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关于本报告的研究进路 1
1 宏观背景与战略:后WTO时代的证券立法、监管理念的转型 2
1.1 遭遇WTO:站在证券市场开放与全球化的门槛上 2
1.1.1 法治中国: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与WTO” 2
1.1.2 WTO:外生性规则约束 3
1.1.3 立法范式转换: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嬗变 6
1.2 中国股市的历史方位:“转轨”背景与“新兴市场” 7
1.2.1 转轨时期中国证券市场制度供给的不连续性 8
1.2.2 “股权双轨制”与国有企业本位和国有股权本位的中国股市 14
1.2.3 作为新兴市场的赶超战略与股市的“公有化” 17
1.2.4 二级市场的网状结构——“地下庄网” 18
1.3 技术挑战制度:信息时代的证券监管理念转型 20
1.3.1 《证券法》执法监督应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 20
1.3.2 证券发行的信息化监督 23
1.3.3 证券交易的信息化监督 26
1.3.4 上市公司要约兼并中的信息化监督 27
1.4.1 后WTO时代的证券市场利益格局:新的经济关系诱致新的法律关系 30
1.4 应对WTO:制度建设与风险防范的若干理念 30
1.4.2 市场主体多元化制度生态平衡理念:危机管理中的应对策略 32
1.4.3 投资者保护与“人本主义”:“善待资本”与“以人为本”相统一 33
2 微观观察:多元主体应对中的利益冲突与法律困境 43
2.1 政府 43
2.1.1 政府的双重角色与程序公正的矛盾 43
2.1.2 部门之间权力重叠 46
2.1.3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摩擦和博弈 52
2.1.4 政府监管的“失灵”与“失信” 56
2.1.5 证监会:游移于职责过重和职权过少之间 59
2.1.6 解决方案:程序设计公正性与“电子化政府” 66
2.2 全国人大 69
2.2.1 全国人大的执法监督职能 69
2.2.2 全国人大与后WTO时代的证券立法与执法 71
2.3 法院 73
2.3.1 GATS对法院的要求 73
2.3.2 司法边缘化:证券市场上的法院失灵现象 74
2.3.3 法院“逃避”证券纠纷的背后 76
2.3.4 后WTO时代的司法介入:证券监管的有力补充 80
2.3.5 制衡的界线:司法与行政监管的边界 83
2.3.6 全面的司法审查:WTO条件下法院的未来之路 84
2.4 第三部门:协会组织 85
2.4.1 转轨背景下的证券市场中介协会组织:逆向生长中的功能异化 85
2.4.2 后WTO时代的行政分权:协会自律与政府监管的边界 91
2.4.3 另类民间制衡力量:投资者协会的崛起 95
2.5 证券交易所 96
2.5.1 证券交易所:职能的错位 96
2.5.2 整个市场监管架构下的交易所 98
2.5.3 自律机构行政化的背后:原因及后果 100
2.5.4 后WTO时代中国证券交易所组织及监管职能的可能发展 102
2.6 第四种权力:财经媒体 103
2.6.1 第四种权力的监督作用 103
2.6.2 媒体言论自由与上市公司名誉权的冲突 104
2.6.3 法律困境 106
2.6.4 媒体监督权的边界 108
2.7 上市公司 109
2.7.1 WTO背景下上市公司面临的压力 109
2.7.2 上市公司的“理性”与“迷惘” 110
2 7.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规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2
2.7.4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程序的缺陷 123
2.8 外资主体 127
2.8.1 中国的入世承诺对外资主体进入的影响 127
2.8.2 渐进路径选择:外资主体进入中国的两种通道 129
2.8.3 外资进入的两种方式:实体方式和工具方式 129
2.8.4 法律困境:外资的实体进入方式 133
2.8.5 市场风险:外资的工具进入方式 136
2.9.1 后WTO时代证券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重要性 139
2.9 仲裁机构:证券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 139
2.9.2 合法性与适用范围 141
2.9.3 实施建议 142
3 政策建议 144
3.1 抓住WTO机遇,积极推进以投资者保护为核心目标的监管体系与法律体系的改革 144
3.2 理顺立法与执法的“接口” 144
3.3 完善《公司法》 150
3.4 改善《证券法》的“生态环境” 154
参考文献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