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概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慧林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300047092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自古希腊到20世纪的各种学说。

绪论 1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7

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文艺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7

一、关于“美” 7

二、关于“艺术” 8

三、关于“摹仿” 9

四、关于“净化”或者“宣泄” 9

第二节 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文论 10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10

二、赫拉克利特 12

三、德谟克里特 14

四、智者学派 15

五、苏格拉底 17

六、小苏格拉底学派 20

一、对以往“美”的定义之批判 22

第一节 柏拉图 22

第二章 古希腊文化的鼎盛至古罗马时代 22

二、以理念论为基础的“摹仿说” 26

三、对世俗艺术的批评与艺术的功用论 30

四、天才与艺术的创造 35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 36

一、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出发点 36

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 38

三、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41

四、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 42

第三节 古罗马时代的美学和文论 44

一、“古罗马”时代的特殊背景 44

二、贺拉斯 46

三、朗吉努斯 48

第三章 中世纪 52

第一节 中世纪文论与中古人文学科的发展 52

一、中世纪文学批评与基督教的核心观念 52

二、语法学与诗学 54

三、修辞学与诗学 57

四、逻辑学与诗学 59

五、古典时代晚期到加洛林王朝的文学批评 60

第二节 奥古斯丁 65

一、艺术“摹仿”上帝式的自由创造 65

二、美在于“杂多的统一” 67

三、诉诸心灵的审美观照 69

第三节 托马斯·阿奎那 71

一、托马斯·阿奎那论“艺术家的观念” 71

二、托马斯·阿奎那论“摹仿自然” 75

三、托马斯·阿奎那论“美”与“善” 77

第四章 文艺复兴至新古典主义时代 79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过渡 79

一、从基督教神秘主义到近代理性精神 79

二、古典主义倾向的流变及其与创作实践的差异 82

三、卡斯特尔维特罗和锡德尼 85

第二节 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文论 88

一、布瓦洛及17世纪新古典主义文论的源流 88

二、新古典主义在欧洲各国的不同倾向 90

三、“新古典主义精神”的实质 92

第五章 启蒙主义时代 97

第一节 启蒙时代的现代诠释学雏形 97

一、启蒙话语与传统释经学的张力 97

二、塞姆勒的“历时性阅读” 99

第二节 启蒙时代文论的哲学基础 102

一、从“经验的理性”回到“怀疑” 102

二、从“理性的设定”到“合理化” 105

第三节 狄德罗与莱辛 106

一、狄德罗 106

二、莱辛 109

三、对启蒙主义“理性”的简单评价 110

一、英国经验主义传统所引出的问题 114

第六章 德国古典美学(上) 114

第一节 德国古典美学的理论背景 114

二、德国唯理主义传统与“美学”的诞生 117

三、康德的认识论革命及其影响 118

第二节 康德哲学中的美学思考 122

一、康德美学的哲学基础 122

二、康德哲学体系的独特意义 125

第三节 《判断力批判》 127

一、以“人”为中心的目的论 127

二、“美”的分析论 129

三、“崇高”的分析论 134

第七章 德国古典美学(下) 139

第一节 黑格尔美学的理论背景 139

一、黑格尔与康德的不同立场 139

二、黑格尔的早期思想 143

一、“绝对理念”的自我发展 145

第二节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艺术发展阶段论 145

二、艺术发展的三阶段 148

第三节 黑格尔的“人物与环境”理论 149

一、从“美”到“情境” 149

二、情致与性格 152

第四节 黑格尔关于悲剧和喜剧的讨论 154

一、悲剧论 154

二、喜剧论 156

第八章 浪漫主义时代 159

第一节 德国早期浪漫派 159

一、浪漫主义与启蒙主义之别 159

二、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诗论 160

三、施莱格尔兄弟 163

四、施莱尔马赫 165

第二节 英国浪漫主义文论 169

一、华兹华斯 169

二、柯尔律治 173

第三节 法国浪漫主义文论 178

一、雨果 178

二、斯塔尔夫人 181

第九章 现实主义时代 185

第一节 泰纳 185

一、文学发展的“三要素” 185

二、文学及文学批评的标准 187

第二节 车尔尼雪夫斯基 189

一、对黑格尔的批判 189

二、现实主义的文学观 191

第十章 20世纪西方文论的范式延伸 194

第一节 以语言、结构、文本为圆心的形式批评 194

一、从俄国形式主义到布拉格学派 194

二、英美新批评 196

三、结构主义与叙事学 197

四、符号学 198

第二节 以创作、接受、阅读为圆心的意义批评 200

一、心理分析批评 200

二、原型批评 202

三、接受理论与读者—反应批评 204

第三节 以话语权力、意识形态为圆心的文化批评 205

一、新历史主义批评 205

二、女性主义批评 207

三、后殖民主义批评 209

第四节 结语:当代神学对文论研究的潜在价值 210

一、文本的“敞开”与“确定性”的神学论证 211

二、“理解”的限度与“客观性”的神学论证 217

三、“间性”的寻求与“他者”的神学意义 223

西方文论自测练习题及答案 230

[附录]相关批评术语 246

本书参考书目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