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苔藓植物的研究简史 1
一、 启蒙时期 1
1. 我国古代对苔藓植物的认识 1
序 1
2. 古希腊以后国外对苔藓植物的认识 2
二、 经典分类学发展时期 3
三、 多学科系统研究阶段 3
2. 国内外苔藓植物研究状况的比较 4
1. 多学科研究的进展 4
第二章 苔藓植物的分类及其系统排列 9
一、 基本现状 10
二、 苔藓植物的系统纲要 10
1. Shiffner系统(1893-1895) 11
7. Hattor(服部)i系统(1970) 12
6. Shuster系统(1958-1963) 12
5. Reimers系统(1954) 12
4. Mueller系统(1951-1954) 12
3. Evans系统(1939) 12
2. Verdoorn系统(1932) 12
三、 藓类植物的系统纲要 13
1. Limpricht系统(1885-1903) 13
2. Brotherus系统(1901-1909) 13
3 .4. Fleischer 系统(1920-1924)和Brotherus系统(1924-1925) 13
5. Dixon系统(1932) 13
6 . Reimers系统(1954) 13
7. 陈邦杰(Chen)系统(1963-1978) 14
8. Crosby系统(1980) 14
9. Vitt系统(1984) 14
四、 苔藓植物科的新分类群及其意义 16
第三章 苔藓植物配子体与孢子体的基本构造 23
一、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25
1. 原丝体 28
2. 假根 28
二、 配子体的基本形态构造 28
3. 茎 29
4. 枝 31
5. 叶 32
三、 孢子体的基本形态构造 37
1. 雌雄生殖器官着生类型 37
2. 雄苞 38
3. 雌苞 38
4. 配丝 38
5. 精子器 38
6. 颈卵器 38
7. 孢子体 38
11. 萌囊 39
14. 萌柄 39
12. 假萌萼 39
13. 生殖托 39
10. 茎鞘 39
9. 脊部 39
8. 萌萼 39
15. 假萌柄 40
16. 萌帽 40
17. 孢萌 40
18. 弹丝 43
19. 孢子 43
一、 研究进展概况 48
第四章 苔藓植物的孢子形态 48
二、 苔藓孢子的基本形态特征 49
1. 孢子的极性 49
2. 孢子的形状和大小 49
3. 孢子的萌发孔 50
4. 孢壁 51
5. 纹饰 53
6. 弹丝 53
三、 苔藓孢子的演化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54
1. 与其他高等植物孢粉形态的比较 54
3. 苔藓孢子在植物分类学上的意义 55
2. 苔藓孢子的演化趋势 55
第五章 苔藓植物的染色体和细胞分类 61
一、 简况 61
二、 苔藓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62
1. 研究概况和若干基本概念 62
2. 角苔类植物 64
3. 苔类植物 64
4. 藓类植物 66
2. 种内多倍化 69
三、 多倍化 69
1. 种间多倍化 69
3. 多倍化的类型 74
4. 多倍体的起源 75
5. 多倍化和分布 76
四、 非整倍体 76
1. 苔类和角苔类植物 77
2. 藓类植物 77
五、 减数分裂的不规则现象 78
3. 非整倍性的起源 78
六、 小染色体和附属梁色体 81
1. 苔类植物 82
2. 藓类植物 82
七、 性染色体 86
1. 苔类植物的性染色体 86
2. 藓类植物中的性染色体 87
3. 关于苔藓植物的性染色体的评论 88
八、 异染色体和Giemsa C带分析 89
1. H和h染色体 89
2. 结构异染色质与兼性异染色质 90
3. Giemsa C带 90
九、 核型分析 92
1. 苔类植物的核型 94
2. 藓类植物的核型 95
十、 细胞分类学 96
1. 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 102
一、 生理特性 102
第六章 苔藓植物的生理生化 102
2. 光事生理 103
3. 无机化合物的吸收 104
4. 生长调节活性 105
二、 生化机制 107
1. 二氧化碳固定 107
2. 糖代谢 108
3. 氮代谢 111
三、 光合作用的进化 116
第七章 苔藓植物的分子生物学 122
一、 叶绿体的基因组 122
1. rRNA基因 124
2. tRNA基因 124
3. RNA聚合酶基因 124
4. 核糖体蛋白基因 125
1. 叶绿体的基因含量 126
二、 叶绿体基因组的分子进化 126
6. 由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推测的基因 126
5. 光合作用的基因 126
2. 叶绿体内含子的进化 127
3. 叶绿体基因进化速率 128
第八章 苔藓植物的生理生态 131
一、 光与温度对苔藓植物的影响 133
1. 光与苔藓植物 133
3. 极端温度对苔藓植物的影响 134
2. 苔藓植物生活的温度界限 134
4. 苔藓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135
二、 苔藓植物的水分关系 136
1. 苔藓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及导传 136
2. 苔藓植物体内水分善及其对代谢的影响 138
3. 植物的失水及其抗性 139
4. 苔藓植物的耐旱性 140
三、 苔藓植物的矿质养分 141
1. 苔藓植物对矿质养分的需求及养分的来源 141
2. 苔藓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及转移 141
3. 矿质养分的含量及其利用 142
4. 苔藓植物作为生境养分状况的指示者 143
第九章 苔藓植物的化学内含物 148
