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3
序 3
编写说明 3
上 篇 3
1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发展简史 3
2耳科学 9
2.1耳科学概述 9
2.1.1耳的应用解剖 9
2.1.2耳的生理功能 15
2.1.3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7
2.1.4耳病的病因病机概述 19
2.1.5耳病的辨病与辨证要点 21
2.1.6耳病的治疗概要 23
2.2耳科疾病 27
2.2.1耳疖 27
2.2.2耳疮 29
2.2.3旋耳疮 32
2.2.4异物入耳 34
2.2.5耵耳 36
2.2.6耳胀耳闭 38
2.2.7脓耳 42
2.2.8脓耳变证 46
2.2.9耳鸣耳聋 51
2.2.10耳眩晕 55
3.1.1鼻的应用解剖 59
3.1鼻科学概述 59
3鼻科学 59
3.1.2鼻的生理功能 63
3.1.3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65
3.1.4鼻病的病因病机概述 67
3.1.5鼻病的辨病与辨证要点 69
3.1.6鼻病的治疗概要 72
3.2鼻科疾病 75
3.2.1鼻疔 75
3.2.2鼻疳 77
3.2.3伤风鼻塞 79
3.2.4鼻窒 82
3.2.5鼻槁 85
3.2.6鼻鼽 88
3.2.7鼻渊 91
3.2.8鼻息肉 94
3.2.9鼻衄 97
3.2.10鼻腔异物 100
4 咽喉科学 103
4.1咽喉科学概述 103
4.1.1咽喉的应用解剖 103
4.1.2咽喉的生理功能 106
4.1.3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08
4.1.4咽喉病的病因病机概述 110
4.1.5咽喉病的辨病与辨证要点… 112
4.1.6咽喉病的治疗概要 114
4.2.1急喉痹 117
4.2咽喉科疾病 117
4.2.2慢喉痹 120
4.2.3急乳蛾 122
4.2.4慢乳蛾 125
4.2.5喉痈 127
4.2.6梅核气 129
4.2.7急喉喑 132
4.2.8急喉风 134
4.2.9慢喉喑 137
4.2.10异物梗喉 140
5 口腔科学 142
5.1 口腔科学概述 142
5.1.1 口腔的应用解剖 142
5.1.2 口腔的生理功能 148
5.1.3 口腔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49
5.1.4 口腔病的病因病机概述 151
5.1.5 口腔病的辨病与辨证要点 153
5.1.6 口腔病的治疗概要 155
5.2口腔科疾病 158
5.2.1牙痛 158
5.2.2龋齿 161
5.2.3牙痈 163
5.2.4牙咬痈 165
5.2.5牙宣 167
5.2.6 口疮 169
5.2.7 口糜 173
6.1.1外耳检查法 176
6耳鼻咽喉口腔的常用检查法 176
6.1耳的常用检查法 176
6.1.2耳镜检查法 177
6.1.3咽鼓管检查法 177
6.1.4 X线检查法 178
6.1.5听力检查法 179
6.1.6前庭功能检查法 180
6.2鼻的常用检查法 181
6.2.1外鼻的检查法 181
6.2.2鼻前庭的检查法 181
6.2.3鼻腔的检查法 181
6.2.4鼻窦的检查法 183
6.3.1咽部检查法 184
6.3咽喉的常用检查法 184
6.2.5嗅觉检查 184
6.3.2鼻咽部检查法 185
6.3.3喉咽部检查法 185
6.3.4直接喉镜检查法 185
6.3.5纤维喉镜检查 185
6.3.6喉动态镜检查 186
6.3.7喉X线检查 186
6.4 口腔的常用检查法 186
附 中医耳鼻咽喉口齿部位名称对照表 187
下 篇 191
7 中医眼科学发展史 191
7.1 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 191
7.2奠基时期(隋唐时期) 192
7.3独立发展时期(宋元时期) 193
7.4兴盛时期(明朝~清朝鸦片战争以前) 194
7.5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 195
8 眼的解剖与生理 197
8.1眼球 197
8.1.1眼球壁 197
8.1.2眼内容物 201
8.2视路 202
8.2.1视神经 202
8.2.4外侧膝状体 203
8.2.6视皮质 203
8.2.5视放射 203
8.2.3视束 203
8.2.2视交叉 203
8.3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 204
8.3.1 眼睑 204
8.3.2结膜的分布结构 205
8.3.3泪器 205
8.3.4眼外肌 207
8.3.5 眼眶 207
8.4眼的血液循环与神经支配 208
8.4.1血液循环 208
8.4.2神经支配 209
8.5 中医古代对眼解剖生理功能的认识 209
9.1眼与脏腑的关系 211
