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与探询 1
——《颠覆的喜剧》序言丁帆 1
导论 1
目录 1
人的三种界划方式:“陌化之人”从“奋 13
求者”当中界划出来(第一种界划方式);身 13
体的自我从精神的自我、女性话语从男性话语、儿子从父亲权威中界划出来(第二种界划方式);自我从家园(原乡文化)、自我从规训生活中界划出来(第三种界划方式) 13
认知方式上的两次革命:历史与真实;严正性与喜剧化 13
第一章小说的历史与小说的真实 13
——关于小说及其对世界的认知方式的讨论 13
小说对人的认知 39
——陌化之人从自然人中界划出来 39
第二章被承认的生活 39
——文学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于人的情状的表述权利 39
——建构一个更接近真实本质的认知世界 39
小说与真实认知 39
小说与现实主义之间与生俱来的关系 39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小说的命名真相 39
从理想主义写作到日常生活写作 67
——关于存在的被遗忘问题 67
价值颠覆的发生 67
——从新写实小说看陌化时代的来临及由充满怨恨心理的市民所组成的新的道德价值体系 67
“陌化之人”与“奋求者” 67
——“价值攀比”现象下的“位置”及天命、天职思想的动摇 67
来自道德理想国的思考 67
第三章属己的身体与历史的真相 67
历史的反思与真相 95
——《叔叔的故事》:两代人关于历史的不同讲述方式 95
——《黄金时代》:道德归罪的可疑性以及作为个体羞感或罪感的发生问题 95
第四章女性话语的建立逻辑 95
——女性话语从男性话语中界划出去的可能 95
——爱与怨恨的心理结构 95
我的凌驾爱情神话的颠覆 95
——精神上自我对肉体上自 95
古典伦理范式 95
身体的归属性与道德归罪 95
美学法则与伦理法则中的父子关系 121
——兼及“新生代”作家的集体肖像与“粗鄙化”创作倾向 121
儿子时代的喜剧性象征:自由而没有顾忌的游戏与玩乐 121
《我爱美元》:一个男人和另一个男人 121
《许三观卖血记》:瓦解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伦理观 121
《在*146++细雨中呼喊》:对成人世界的指控 121
《弟兄们》:女伴乌托邦的解体 121
第五章儿子时代的伦理喜剧 121
女性文学的历史轨迹 121
《私人生活》:作为“她们”的“我们”在一系列互相协作的“我”中产生母与女:逃离男性的同时作为同盟的母亲也成为需要逃离的对象 121
《方舟》:“性沟”问题的出现及女性命运与女性社会定位 121
内部所出现的一种边缘化的独语性迹象 121
男性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的溃败与男性文学 121
——家园的丧失与衰落的母亲 146
第六章故乡何谓 146
“寻根”及“还乡”小说的暧昧文化立场 174
鲁迅与家园丧失的现代性意义 174
《高老庄》与 174
《心灵史》:在对另一种种族文化的寻找与认同过程当中进行反思 174
莫言与刘震云:对于故乡的背弃与对于母亲的呵护立场 174
“摩罗”式勇力与嬉笑怒骂的叛逆本色:从张炜、贾平凹陷入文化怪圈看刘震云《故乡面和花朵》的文化价值趋向 174
第七章规训命运中人的可能性 174
理性的丧失与存在的被遗忘 192
——20世纪中国文学从严正悲苦转向喜剧性反讽的理论背景 192
第八章小说的喜剧性意义 192
遭遇规训与“驯顺的”肉体 192
以小说的方式把乐趣从机械板滞的生活中解放出来 192
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及其关于人的困境的描述 192
“诗可以怨”:关于传统中悲剧比喜剧伟大 228
从而压低“欢愉之词”的事实 228
“雅正为归”: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悲剧与喜剧选择 228
进入“反讽的”模式阶段:从讽刺文体的演变与弗莱的原型理论看“庄严的同情”的消失 228
喜剧的再生: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看1990年代小说的喜剧精神 228
结语:藐视同情主要参考书目 228
后记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