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序凡例概述大事记第一篇 建置第一章 地理位置 31
第二章 建置沿革 31
第三章 行政区划 32
第一节 故城 35
第四章 县城 35
第二节 新城 36
第一节 富国镇 37
第五章 乡镇村庄 37
第二节 古城镇 39
第三节 下洼镇 41
第四节 冯家乡 43
第五节 李家乡 44
第六节 永丰乡 45
第七节 黄升乡 46
第八节 流钟乡 48
第九节 大高乡 49
第十节 泊头乡 51
第十一节 齐?乡 52
第十二节 利国乡 54
第十三节 下河乡 55
第十四节 河贵乡 57
第十五节 海防办事处 58
第一节 地质 59
第二篇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 地貌 59
第二节 地貌 61
第二节 日照 62
第一节 四季划分 62
第二章 气候 62
第三节 温度 63
第五节 风 64
第四节 降水 64
第六节 蒸发 65
第一节 河流 66
第三章 水文 66
第三节 地下水 68
第二节 浅海 68
第一节 土壤 69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69
第二节 植被 72
第一节 土地 73
第五章 自然资源 73
第三节 生物 75
第二节 水 75
第六章 自然灾害 80
第四节 矿物 80
第五节 雹灾 81
第四节 潮灾 81
第一节 旱灾 81
第二节 涝灾 81
第三节 洪灾 81
第七节 震灾 82
第六节 蝗灾 82
第一节 人口数量 87
第三篇 人口第一章 人口规模 87
第二节 人口分布 88
第二节 机械变动 89
第一节 自然变动 89
第二章 人口变动 89
第二节 性别 91
第一节 民族 91
第三章 人口构成 91
第三节 年龄 92
第四节 文化程度 93
第五节 行业 职业 94
第四章 姓氏 96
第六章 生育 97
第二节 家庭 97
第五章 婚姻 家庭 97
第一节 婚姻 97
第二节 节育 98
第一节 晚婚晚育 98
第三节 优生优育 100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01
第四篇 政党 群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沾化县地方组织 101
第二节 党的建设 103
第三节 历次党代会 107
第四节 主要活动 111
第五节 纪律检查 116
第六节 统战工作 117
第一节 组织沿革 11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沾化县党部 11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119
第一节 工人团体 12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120
第三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沾化分团部 120
第二节 农民团体 121
第三节 青年团体 122
第五节 妇女团体 124
第四节 少年团体 124
第六节 工商团体 126
第七节 科协 127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9
第一节 县参议会 129
第五篇 政权 政协第一章 权力机关 129
第三节 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131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 136
第五节 人民代表 139
第一节 清代县衙署 140
第二章 行政机关 140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141
附:日伪县政府 142
第五节 人民政府 143
第四节 边区县抗日民主政府 143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府 143
第六节 基层政权 149
附:海滨县办事处 149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 150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沾化县委员会 150
第二节 政协常委会 151
第三节 政协主要活动 152
第一节 募兵 155
第六篇 军事第一章 兵役 155
第三节 义务兵 156
第二节 志愿兵 156
第一节 清朝军队 157
第二章 驻军 157
第四节 预备役 157
第三节 国民党军队 158
第二节 北洋政府军队 158
第四节 人民军队 161
附一:日伪军 162
附二:日伪军罪行录 163
第一节 旧政府武装 164
第三章 地方武装 164
第二节 人民武装 165
第三节 民间武装 167
第四节 土匪武装 168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70
第四章 民兵 170
附:日伪地方武装 170
第二节 教育训练 172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74
附:日伪军事设施 177
第五章 军事设施 177
第六章 兵事活动 178
第七篇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 187
第一节 打击反革命 188
第三节 治安管理 191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 191
第二章 检察 193
第五节 监所管理 193
第四节 消防 193
第四节 监所检察 19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194
第一节 刑事检察 194
第二节 法纪检察 194
第一节 人民陪审制度 195
第三章 审判 195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195
第三节 民事审判 196
第二节 刑事审判 196
第五节 申诉复查 197
第四节 经济审判 197
第一节 法制宣传 19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198
第四节 法律顾问 199
第三节 公证 199
第二节 调解 199
第一节 职工队伍 201
第八篇 劳动 人事第一章 劳动 201
第三节 劳动就业 202