9.1.1眼与心、小肠的关系 211
9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11
9.1.2眼与肝、胆的关系 212
9.1.3眼与脾、胃的关系 212
9.1.4跟与肺、大肠的关系 213
9.1.5眼与肾、膀胱的关系 213
9.1.6眼与三焦的关系 214
9.2眼与经络的关系 214
9.2.1 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 215
9.2.2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215
9.2.3眼与经筋的关系 216
10病因病机 217
10.1病因 217
10.1.1 六淫 217
10.1.2疠气 218
10.1.3七情内伤 219
10.1.4饮食不节 219
10.1.5过劳 219
10.1.6眼外伤 219
10.1.7其他因素 219
10.2病机 219
10.2.1外感病机 219
10.2.2内伤病机 220
11 眼科诊断概要 223
11.1眼科诊法 223
11.1.1问诊 223
11.1.2视功能检查 225
11.1.3一般检查 229
查 233
11.1.4检眼镜与裂隙灯显微镜检 233
11.1.5眼科其他检查 237
11.2眼科辨证法 237
11.2.1五轮辨证法 238
11.2.2眼病症状辨证法 240
11.2.3眼内病变辨证法 242
12眼科治疗法 245
12.1 内治法 245
12.1.1疏风清热法 245
12.1.2祛风散寒法 245
12.1.5祛湿法 246
12.1.6止血法 246
12.1.4滋阴降火法 246
12.1.3泻火解毒法 246
12.1.7活血化瘀法 247
12.1.8软坚散结法 247
12.1.9疏肝理气法 247
12.1.10补益法 247
12.1.11退翳明目法 248
12.2外治法 248
12.2.1一般外治法 248
12.2.2其他外治法 250
12.3其他疗法 250
12.3.1针灸疗法 250
12.3.2常用手术疗法 250
13 眼病的护理与预防 251
13.1.2对高龄眼病患者的护理 253
13.1眼病的护理 253
13.1.1辨证施护,认真负责 253
13.1.3眼部护理 254
13.1.4饮食护理 254
13.1.5煎服药物的方法 254
13.2眼病的预防 254
13.2.1饮食规律,起居有常 255
13.2.2避免时邪,调和七情 255
13.2.3讲究卫生,保护视力 255
13.2.4注意安全,防止外伤 255
14眼睑病 256
14.1针眼 256
14.1.3诊断依据 257
14.1.4辨证论治 257
14.1.2临床表现 257
14.1.1病因病机 257
14.1.5其他疗法 258
14.2胞生痰核 259
14.2.1病因病机 259
14.2.2临床表现 259
14.2.3诊断依据 259
14.2.4辨证论治 260
14.2.5其他疗法 260
14.3睑弦赤烂 261
14.3.1病因病机 261
14.3.2临床表现 261
14.3.4辨证论治 262
14.3.3诊断依据 262
14.4椒疮 263
14.4.1病因病机 263
14.4.2临床表现 263
14.3.5其他疗法 263
14.4.3诊断依据 264
14.4.4沙眼分期 264
14.4.5并发症及后遗症 265
14.4.6辨证论治 265
14.4.7其他疗法 266
14.5上胞下垂 266
14.5.1病因病机 266
14.5.4辨证论治 267
14.5.2临床表现 267
14.5.3诊断依据 267
14.5.5其他疗法 268
15两眦病 269
15.1冷泪症 269
15.1.1病因病机 270
15.1.2临床表现 270
15.1.3诊断依据 270
15.1.4辨证论治 270
15.1.5其他疗法 271
15.2.3诊断依据 272
15.2.2临床表现 272
15.2.4辨证论治 272
15.2.1病因病机 272
15.2漏睛 272
15.2.5其他疗法 273
15.3漏睛疮 274
15.3.1病因病机 274
15.3.2临床表现 274
15.3.3诊断依据 274
15.3.4辨证论治 275
15.3.5其他疗法 275
15.4胬肉攀睛 276
15.4.1病因病机 276
15.4.2临床表现 276
15.4.3诊断依据 276
15.4.4辨证论治 277
15.4.5其他疗法 278
16白睛病 279
16.1暴风客热 279
16.1.1病因病机 279
16.1.2临床表现 279
16.1.3诊断依据 279
16.1.4辨证论治 279
16.1.5其他疗法 281
16.2天行赤眼 282
16.2.1病因病机 282
16.2.2临床表现 282
16.2.3诊断依据 282
16.2.4辨证论治 282
16.2.5其他疗法 283
附 天行赤眼暴翳 284
16.2.6护理及预防 284
16.3时复症 285
16.3.1病因病机 285
16.3.2临床表现 285
16.3.3诊断依据 286
16.3.4辨证论治 286
