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免疫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文棠,朱平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860305
  • 页数:588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超敏反应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特点及常见疾病 1

二、超敏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2

三、超敏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原则 3

四、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治疗 4

第二节 引起超敏反应的变应原 4

一、吸入物变应原 4

二、食物变应原 5

三、药物变应原 5

四、接触物变应原 6

五、职业性变应原 6

第三节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体内诊断试验 6

一、适应证 6

二、皮肤试验 7

三、激发试验 8

第四节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体外诊断试验 9

一、总IgE测定 9

二、特异性IgE测定 10

三、吸入物变应原过筛试验 11

四、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测定 12

五、嗜酸性粒细胞涂片检查 12

六、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的比较及变应原检查的程序 12

第五节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治疗 13

一、环境治疗 13

二、减敏治疗 14

三、药物治疗 14

第六节 过敏性休克 15

二、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18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18

第一节 概述 18

第二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18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四、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实验室检查 24

五、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26

第二节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28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28

成人Still病 40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42

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44

强直性脊柱炎 47

反应性关节炎和瑞特综合征 51

银屑病性关节炎 53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 55

盘状红斑狼疮 64

四、硬皮病 65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65

五、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70

六、混合结缔组织病 74

七、干燥综合征 77

八、白塞病 80

九、系统性血管炎 84

结节性多动脉炎 85

韦格内肉芽肿 87

十、结节性红斑 90

十一、结节性脂膜炎 90

第三章 免疫缺陷病 93

第一节 概述 93

一、概念 93

二、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现 93

三、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查 95

四、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97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99

一、联合免疫缺陷病 100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101

RAG1/RAG2缺陷(T-B-SCID) 101

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T-B+SCID,XSCID) 101

JAK3酪氨酸激酶缺陷 101

嘌呤代谢障碍 101

X连锁高IgM血症(XHIM) 102

其他联合免疫缺陷病 102

二、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02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102

X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伴生长激素缺陷病 103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103

选择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 103

三、淋巴细胞凋亡障碍 104

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104

IgA缺陷病 104

四、具有其他临床特征的免疫缺陷病 105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病 105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 106

胸腺发育不全 106

五、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106

慢性肉芽肿病 106

白细胞粘附分子缺陷 108

Chediak-Higashi综合征 108

其他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108

六、干扰素相关的免疫缺陷病 109

干扰素-γ(IFN-γ)受体缺陷 109

七、DNA断裂相关综合征 109

Nijmegen断裂综合征 110

八、补体系统缺陷 110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 110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112

一、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 112

二、艾滋病 115

第四章 淋巴增生性疾病 125

第一节 概述 125

一、淋巴增生性疾病的概念 125

二、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分类 128

三、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130

第二节 常见淋巴增生性疾病 133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33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35

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 137

三、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137

四、毛细胞白血病 139

五、霍奇金病 140

六、非霍奇金淋巴瘤 142

七、蕈样霉菌病及Sezary综合征 149

八、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151

九、多发性骨髓瘤 152

浆细胞瘤 154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154

髓外浆细胞瘤 154

十、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 155

十一、重链病 157

十二、原发性淀粉样变 157

十三、冷球蛋白血症 158

第五章 肿瘤免疫 161

第一节 肿瘤抗原 161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分类法 161

二、根据肿瘤诱发和发生情况的分类法 163

一、体液免疫机制 164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164

二、细胞免疫机制 165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166

一、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 166

二、与宿主免疫系统有关的因素 168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检测 168

一、肿瘤的免疫学诊断 168

二、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评估 169

第五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 169

一、主动免疫治疗 169

二、被动免疫治疗 170

三、细胞因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172

四、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172

一、概念与分类 174

二、移植免疫学的形成 174

第一节 概述 174

第六章 移植免疫 174

第二节 移植抗原 176

一、白细胞抗原 176

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178

三、人类ABO血型抗原 178

四、组织特异性抗原 178

第三节 移植免疫反应 178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排斥反应 178

(一)发病机制 178

(二)排斥反应的类型 180

超急性排斥反应 180

急性排斥反应 181

慢性排斥反应 181

急性GVHR 182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182

慢性GVHR 183

三、不同移植器官的急、慢性排斥反应 183

肾脏移植 183

肝脏移植 185

心脏移植 185

肺移植 186

胰腺移植 187

小肠移植 187

第四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188

一、红细胞血型测定 188

二、HLA配型与HLA交叉反应组 188

三、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和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 189

