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义利观 面向21世纪的价值选择》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亮宜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15049876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义利问题关系到社会的根本价值导向 1

第一节 从时空视角考察义利问题 1

一、“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 2

二、延续数千年而未有穷期的“义利之辨” 7

第二节 一定的义利观表明社会的根本价值导向 13

一、谋利和崇义——两种根本的价值取向 13

二、义利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7

三、国家和义利观的交互作用 22

四、具有总揽统驭功能的社会价值导向 29

第三节 义利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3

一、在文化建设中发掘传统义利观的现代价值 34

二、在世界文化背景中构建当代中国义利观 39

第二章 儒家义利观的特征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4

第一节 儒家义利观的主要特征 45

一、提倡道义优先、公利至上的价值选择 45

二、推崇仁爱互利和谐的人际关系 50

三、注重克己守义的道德人格 55

四、尊奉顺天爱物的天地大义 60

第二节 儒家义利观对中国社会的复杂影响 65

一、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66

二、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 74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在中国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8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在中国的初次出现 84

一、科学义利观的理论基础 84

二、五四时期对传统义利观的改造 88

三、毛泽东的革命功利主义思想 9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义利问题上的两种趋向 103

一、义利问题上的正确趋向和基本经验 104

二、义利问题上的错误趋向和深刻教训 111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确立科学义利观 123

一、对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的突破 124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引起人们义利观的变化 124

二、唯利主义的蔓延及其类型 131

第二节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正确处理义利问题 138

一、多样化的价值取向需要引导 139

二、趋利避害不能离开道义支持 144

三、新型市场经济呼唤科学义利观 150

第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科学内涵 157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与“义利新辨” 158

一、邓小平在义利问题上的创新 158

二、从比较中确认邓小平义利观的科学含量 168

第二节 社会主义义利观关于义与利的科学定性 177

一、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应取之义 178

二、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可谋之利 192

第三节 社会主义义利观对于义利关系的科学定位 201

一、义利并重,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统一 201

二、先义后利,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208

第六章 现实生活中处理义利问题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 215

第一节 肯定物质利益在社会进程中的基础作用 216

一、通过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的利益需要 216

二、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 223

一、把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目标 232

第二节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道义要求 232

二、确认国家是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代表者 240

第三节 努力体现国家、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终一致性 250

一、在道义的约束和引导下求功谋利 251

二、通过为人民服务达到义利统一和互补 257

第七章 义利统一的价值导向作用于社会的整体效应 265

第一节 科学义利观的整体取向与未来社会走向 266

一、坚持义利统一有助于社会全面进步 266

二、防止采用单一价值尺度造成社会畸形发展 272

第二节 义利统一的价值导向呈现的整体效应 281

一、激发经济增长的双重推动力 281

二、保持政治稳定和保证社会发展有序 290

三、完善国家制度建设和优化治国方略 299

四、促使全民族提高综合素质 314

第八章 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形成机制(上) 321

第一节 传统向当代转换 322

一、传统义利观在当代转换的方式 323

二、传统义利观在当代转换的条件 330

第二节 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规范共促 336

一、借重生存智慧造就思想道德教育的魅力 337

二、法律对确立科学义利观的作用及其实现 346

三、正气的显扬和有关社会氛围的营造 357

第一节 眼前成果同长远目标对接 366

第九章 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形成机制(下) 366

一、义利观建设前景展望 367

二、在预期目标激励下强化眼前成果量的积累 377

第二节 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融通 384

一、民俗生活与广泛性的道义要求 386

二、现阶段先进分子特有的道义标准 396

三、高尚道义行为的示范和感召 409

四、不同层次道义要求的结合和转化 418

主要参考书目 427

重印后记 429