16.3.5其他疗法 287
16.4金疳 287
16.4.1病因病机 287
16.4.2临床表现 288
16.4.3诊断依据 288
16.4.4辨证论治 289
16.4.5其他疗法 289
17黑睛疾病 290
17.1聚星障 291
17.1.1病因病机 291
17.1.2临床表现 291
17.1.3诊断依据 292
17.1.4辨证论治 292
17.1.5其他疗法 293
17.2凝脂翳 294
17.2.1病因病机 294
17.2.2临床表现 294
17.2.3诊断依据 295
17.2.4辨证论治 295
17.2.5其他疗法 296
17.3.3诊断依据 297
17.3.2临床表现 297
17.3花翳白陷 297
17.3.1病因病机 297
17.3.4辨证论治 298
17.3.5其他疗法 298
17.4混睛障 299
17.4.1病因病机 299
17.4.2临床表现 299
17.4.3诊断依据 300
17.4.4辨证论治 300
17.5.1病因病机 301
17.5.2临床表现 301
17.5宿翳 301
17.4.5其他疗法 301
17.5.3诊断依据 302
17.5.4辨证论治 302
17.5.5其他疗法 302
18瞳神病 304
18.1瞳神紧小 305
18.1.1病因病机 305
18.1.2临床表现 305
18.1.3诊断依据 307
18.1.4辨证论治 307
18.1.5其他疗法 309
18.2绿风内障 309
18.2.3诊断依据 310
18.2.1病因病机 310
18.2.2临床表现 310
18.2.4辨证论治 311
18.2.5其他疗法 312
18.3 圆翳内障 313
18.3.1病因病机 313
18.3.2临床表现 313
18.3.3诊断依据 314
18.3.4辨证论治 314
18.3.5其他疗法 315
附 惊震内障 316
18.4.3诊断依据 317
18.4.2临床表现 317
18.4.1病因病机 317
18.4云雾移睛 317
18.4.4辨证论治 318
18.4.5其他疗法 319
18.5络阻暴盲 319
18.5.1病因病机 319
18.5.2临床表现 319
18.5.3诊断依据 320
18.5.4辨证论治 320
18.5.5其他疗法 321
18.6络损暴盲 321
18.6.1病因病机 321
18.6.2临床表现 321
18.6.4辨证论治 322
18.6.3诊断依据 322
18.7视瞻有色 323
18.7.1病因病机 323
18.7.2临床表现 323
18.6.5其他疗法 323
18.7.3诊断依据 324
18.7.4辨证论治 324
18.7.5其他疗法 325
18.8高风内障 325
18.8.1病因病机 325
18.8.2临床表现 325
18.8.3诊断依据 326
18.8.4辨证论治 326
18.9.1病因病机 327
18.8.5其他疗法 327
18.9 目系暴盲 327
18.9.2临床表现 328
18.9.3诊断依据 328
18.9.4辨证论治 329
18.9.5其他疗法 329
18.10青盲 331
18.10.1病因病机 331
18.10.2临床表现 331
18.10.3诊断依据 331
18.10.4辨证论治 331
18.10.5其他疗法 332
19 眼外伤 334
19.1.1病因病机 335
19.1.2临床表现 335
19.1.3诊断依据 335
19.1.4处理及治疗方法 335
19.1异物入目 335
19.2撞击伤目 336
19.2.1病因病机 337
19.2.2临床表现 337
19.2.3诊断依据 338
19.2.4辨证论治 338
19.2.5其他疗法 338
19.3.2临床表现 339
19.3真睛破损 339
19.3.1病因病机 339
19.3.3诊断依据 340
19.3.4辨证论治 340
19.3.5其他疗法 341
19.4化学性眼外伤 342
19.4.1病因病机 342
19.4.2临床表现 342
19.4.3诊断依据 343
19.4.4处理及治疗方法 343
19.5.2临床表现 344
19.5.3诊断依据 344
19.5电光性眼炎 344
19.5.1病因病机 344
19.5.4处理及治疗方法 345
20其他眼病 346
20.1 突起睛高 346
20.1.1病因病机 346
20.1.2临床表现 346
20.1.3诊断依据 347
20.1.4辨证论治 347
20.1.5其他疗法 347
20.2风牵偏视 348
20.2.1病因病机 348
20.2.2临床表现 348
20.2.4辨证论治 349
20.2.3诊断与鉴别诊断 349
20.2.5其他疗法 350
20.3能近怯远 350
20.3.1病因病机 350
20.3.2临床表现 351
20.3.3诊断依据 351
20.3.4辨证论治 351
20.3.5其他疗法 352
20.4能远怯近 352
20.4.1病因病机 353
20.4.2临床表现 353
20.4.3诊断依据 353
20.4.4辨证论治 353
20.4.5其他疗法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