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内涵和特征 15
第一节 哲学范式概念的提出和内涵 15
一、库恩“范式” 16
二、哲学范式的由来 16
三、哲学范式的内涵 1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合理性 1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合理性考察 1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合理性考察 21
第三节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分析 24
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现状 24
二、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多样化”的反思 26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本质规定 2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不是一种“体系哲学” 2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本质——历史中生成的哲学体系 34
第五节 从“哲学体系”向“范式”的话语转换 41
一、从体系的一般到体系的总体 41
二、从“哲学体系”向“范式”的话语转换 43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哲学体系的理解 46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论哲学体系 46
一、恩格斯对哲学体系的理解 47
二、马克思对哲学体系的理解 53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体系思想的“差异性”表述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意义 54
第二节 列宁的哲学体系 57
一、如何正确看待列宁哲学体系 57
二、列宁对哲学基本原则的捍卫 58
三、关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论断 59
第三章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传统范式的由来及发展 68
第一节 斯大林“哲学体系”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形成 68
一、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8
二、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生成、发展和演变 72
三、《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缺陷及影响 75
四、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反思 80
五、苏联与东欧:马克思主义的分歧和公共际遇 81
第二节 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对哲学体系的构建设想 101
一、卢卡奇的哲学体系 101
二、柯尔施的哲学体系构想 107
三、葛兰西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建的启示 111
四、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认识与发展 117
第三节 “二选一”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由来与演变 139
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由来与演变 13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主要问题 143
三、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反思 145
第四章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分化与重建 148
第一节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面临的困境 14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实践唯物主义范式 151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背景 151
二、实践唯物主义之于哲学体系改革的基础、路径探析 15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人学”范式 154
一、“人学”范式的背景 155
二、“人学”范式的理论诉求 158
第四节 近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路向转换 160
一、辩证地看待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 160
二、存在论之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62
三、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64
第五节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创新的批判性反思 165
一、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前提 16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建构的原则 172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型研究范式建构的内在逻辑 180
第五章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的发展与创新 184
第一节 哲学逻辑转换的自我反思与内在性批判 184
一、思辨哲学与经验主义统一于实证唯心主义 185
二、经验的历史的逻辑学 188
三、一个反思 198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逻辑 20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以人为本”精神的彰显 200
二、人、实践、辩证法的“三位一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 204
三、人、实践和辩证法的“三位一体”对“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继承和发展 22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新型范式 223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思想体系中的现实批判与创新精神 223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践的辩证法 22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226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型范式探索 228
结束语 231
参考文献 234
索引 253
后记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