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雍君主持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5842064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预算会计的概念结构;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与问题;预算会计改革背景与意义等等。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预算会计的概念结构 1

第一节 预算会计的定义与功能 1

一、政府财政资金的流动与追踪 1

二、预算会计是追踪拨款和拨款使用的政府会计 3

三、预算会计的功能 4

四、预算会计应尽可能与预算相一致 7

第二节 支出周期及其组成阶段 8

一、拨款 9

二、承诺 10

三、核实 12

四、付款 12

第三节 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 14

一、定义政府会计 14

二、政府会计包括预算会计 16

三、预算会计记录与政府会计记录 17

四、预算会计不同于政府会计 19

第四节 会计基础及其应用 21

一、IFAC界定的四种主要的会计基础 22

二、会计基础的其他变体 24

三、会计基础的比较与应用 26

第二章 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与问题 36

第一节 预算会计的建立和发展 36

一、创立与初步形成时期(1950~1965年) 36

二、预算会计的调整与变动时间(1966~1989年) 39

三、1997~1998年的改革奠定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框架 42

第二节 现行预算会计的内容与框架 43

一、预算会计体系区分为三个分支 43

二、会计要素、恒等式与记账方法 44

三、支出口径和以拨作支 46

四、预算外营运(资金)的处理 48

五、会计报表 48

六、会计基础与会计核算原则 49

七、主要采用制度规范 51

八、会计科目与会计主体 52

九、关于预算会计信息和职责的规定 53

第三节 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55

一、对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的总体评价 55

二、无力提供支出周期各阶段的完整信息 56

三、预算会计各分支相互割裂缺乏整合 62

四、财务报告系统存在明显的缺陷 66

五、制度规范模式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76

六、与现金会计基础相关的弱点 77

七、“以拨作支”和支出信息失真 79

八、与国际会计规范和会计实践不接轨 81

第四节 现行预算会计需要进行大的改革 82

一、预算与财政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 82

二、通过预算会计改革支持集中化方向的财政管理改革 83

一、深化财政管理与预算改革的客观要求 85

第一节 预算会计改革的背景 85

第三章 预算会计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85

二、全球性改革带来的改革动力与压力 93

第二节 预算会计改革的意义 100

一、财政管理与预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00

二、为转变财政职能创造条件 104

三、为管理财政风险奠定基础 108

第四章 对国际经验的借鉴与思考 111

第一节 主要的预算会计模式 111

一、按支出周期构成阶段划分 111

二、按记录交易的组织层次划分 117

三、按是否记录预算数据划分 119

四、按会计基础划分 121

五、美国的政府会计模式 122

第二节 中外预算会计的差异 124

一、预算会计框架的构造基础不同 125

二、预算会计的覆盖范围不同 128

三、对机构层交易的控制机制不同 132

四、会计规范的模式不同 134

五、再论追踪机构层交易的重要性 135

一、预算会计的全面性 138

第三节 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 138

二、以支出周期概念确定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 140

三、在集中和分散两个层次上追踪交易 141

四、严密的财务合规性控制 142

五、既记录预算数也记录实际数 146

六、采用准则规范模式 147

七、重视开发财务报告与预算报告 148

八、以报告实体概念界定适用范围 150

九、采用2~3个会计基础 153

十、与成本会计和绩效计量系统相结合 154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早期历史 156

第五章 发达国家的政府会计改革与启示 156

第一节 政府会计改革的两个阶段 156

二、近期改革的主线与背景 158

第二节 从现金基础转向应计基础 164

一、从投入预算到产出预算 164

二、从支出到成本和费用 168

三、通过配比支持财政绩效 172

第三节 从近期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174

一、帮助诊断政府会计系统的弱点 174

二、帮助设计更为全面的预算与财政管理改革策略 175

三、更好地评估引入应计会计基础的前景 177

四、政府会计改革是一个渐进而持续的过程 179

五、密切关注国际改革的动态并注意接轨 180

第六章 改革的次序、方向与目标框架 182

第一节 改革的次序 182

一、预算会计改革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183

二、第一阶段改革的重点是扩展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 184

三、第二阶段改革的重点是转向修正应计会计和登记资产 184

四、第三阶段再考虑转向完全应计会计 186

第二节 发展更为全面的预算会计 187

一、有效监控预算执行过程的客观要求 188

二、开发财务管理信息系统(GFMIS)的前提 189

三、建立集中性预算会计控制的可行性 190

第三节 依托支出周期构造核算框架 191

一、现行预算与会计系统缺乏“支出周期”概念 192

二、从“组织类别”转向“支出周期” 193

第四节 依托会计实体概念构造组织框架 205

一、沟通核心部门与支出机构之间的会计联系 205

二、会计实体与报告实体 208

一、构成目标框架的基本要素 214

第五节 目标框架与现行框架的比较 214

二、整体框架的对比 217

三、总预算会计的目标框架与现行框架的对比 219

四、机构会计的目标框架与现行框架的对比 223

第七章 对策与措施:构造核算框架 226

第一节 构造核算框架的诸要素 226

一、以支出周期为基础构造核算框架 226

二、核心科目的设置 230

第二节 界定支出周期各阶段的核算程序与内容 232

一、拨款阶段的会计核算 232

二、承诺阶段的会计核算 235

三、核实阶段的会计核算 236

四、付款阶段的会计核算 238

第三节 将总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扩展至机构层交易 239

一、首先应扩展到支出机构的付款交易 241

二、随条件成熟逐步扩展到承诺和核实阶段的交易 246

三、总预算会计与单位会计均应记录承诺 246

四、总预算会计整合为“财政国库会计” 249

五、保留和加强支出单位的会计责任 258

一、转向应计基础的压力增大 261

第八章 对策与措施:为转向应计基础创造条件 261

第一节 转向应计基础的必要性与限制因素 261

二、引入应计基础的时机尚未成熟 265

三、引入应计基础需要的条件 268

第二节 转向应计基础的前期准备和策略 270

一、为转向应计基础创造条件 270

二、转向应计基础的策略 271

三、可长期共用的几种会计基础 274

第一节 政府会计的重要性与特征 276

一、政府会计的重要性 276

第九章 在政府会计框架内进行预算会计改革 276

二、好的政府会计应具备的特征 278

三、我国的预算会计应改称政府会计 279

第二节 从制度规范转向准则规范 281

一、政府会计采用准则规范是大势所趋 281

二、由权威性机构制定与发布政府会计准则 283

第三节 通过界定会计实体取代组织类别 284

一、以控制标准结合融资标准界定报告实体 284

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问题 287

三、关于基金会计问题 288

一、明确财务报告的报告要求 289

第四节 改进财务报告 289

二、明确财务报告的目标 292

三、界定政府财务报告的使用者 294

四、编制合并的政府整体财务报告 296

五、编制预算政策评估报告 297

六、长远而言政府财务报告应向企业财务报告靠拢 298

七、应重视外部报告 300

八、建立统一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301

参考文献 303

专业术语解释及中英文对照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