第二节 用工形式 202
第四节 劳动管理 203
第五节 劳动保护 204
第二节 人民干部 205
第一节 旧政府官员 205
第二章 人事 205
第一节 工资 208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208
第二节 福利 212
第一节 支前 215
第九篇 民政第一章 拥军优属 215
第二节 优属 216
第三节 抚恤 218
第四节 烈士褒扬 219
第三节 残废军人安置 220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220
第二章 安置 220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220
第一节 救灾 221
第三章 救灾 救济 221
第四节 移民安置 221
第四章 社会福利 222
第三节 扶贫 222
第二节 救济 222
第一节 老弱孤寡残疾者供养 223
第二节 殡葬改革 224
第一节 婚姻管理 224
第二节 福利企业 224
第五章 婚丧管理 224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230
第十篇 农业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230
第三节 互助合作 231
第二节 土地改革 231
第四节 人民公社 233
第一节 农作物 234
第二章 种植业 234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234
第二节 农艺 241
第三节 农机具 246
第三章 林果业 248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49
第一节 林业用地和树种 249
第四节 林果管护 252
第三节 苗圃 林场 桑园 252
第一节 饲草、饲料资源 255
第四章 畜牧业 255
第二节 畜禽饲养 256
第三节 畜禽改良与优良品种 257
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 259
第一节 海洋捕捞 260
第五章 渔业 260
第二节 著名海产品 263
第三节 海水养殖 264
第五节 淡水养殖 265
第四节 水产品加工与储藏 265
第二节 管理内容 266
第一节 管理网络 266
第六章 农业经营管理 266
第二节 造纸原料场 268
第一节 徒骇河农场 268
第七章 国营农场 268
第四节 良种场 269
第三节 渤海农场 269
第十一篇 水利第一章 河道治理 271
第一节 徒骇河 272
第二节 钩盘河 秦口河 275
第三节 潮河 276
第五节 沾利河 277
第四节 马新河 277
第一节 排涝改碱 278
第二章 农田水利 278
第二节 农田灌溉 280
第一节 防潮 283
第三章 防潮 防汛 283
第二节 防汛 284
第二节 水闸 285
第一节 桥涵 285
第四章 水利工程建筑物 285
第一节 工程管理 287
第五章 水政管理 287
第三节 渡槽 287
第二节 水费管理 288
第一节 国营工业 289
第十二篇 工业第一章 企业所有制形式 289
第三节 乡镇工业 290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业 290
第四节 私营工业 291
第一节 棉花加工业 292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92
第二节 纺织工业 293
第三节 机械工业 294
第五节 粮油加工业 295
第四节 建材工业 295
第六节 食品工业 296
第九节 船舶与木器制作业 298
第八节 化学工业 298
第七节 饲料加工业 298
第十节 电力工业 299
第十一节 服装与皮革工业 301
第十三节 盐业 302
第十二节 印刷业 302
第二节 公路 303
第一节 驿道 303
第十三篇 交通 邮电第一章 交通线路 303
第三节 航道 304
第一节 桥梁 305
第二章 桥梁 渡口 305
第一节 人畜运输 307
第三章 运输 307
第二节 渡口 307
第三节 船舶运输 308
第二节 机动车辆运输 308
第一节 公路管理 309
第四章 交通管理 309
第二节 车辆管理 310
第三节 运输管理 311
第一节 网路 312
第五章 邮政 312
第四节 港航监督 312
第二节 业务 313
第一节 电报 314
第六章 电信 314
第二节 电话 315
第二节 道路建设 319
第一节 规划 319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第一章 新县城建设 319
第三节 公共建筑 320
第五节 水电暖供给 321
第四节 住宅 321
第七节 城建管理 322
第六节 绿化 322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 323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23
第二节 农村建设 325
第二节 施工能力 327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27
第三章 建筑施工 327
第三节 施工管理 328
第一节 环境污染 329
第四章 环境保护 329
第二节 环境治理 331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33
第十五篇 财税 金融第一章 财政 333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34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36
第五节 财政监督 339
第四节 乡(镇)财政 339
第六节 债券 342
第二节 税种 343
第一节 赋税制度 343
第二章 税务 343
第三节 赋税征管 347
第一节 机构演变 351
第三章 金融 351
第二节 货币 352
第三节 信贷 355
第四节 储蓄存款 358
附:高利贷 358
第六节 保险 360
第五节 结算 360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61
第十六篇 商业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361
第二节 集体商业 362
第三节 国营商业 364
第一节 生活资料 367
第二章 工业产品经营 367
第二节 生产资料 371
