事项 378
1.培养条件 378
2.代谢研究中使用菌体的场合 379
B.从菌体中提取酶的处理 380
1.菌体的破碎 380
2.酶的纯化 381
3.一系列中间代谢产物的证明 382
2.利用同位素的方法 382
C.多酶系统 382
1.观察物质变化的方法 382
D.代谢途径的证明方法 382
4.应用代谢变异株的方法 383
5.观察适应性的方法 383
3.基础代谢 383
A.呼吸和发酵……………………(三桥 进,川上正也) 383
1.能量的产生 383
2.电子转移系统 385
3.多糖的分解 392
4.单糖的分解 393
5.C3化合物的分解 400
6.磷酸化和能量的固定 405
B.诱导酶和蛋白质合成………………………(水野传一) 407
1.诱导酶的形成 408
2.诱导物质 410
3.核酸的作用 414
4.前体 418
5.代谢回转 420
6.构成酶 422
C.核酸代谢………………………………………(三浦义彰) 425
1.嘧啶单核甙酸的合成 427
2.嘌呤单核甙酸的合成 430
3.高分子核糖核酸(RNA)的合成 435
4.高分子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 436
5.核酸的分解 438
6.嘌呤及嘧啶的类似物的代谢 440
4.自养代谢 442
A.二氧化碳同化(光合作用)……………………(宫地重远) 442
1.光还原 444
2.决定光合速度的各种因素 444
3.Hill反应 446
4.光合及光还原 447
5.光合器官 449
6.同化色素在光合中的作用 452
7.二氧化碳同化过程 454
B.无机氮代谢……………………………………(谷口茂彦) 458
1.空中固氮 459
2.硝酸还原及脱氮 467
3.硝化作用 478
C.无机硫代谢……………………………………(石本 真) 480
1.硫细菌的含硫化合物的氧化 481
2.硫酸还原细菌的代谢系统 483
3.同化性硫酸还原和硫酸还原细菌以外微生物的硫酸还原 488
D.微生物的氢代谢………… ………………(田宫信雄) 490
1.伴同氢的吸收及放出的细菌代谢 490
2.与氢的活性化有关的酶——氢化酶 493
E.细菌的草酸及其他物质的代谢……………(高宫 笃) 494
5.其他物质代谢 499
A.脂肪酸代谢……………………………………(片桐正之) 499
B.芳香族代谢………………………………(片桐正之) 503
1.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505
2.芳香族化合物在酶作用下的分解 507
3.甾族化合物(Steroid)代谢 510
C.胺代谢…………………………………………(宫木高明) 513
1.胺的生成 513
2.胺的分解 515
3.氨基酸脱羧而生成胺的意义 517
D.发光现象………………………………………(荒木忠雄) 518
1.培养条件 520
2.生长和发光 522
3.呼吸与发光 522
4.发光物质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