一、 元素成分 149
二、 糖类及糖醇 149
三、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149
四、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149
五、 脂族化合物 150
六、 萜类化合物和甾醇 151
1. 单萜类 151
2. 倍半萜类 151
3. 二萜类 156
4. 三萜类 165
5. 甾醇类 170
七、 酚性化合物 171
1. 酚醚类 171
2. 酚醚类和酯类 171
3. 1.2-二苯乙烷衍生物 172
4. 1.3-二苯基丙烷衍生物 175
5. 茚满衍生物 175
6. 黄酮类化合物 177
八、 生物碱类 198
九、 生物活性物质 198
十、 离体培养产生次生物质 200
十一、 化学分粝苔藓植物方面的探讨 200
第十章 苔藓植物的生殖生物特性 210
一、 无性生殖 211
1. 藓类的无性生殖 211
2. 苔类和角苔类的无性生殖 213
3. 各种器官的繁殖 213
二、 有性生殖 214
1. 藓类植物中产生孢子体的种类之比例 214
2. 有性生殖与生殖系统之间的关系 215
3. 阻碍有性生殖的因素 216
5. 孢萌的产生和生殖系统及无性生殖之间的关系 219
4. 孢子生殖与分布和变异之间的关系 219
三、 孢子的散布和生活力 220
1. 孢子的数目 220
2. 孢子的活力 221
四、 雌雄同株苔藓的生殖 223
1. 雌雄同株的发生及其意义 223
2. 雌雄同株分类群的性别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式样 223
3. 雌雄同株的藓类植物的分布和变化 224
五、 苔藓植物的基因流动和扩散 225
1. 流动精子的运动 225
2. 孢子的散布 226
六、 苔藓植物生殖系统的进化 228
第十一章 苔藓植物的组织培养 233
一、 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的对象 233
二、 培养基的成分 234
1. 微量元素 235
2. 蔗糖类等 235
三、 微量元素等对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235
3. 草酸钙 236
4. 氨基酸 236
5. 维生素等 236
四、 苔藓植物的愈伤组织 237
五、 苔藓植物的原生质体 237
六、 环境因素的影响 238
一、 苔藓植物种群 242
1. 繁殖特征 242
第十二章 苔藓植物的群落 242
2. 定居 243
3. 生活对策及生活期限 243
4. 竞争 244
二、 苔藓植物群落 245
1. 组成群落的种的特征 245
2. 演替 245
3. 群落生产力 246
4. 养分循环 247
5. 能量流动 249
三、 研究方法 250
第十三章 南极洲苔藓植物的种类、群落及其分布 255
一、 自然概况 256
二、 南极洲苔藓植物的生态适应 258
1. 苔藓植物在南极的生长特点 258
2. 苔藓植物的生长类型 259
三、 南极洲苔藓植物区系 260
四、 南极洲的苔藓群落 268
1. 矮藓丛及藓垫群系 268
2. 高藓丛群系 268
3. 苔藓毯和苔藓簇群系 268
4. 藓丘群系 269
5. 各群系的生长情况及其分布 269
第十四章 苔藓植物的区系及其地理分布类型 274
一、 基本的分布规律 275
1. 分布区 275
2. 苔藓植物属的分布中心 275
1. 泛北极分布类型 277
二、 苔藓植物的主要地理分布类型 277
2. 欧洲分布类型 278
3. 北美分布类型 279
4. 东亚分布类型 281
5. 南亚分布类型 283
6. 大洋洲分布类型 283
7. 中、南美洲分布类型 285
8. 非洲分布类型 286
9. 南极和北极分布类型 286
1. 大陆板块的运动及其分布格局 288
三、 影响苔藓植物分布的因素 288
2. 对苔藓植物分布具影响的其他历史因素 289
第十五章 苔藓植物的化石 299
一、 古生代的化石 300
1. 晚志留志世——泥盆纪——石炭纪的苔藓植物 300
2. 石炭纪——二叠纪的藓类植物 301
二、 中生代的化石 302
1. 三叠纪至侏罗纪的苔类植物 302
3. 三叠纪至侏罗纪的藓类植物 304
2. 白垩纪的苔类和角苔类植物 304
三、 第三纪的化石 305
1. 早第三纪的苔藓植物 306
2. 晚第三纪的苔藓植物 307
四、 第四纪的化石 309
1. 更新世的苔藓植物 309
2. 全新世的苔藓植物 310
五、 知大类苔藓植物出现的时间 311
六、 研究苔藓植物化石的意义 312
1. 提供划分时代的依据 312
2. 对古生态学的指示 312
3. 对环境的指示 313
第十六章 苔藓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指示 318
一、 苔藓植物对大气污染反应的形态特性 319
二、 对大气污染反应的生理病状 320
1.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320
3. 常见有毒气体 321
2. 苔藓植物出现的病状 321
三、 利用苔藓植物测定大气污染的方法 324
1. 移植比照法 324
2. 忍耐指数测定 324
3. 大气净度指数 325
4. 苔藓测定仪 325
5. 生态调查法 326
6. 苔藓吊球技术 326
一、 古代对苔藓植物的应用 329
第十七章 人类与苔藓植物的关系 329
二、 苔藓植物与森林的关系 330
三、 泥炭藓与泥炭的利用 331
1. 医用敷料方面的应用 331
2. 泥炭燃料 332
四、 五倍子蚜虫的冬寄生植物 332
五、 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333
六、 园艺等方面的应用 334
索引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