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6
第一节 细胞的适应和老化 6
第二节 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及机制 10
第三节 细胞损伤的形态学 13
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 27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27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31
第三节 创伤愈合 33
第四节 骨折愈合 38
第四章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42
第一节 充血 42
第二节 血栓形成 44
第三节 栓塞 50
第四节 梗死 53
第五节 出血 55
第六节 水肿 56
第五章 炎症 61
第一节 概述 61
第二节 急性炎症 62
第三节 慢性炎症 74
第四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76
第五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78
第六章 肿瘤 84
第一节 概述 84
第二节 肿瘤的异型性 86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87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93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94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95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 97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学与发病学概要 111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23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123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129
第三节 高血压病 134
第四节 动脉瘤 138
第五节 风湿病 139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143
第七节 慢性心瓣膜病 145
第八节 心肌病 147
第九节 心包炎 149
第十节 心脏肿瘤 151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156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56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62
第三节 肺炎 163
第四节 肺间质疾病 169
第五节 呼吸窘迫综合征 173
第六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174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183
第一节 食管疾病 183
第二节 胃肠疾病 185
第三节 肝胆疾病 195
第四节 胰腺疾病 206
第十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213
第一节 淋巴结反应性病变 213
第二节 淋巴样肿瘤 214
第三节 髓样肿瘤 224
第四节 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226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31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231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 233
第三节 肾小管和肾间质疾病 245
第四节 泌尿系统肿瘤 248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254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 254
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 257
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261
第四节 卵巢肿瘤 264
第五节 前列腺疾病 269
第六节 睾丸和阴茎肿瘤 271
第七节 乳腺疾病 272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279
第一节 垂体疾病 279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 282
第三节 肾上腺疾病 288
第四节 胰岛疾病 291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296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基本病变 296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 298
第三节 神经系统肿瘤 302
第四节 脱髓鞘疾病 307
第五节 变性疾病 309
第六节 颅内疾病常见并发症 312
第十五章 传染病 316
第一节 结核病 316
第二节 伤寒 324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326
第四节 钩端螺旋体病 328
第五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329
第六节 性传播性疾病 330
第七节 深部真菌病 336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344
第一节 阿米巴病 344
第二节 血吸虫病 347
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 350
第四节 肺型并殖吸虫病 352
第五节 丝虫病 353
第六节 棘球蚴病 355
第十七章 诊断病理学概要 360
第一节 病理诊断与诊断病理学概念 360
第二节 诊断病理学的任务、重要性和局限性 360
第三节 诊断病理学的检查种类及其评价 362
第四节 病理诊断报告书的内容和病理诊断的表述形式 364
第五节 临床医生如何应用诊断病理学 365
第六节 临床病理讨论会及外科病理讨论会 366
第十八章 病理学常用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369
第一节 组织与细胞化学技术 369
第二节 免疫组织与细胞化学技术 370
第三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 373
第四节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 374
第五节 生物芯片技术 375
第六节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 376
第七节 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377
第八节 荧光原位分子杂交染色体分析技术 377
第九节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379
第十节 流式细胞技术 380
第十一节 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技术 380
第十二节 形态测量与图像分析技术 381
中英文索引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