第五节 移植免疫学的前沿研究 190

一、慢性排斥反应的防治 190

四、免疫抑制药物和其他措施的应用 190

二、免疫耐受研究 191

三、异种移植 191

七章 感染与免疫 193

第一节 概述 193

第二节 抗感染免疫机制 193

一、感染早期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自然抗感染机制 194

二、特异性免疫防御机制 195

三、宿主防御机制的失败 196

第三节 各类病原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及特点 196

一、抗细菌免疫防御机制 196

二、抗病毒免疫机制 198

三、抗真菌免疫防御机制 202

四、抗寄生虫免疫防御机制 202

五、结语 204

第一节 免疫系统衰退的表现 205

一、免疫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质和量的改变 205

第八章 衰老与免疫 205

二、老年人对自身抗原免疫应答增强 206

第二节 与老年人免疫调节异常相关的疾病 207

一、老年人感染的特点 207

二、老年人肿瘤 208

三、老年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208

四、老年人自身免疫性疾病 208

第三节 抗衰老保健与延年益寿 209

一、控制饮食 209

二、补锌可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功能 209

三、激素对老龄个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09

四、抗衰老药物 209

五、胸腺移植 209

第一节 概述 211

一、神经系统的免疫学特点 211

第九章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与免疫 211

二、心理、精神与免疫 213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213

第二节 常见疾病 219

一、重症肌无力 219

二、多发性硬化 222

三、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225

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 227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与免疫 230

第一节 概述 230

第二节 常见疾病 230

一、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230

附 TSAb的测定方法 234

二、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235

三、1型糖尿病 237

四、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242

五、多内分泌腺自身免疫综合征 244

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与免疫 246

第一节 概述 246

一、血液学与免疫学的关系 246

二、血细胞破坏的免疫学机制 246

三、免疫性血液病的治疗 247

第二节 免疫性红细胞病 248

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4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49

(一)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50

冷凝集素病 250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 251

(二)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52

(三)温冷抗体混合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53

药物诱发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53

(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 254

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54

(二)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256

急性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256

迟发性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256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256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259

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260

第三节 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62

一、同种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65

(一)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265

(二)同种免疫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65

二、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66

(一)特发性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66

(二)症状性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266

自身免疫性疾病 266

三、药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67

肿瘤性疾病 267

T-γ淋巴细胞增多症 267

第四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268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68

