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2
前言 2
甘 草 2
一、概述 2
二、甘草的形态特征 5
(一)甘草 5
(二)胀果甘草 6
(三)光果甘草 6
(四)三种甘草的主要区别 7
三、甘草的生长发育特性 9
(一)甘草的分布与生长习性 9
(二)甘草的生态 9
(三)野生甘草生态类型 10
(四)甘草的适宜栽培地区 11
四、甘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2
(二)甘草种子特性 13
(一)甘草种子形态 13
五、甘草的种子特性 13
(三)甘草种子处理方法 14
(四)选留良种 14
六、甘草的人工栽培技术 16
(一)选地与整地 16
(二)甘草的繁殖方法 17
(三)播种 17
(四)田间管理 19
七、半干旱地区甘草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21
(一)种子处理 21
(二)选地整地 21
(三)播种和田间管理 21
(四)合理采挖 22
八、甘草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24
(一)甘草病害及其防治 24
(二)甘草虫害及其防治 25
(三)草害及其防治 28
(一)采收 31
(二)加工与炮制 31
九、甘草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31
(三)贮藏 32
十、甘草的规格标准 33
(一)西草 33
(二)东草 34
(二)炙甘草汤(复脉汤) 36
(三)补中益气汤 36
(一)甘麦大枣汤 36
十一、甘草的医疗保健作用 36
(四)苓桂术甘汤 37
十二、甘草的市场分析 38
(一)野生甘草资源现状及其锐减原因 38
(二)甘草的市场前景 39
(二)实现甘草加工与销售的严格管理 41
环保意识 41
(一)加大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 41
十三、保护甘草资源的措施 41
(三)加速甘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42
黄 芪 44
一、概述 44
二、黄芪的植物形态特征 46
(一)蒙古黄芪 46
(二)膜荚黄芪 46
三、黄芪的生长发育时期 50
(一)幼苗生长期 50
(二)现蕾开花期 50
(三)结果种熟期 51
(四)枯萎休眠期 51
四、黄芪的生长发育特性 52
(一)黄芪根的特性 52
(二)茎叶的生长 53
(四)黄芪的种子特性 54
(三)花的生长发育 54
(一)黄芪对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料的要求 57
五、黄芪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57
(二)影响黄芪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 58
六、黄芪的栽培技术 61
(一)选择适宜的地区 61
(二)整地做畦 61
(三)播种 62
(四)田间管理 62
(五)黄芪高产栽培技术经验介绍 63
七、黄芪的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65
(一)黄芪病害及其防治 65
(二)黄芪虫害及其防治 67
(三)黄芪草害及其防除 69
(一)采收时期与年限 71
(二)采收与产地初加工 71
八、黄莨的采收与加工 71
(三)黄芪商品的特征 72
(四)黄芪的炮制 72
(五)黄芪的包装和贮藏 73
九、黄芪的市场分析 74
(一)产量与面积 74
(二)黄芪人工栽培的前景 74
十、黄芪商品的规格标准 76
(一)黄芪的临床应用 78
十一、黄芪的临床应用与综合利用 78
(二)黄芪的综合利用 79
麻 黄 82
一、概述 82
二、麻黄的形态特征 84
(一)草麻黄 84
(二)中麻黄 84
(三)木贼麻黄 86
(一)麻黄的生长习性 87
三、麻黄的生物学特性 87
(二)麻黄的开花习性 88
(三)麻黄的物候期及需水规律 88
(四)麻黄的耐盐性 89
四、麻黄的种子 90
(一)麻黄种子的形态 90
(二)麻黄种子生活力测定及质量标准 90
(三)麻黄种子的出苗特性 91
五、麻黄的解剖学与生态学 94
(一)麻黄的组织结构 94
(二)麻黄的生态学 95
六、麻黄的适宜栽培地区 97
(一)西北地区 97
(二)华北及东北西部 97
七、麻黄人工栽培技术 99
(一)育苗 99
(二)移栽 102
(三)麻黄直播 103
(四)病虫害防治 105
(五)麻黄的良种选留 105
八、麻黄的采收与简易加工 107
(一)麻黄的采收 107
(二)麻黄的炮制方法 108
(三)麻黄药材的性状 108
(五)麻黄的包装与贮藏 109
(四)麻黄的商品规格 109
九、麻黄的市场展望 111
(一)麻黄的市场需求状况 111
(二)麻黄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 112
十、麻黄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14
(一)野生麻黄资源的现状 114
(二)统一规划制定采收措施利用荒地栽培 115
(三)麻黄渣子的利用 115
主要参考文献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