第二节 水产品购销 373
第一节 棉花收购 373
第三章 农副产品经营 373
第三节 土产品收购 374
第四节 废旧物资收购 375
第一节 粮食 377
第四章 粮油购销 377
第二节 油脂 379
第一节 经营网点 380
第五章 医药经营 380
第二节 药品销售 381
第一节 计划统计 382
第六章 经营管理 382
第二节 财务 383
第三节 储运 384
第二节 服务业 385
第一节 饮食业 385
第七章 饮食 服务 385
第一节 集市设置 387
第八章 市场贸易 387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 388
第二节 集市贸易 388
第一节 出口商品收购 389
第九章 对外贸易 389
第二节 进口商品销售 391
第一节 计划制定 393
第十七篇 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 393
第二节 计划实施 395
第一节 统计调查 397
第二章 统计管理 397
第二节 统计服务 398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99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399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400
第一节 物价调整 401
第四章 物价管理 401
第三节 合同、商标管理 401
第二节 商品差价 402
第三节 物价监督与服务 403
第二节 计量器具监督与检定 405
第一节 计量器具 405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405
第六章 审计监督 406
第三节 产品质量管理 406
第二节 土地开发 407
第一节 建设用地管理 407
第七章 土地管理 407
第一节 私塾 409
第十八篇 教育第一章 私塾 县学 书院 409
第二章 学前教育 410
第三节 书院 410
第二节 县学 410
第一节 小学教育 411
第三章 普通教育 411
第二节 中学教育 417
第一节 专业教育 424
第四章 中等专业、职业教育 424
第二节 职业教育 425
第一节 职工业余教育 426
第五章 成人教育 426
第二节 农民业余教育 428
第六章 教师 429
第一节 中、小学管理 431
第七章 教育管理 431
第二节 教学研究 432
第四节 勤工俭学 435
第三节 教育经费 435
第五节 校舍改造 436
第一节 文化馆(站) 437
第十九篇 文化第一章 文化设施 437
第二节 吕剧 438
第一节 京剧 438
第二节 影剧院 438
第二章 戏剧 曲艺 438
第六节 曲艺 439
第五节 戏剧会演 439
第三节 杂剧 439
第四节 歌剧 439
第二节 放映场地 440
第一节 发行与放映 440
第三章 电影 440
第一节 文艺创作 441
第四章 文学艺术 441
第二节 民间文学 442
第三节 民间艺术 443
第一节 新闻 445
第五章 新闻 广播 电视 445
第二节 广播 446
第三节 电视 447
第三节 档案管理 448
第二节 图书借阅 448
第六章 图书 档案 448
第一节 图书发行 448
第一节 古迹 449
第七章 古迹 文物 449
第二节 文物 450
第一节 科研单位 453
第二十篇 科技第一章 科技组织 453
第三节 科技队伍 454
第二节 科技团体 454
第一节 农业科研成果选介 455
第二章 科学研究成果 455
第二节 工业科研成果选介 457
第三节 卫生科研成果 458
第四节 科技论文 459
第一节 科普宣传 460
第三章 科学普及 460
第二节 科技服务 461
第三节 科技培训 462
第一节 医疗机构 463
第二十一篇 卫生第一章 医疗 463
第二节 医疗队伍 465
第四节 医疗技术 466
第三节 医疗设备 466
第五节 医政 468
第二节 防疫 469
第一节 机构 469
第二章 预防保健 469
第四节 公共卫生 471
第三节 爱国卫生 471
第五节 妇幼保健 472
第一节 中药 473
第三章 医药 473
第三节 药政管理 476
第二节 西药 476
第二节 中学 477
第一节 小学 477
第二十二篇 体育第一章 学校体育 477
第一节 职工体育 478
第二章 群众体育 478
第三节 业余体校 478
第二节 农民体育 479
第一节 县级比赛 480
第三章 体育比赛 480
第二节 参加地区级以上比赛 481
第三节 县田径运动最高成绩纪录 482
第一节 场地 485
第四章 体育设施 485
第五章 体育人才 486
第二节 设备 486
第二节 伊斯兰教 489
第一节 佛教 489
第二十三篇 宗教 侨务第一章 宗教 489
第三节 天主教 490
第四节 基督教 491
第一节 外籍华人 华侨 492
第二章 侨务 492
第二节 侨务工作 493
第二节 耕作习俗 495
第一节 男女分工 495
第二十四篇 民俗第一章 生产习俗 495
第二节 服饰 496
第一节 家庭 496
第二章 生活习俗 496
第四节 嗜好 497
第三节 饮食 497
第六节 行路 498
第五节 房舍 498
第三章 节日习俗 499
第一节 婚姻 502
第四章 礼仪习俗 502
第二节 丧葬 503
第三节 庆贺 504
第三节 祭祀 505
第二节 求神 505
第五章 信仰习俗 505
第一节 占卜 505
第四节 禁忌 506
第一节 声韵调 507
第二十五篇 方言第一章 语音 507
第二节 音节拼合 509
第三节 沾化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511
第四节 语流音变 514
第二章 词汇 517
第一节 天文 地理 方位 517
第二节 时令 时间 518
第三节 农事 518
第四节 植物 519
第五节 动物 520
第六节 房屋 器具 520
第七节 人事 521
第八节 身体 病痛 523
第九节 生活 婚丧 523
第十节 动作 行为 524
第十一节 性状 感受 526
第十二节 虚词 其它词类 527
第一节 词法 528
第三章 语法 528
第二节 句法 530
第四章 熟语 531
第一节 谚语 531
第二节 俗语 532
第三节 歇后语 534
人物人物传记 535
革命烈士英名录 557
附录文献 565
历代修志述略 577
附:旧志目录 579
诗词歌谣 580
著作书目 585
资料辑存(1987年后) 587
后记 595
各单位(部门)提供资料人员 597
人员 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