二、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273

(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273

(二)输血后紫癜 275

(三)被动诱导性输血后紫癜 276

(四)血小板输注无效 276

三、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278

四、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278

五、HIV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81

六、药物诱导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282

附 Coombs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 283

第二节 常见疾病 284

一、风湿热 284

第一节 概述 284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免疫 284

二、病毒性心肌炎 292

三、心肌病 298

扩张型心肌病 298

肥厚型心肌病 305

四、多发性大动脉炎 308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与免疫 313

第一节 概述 313

一、呼吸系统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313

二、呼吸系统特异性免疫应答机制 313

三、呼吸系统的免疫相关疾病 315

第二节 常见疾病 316

一、支气管哮喘 316

二、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321

三、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322

四、特发性肺纤维化 324

五、结节病 326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与免疫 330

第一节 概述 330

一、消化道与免疫 330

二、肝脏与免疫 334

第二节 常见疾病 337

一、病毒性肝炎 337

甲型病毒性肝炎 337

乙型病毒性肝炎 341

丙型病毒性肝炎 354

丁型病毒性肝炎 359

戊型病毒性肝炎 362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 364

输血传播病毒(TTV)相关感染 366

二、自身免疫性肝炎 367

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370

四、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374

五、炎性肠病 377

克隆病 378

溃疡性结肠炎 379

第十五章 肾脏疾病与免疫 382

第一节 概述 382

一、产生肾脏免疫性损伤的抗原 382

二、肾脏免疫损伤的相关因素 383

第二节 常见疾病 385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385

二、IgA肾病和紫癜性肾炎 390

三、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病 392

四、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394

一、女性生殖道组织的局部免疫 397

第十六章 生殖与免疫 397

第一节 概述 397

二、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398

第二节 妊娠与免疫 401

一、配子免疫 401

二、胚胎免疫 401

三、母体-胎儿免疫 402

四、胎盘免疫 402

第三节 免疫性不孕 403

一、抗精子免疫性不孕 403

二、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 405

三、免疫性不孕的诊断标准 405

第四节 避孕与免疫 406

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避孕 406

二、抗精子免疫避孕 406

三、抗透明带免疫避孕 407

一、反复性流产 408

第五节 常见疾病 408

二、红细胞同种免疫性疾病 411

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413

四、卵巢功能早衰 416

五、子宫内膜异位症 417

六、更年期综合征 419

第十七章 眼部疾病与免疫 423

第一节 概述 423

第二节 免疫性眼表疾病 423

一、春季结膜炎 423

二、蚕食性角膜溃疡 424

三、眼干燥综合征 425

第三节 葡萄膜炎 426

一、概述 426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前葡萄膜炎) 427

二、各种葡萄膜炎 427

后葡萄膜炎 428

中间葡萄膜炎 429

Behcet病眼症 429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 430

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 430

眼结节病 431

交感性眼炎 431

第四节 免疫反应性眼眶病 432

一、炎性假瘤 432

二、Graves眼病 433

第五节 眼的移植免疫 433

一、角膜移植的免疫反应 433

二、视网膜移植 434

第一节 概述 436

第十八章 皮肤病与免疫 436

第二节 常见疾病 437

一、荨麻疹 437

二、特应性皮炎 439

三、接触性皮炎 441

四、药疹 441

五、白癜风 443

六、大疱性类天疱疮 447

七、天疱疮 449

八、银屑病 451

第十九章 口腔疾病与免疫 457

第一节 概述 457

第二节 常见疾病 457

一、龋病 457

二、牙髓病 459

三、尖周病 462

四、牙周疾病 464

五、口腔粘膜病 466

复发性口疮 466

口腔扁平苔藓 467

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 470

第一节 体液免疫测定技术 470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 470

(一)单扩散测定法 471

(二)免疫浊度法 472

1.免疫透射浊度测定法 472

2.免疫散射浊度测定法 473

(三)火箭免疫电泳法 473

(四)健康人IgG、IgA、IgM参考值 475

(五)临床应用 475

(一)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476

二、自身抗体检测技术 476

1.免疫荧光法 477

2.免疫印迹法 480

(二)自身抗体的种类和检查 481

1.抗核抗体 481

2.抗DNA抗体 481

3.抗组蛋白抗体 482

4.抗着丝点抗体 482

5.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 482

6.抗Sm抗体 483

7.抗U1-RNP抗体 484

8.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 484

9.抗Jo-1抗体 484

10.抗PM-Scl抗体 484

13.抗线粒体抗体 485

12.抗Scl-70抗体 485

11.抗RNA多聚酶抗体 485

14.抗核糖体抗体 486

15.抗高尔基体抗体 486

16.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486

17.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487

18.抗胃壁细胞抗体 487

19.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TG抗体)及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抗TM抗体) 488

20.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488

21.天疱疮抗体 488

22.抗天疱疮样抗体 489

23.抗骨骼肌抗体 489

24.抗心肌抗体 489

25.抗胰岛细胞抗体 490

26.抗肾上腺抗体 490

(一)反向空斑形成试验 491

三、B细胞表达产物测定 491

(二)酶联免疫斑点法 492

(三)B细胞功能试验 493

第二节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494

一、细胞表面分子的检测技术 494

(一)标本及其处理 494

(二)抗体选择 495

(三)细胞表面分子原位检测方法 496

1.直接酶标记法 496

2.间接酶标记法 496

3.桥联法免疫组化技术 496

4.亲合标记组化技术 497

5.免疫金银标记技术 498

6.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498

(四)流式细胞仪分析表面分子技术 499

1.粘附功能的检测 500

(五)特殊膜表面分子的检测 500

二、T细胞及其亚群的定量和功能检测 501

(一)T细胞及其亚群的定量检测 501

1.抗体选择 501

2.膜表面细胞因子受体的检测 501

2.标本及其制备 504

3.单纯膜表面T细胞抗原的检测 504

4.Th1和Th2亚群检测 504

5.T细胞受体的检测 505

(二)T细胞功能检测 505

1.T细胞增殖能力检测 505

2.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506

3.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507

4.T细胞杀伤功能检测 507

5.抗CD3单抗诱导的CTL功能检测 508

(三)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形成检测 509

6.NK细胞和ADCC活性检测 509

7.LAK活性检测 509

三、其他免疫活性细胞的定量和功能检测 510

(一)中性粒细胞定量和功能测定 510

1.中性粒细胞制备 510

2.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511

3.中性粒细胞粘附功能检测 511

(二)树突状细胞定量和功能测定 511

1.DC定量检测 511

2.DC功能检测 512

(三)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检查 512

1.单核细胞趋化试验 512

2.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513

第三节 基因诊断技术 513

一、概述 513

二、基因诊断的原理和方法 514

(二)基因体外扩增 515

(一)核酸分子杂交 515

(三)DNA诊断 516

(四)RNA诊断 517

三、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 518

(一)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方法 518

(二)病原体的基因诊断 521

(三)恶性肿瘤的基因诊断 524

第二十一章 免疫治疗与预防 526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及其应用 526

一、主要影响抗原处理、表达及传递的药物 526

二、抑制细胞因子合成的药物 529

三、细胞因子转换抑制剂 530

四、细胞毒药物 530

一、细胞因子 533

第二节 免疫调节剂及其应用 533

二、细菌制剂 534

三、化学合成药物 535

第三节 免疫重建 535

第四节 免疫预防 536

一、人工免疫 536

二、疫苗研究的新概念 537

第五节 中草药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539

一、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药物 539

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 540

三、具有抑制超敏反应作用的药物 540

四、中草药调节免疫功能的特点 541

五、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部分中草药 541

英文缩略语 543

参考文献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